首頁 > 文史語錄 >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琅琊榜》原著是一部架空歷史的網絡小說,小說中的朝代當然是虛構的。也許是爲了更有真實感,改編後,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背景被設定爲“南樑大通年間”。

南樑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朝代。東晉滅亡之後,南朝共經歷四個朝代——宋、齊、樑、陳。樑是南朝第三個朝代,建於公元502年,史稱“南樑”,也稱“蕭樑”。“大通”是梁武帝時期使用的年號,即從527年3月至529年9月。

也許是因爲年代過於久遠,也許是因爲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也許是因爲大多朝代太過“短命”,南北朝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樣爲人熟知。不過,細讀歷史後會發現,其實南北朝的精彩紛呈並不遜於風雲三國、盛世大唐。

南北朝,其實南朝和北朝並存的時間並不長,只有142年時間,即從439年至581年。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方,與南朝的劉宋形成對峙之勢,真正意義上的(或狹義上的)南北朝才正式開始。而581年,楊堅代周建隋,真正意義上的南北朝已經結束了。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南北朝時期,總的來說,北方的軍事實力要強於南方,而南方的社會文化要比北方安定繁榮得多。在北方,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但因民族矛盾太過尖銳,一直戰亂不止。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漢化運動促進了胡漢融合,緩解了這一矛盾,使得北魏國力得到很大提升。不過,自孝文帝去世(499年)後,漢化的鮮卑貴族日益腐化墮落,社會矛盾再次激化,國勢急轉直下。在南樑建國初期,北魏開始陷入長達數十年的內亂,直至北魏分裂。而在南方,自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後,南方政權成爲漢族政權的代表和延續。雖然出現了“元嘉之治”、“永明之治”等治世,但由於皇權鬥爭,宗室血案屢見不鮮,政權更迭頻繁,致使南弱北強的格局日趨嚴重。南樑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登基(502年)後,任用賢才,勤於政務,這一局勢得以改善。

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就發生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而劇情主要涉及兩個時間點,即12年前和12年後。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第2張

故事開端:12年前,南樑大通年間,北魏興兵南犯,大梁的赤焰軍少帥林殊(胡歌飾)隨父爲國出征,卻因奸佞陷害、樑帝聽信讒言,結果七萬將士含冤埋骨梅嶺。

故事正式展開:12年後,化名梅長蘇的林殊(胡歌飾)已是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首領,他再次矯飾身份,化名蘇哲,揹負着巨大的身世祕密和血海深仇重回帝都,報仇雪恨,洗雪污名,同時襄助靖王奪嫡登位。

無巧不巧,歷史也在這一時期分爲兩個階段。

534年是這兩個階段的關鍵歷史節點。

534年(有說535年),北魏分裂爲東魏、西魏。如果以534年爲界限,劇中的“12年前”在北魏分裂前,“12年後”在北魏分裂後。這一節點在電視劇《琅琊榜》中也得到體現:12年前,赤焰軍對抗的是北魏軍;12年後的再兩年,赤焰冤案得以昭雪,林殊重披戰甲、出征對抗的敵軍已變成東魏軍。

不過,這樣分斷南樑歷史並不恰當。北魏分裂確實是歷史的大事件,不可能對南樑不產生影響,但南樑有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歷史走向不會因爲這件事而發生有“分水嶺”效果的變化。南樑歷史發展的分水嶺應該是525年。

注:歷史學家認爲,520年是南樑發展的分水嶺。這一年,梁武帝改元普通。在這年開始,梁武帝多次捨身出家。

525年,蕭衍的次子蕭綜叛樑投魏。說起蕭綜,他認爲自己是前南齊皇帝(後來的東昏侯)蕭寶卷的親生兒子,爲了不繼續“認賊作父”、“爲父報仇”,這才變節投魏。這件事,對於重視皇室血脈、宗室穩定的梁武帝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蕭衍從此更加篤信佛教、不務政事。此時,蕭衍62歲,在位24年。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第3張

蕭衍

而北魏在位的皇帝孝明帝元詡這一年16歲,是個六歲即登帝位的少年皇帝,在位10年。一個王朝,幼主臨朝,必然導致大臣專政、外戚掌權,進而幼主成年後也不得歸政,接下來要麼禪位,要麼被篡位,最後死於非命。這條被血淚鋪就的死亡之路不知有多少小皇帝走過,可惜能走出“柳暗花明”的卻少之又少。元詡這個幼年登基的皇帝也沒有逃脫歷史的宿命,三年後被胡太后毒殺。這個肇始預示着,北魏末世之像已現。

自孫吳政權開始,江南一直物阜民豐,雖幾經戰亂,但繁華依舊、文風鼎盛。自梁武帝登基,在他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下,南樑社會安定,“江表無事”;經濟得到大發展,文化也在他“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得以大繁榮。再加上北方“六鎮之亂”(524年),北魏國內政局動盪,南樑外部軍事壓力減弱,南樑的綜合國力已呈鼎盛之勢。然而,“盛極而衰”這句千古讖言,如魔咒般如影隨形,任誰也逃不脫、避不過。北魏亂象盡顯,南樑還有多長的路可以走?

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開端就發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

電視劇中的樑帝聽信讒言,以致赤焰軍全軍覆沒,是因爲昏庸,還是因爲猜忌,此時還不得而知,不過歷史上此時的梁武帝猜忌心重、昏庸佞佛倒是事實。

蕭衍“佞佛”,在歷史上非常有名,自登基就開始大肆宣揚佛教、興建佛寺,甚至幾度捨身侍佛。不說他佞佛靡費多少錢財,但南樑國內佛教盛行、佛寺遍地確是事實,“南朝四百八十寺”一點都不誇張。所謂“上有所行,下有所效”,蕭衍佞佛使得南樑上至達官、下至小民無不崇佛信佛。蕭衍如此崇揚佛教,究竟是出於政治目的還是宗教熱情,或者是因爲厭倦塵世,衆說紛紜。不過,由此間接導致南朝社會政治、經濟乃至社會民風的敗壞卻是顯而易見的。

在舉國的“彌陀”聲中,民心日趨“慈懦”。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南樑就像是一個口唸佛號、手捧金子的文弱書生走在大街上,面對強盜,只有被覬覦掠奪的份兒。南樑與北魏對峙二十多年,面對出身馬上的胡族鐵騎,難道是用佛理勸敵人“放下屠刀”的嗎?危機的種子已經悄然埋下,可南樑卻依然沉溺於盛世浮華的旖旎中,大夢未覺。

534年,南北朝歷史進入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不堪高歡專權跋扈,討伐不成,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高歡在與百官商議後,立元善見爲帝,即孝靜帝,北魏分裂。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第4張

其實此時,北魏並不能算正式分裂。因爲,元修與高歡決裂、投奔宇文泰,不管真正的情勢如何錯綜複雜,說到底,“勝者王侯敗者寇”,元修已經形同廢帝。一個形同廢帝的皇帝去投奔地方軍閥,身負逃亡烙印,還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皇權、代表國家呢?不過,話說回來,高歡擁立的元善見就那麼不受質疑嗎?當然不是。在很多人看來,元修纔是皇帝,元善見只不過是高歡擁立的“僞帝”而已。所以說,這個時候,北魏是處於情況曖昧、前途未明的時期,只是北魏內部的爭權奪利,不是兩個國家的對立爭鬥。如果元修成功迴歸,那叫“臥薪嚐膽”;如果事敗身死,也不過是“我方唱罷你登場”,北魏還是北魏。

結果,歷史並未如這兩種假設那樣發展……

同年十二月,元修因與宇文泰有隙而被宇文泰毒殺。第二年(535年),宇文泰立元寶炬爲帝,年號“大統”。這下好了,兩個皇帝,一個是權臣擁立的,一個是軍閥擁立的,地位相當,誰也不比誰“高貴”。這時才真正是兩個政權的對峙,而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爭權奪利。所以,北魏此時(535年)纔算正式分裂。

也許是北魏分裂的消息令蕭衍歡欣鼓舞,也許是元寶炬登基的年號讓蕭衍受到刺激,蕭衍在同一年(535年)將年號改爲“大同”,寓意“天下大同”。在梁武帝看來,北魏“一分爲二”就等於“由強變弱”,對南樑來說是大大的好事——以前對付北魏都沒啥問題,現在“一個饅頭掰兩半”,還不是“想吃誰就吃誰”!蕭衍覺得,漢人統一中原的願望就要實現了,他很有可能超越劉裕(劉宋開國皇帝)以及祖逖、庾亮、殷浩、桓溫,成爲北伐成功第一人。可惜,蕭衍錯估了敵人,也錯估了自己。此時,蕭衍72歲,在位34年,已經進入他執政的晚期,距離他最後被囚餓死臺城還有14年。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第5張

注:臺城,是東晉至南朝時期的臺省和皇宮所在地,位於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城內。“臺”指當時以尚書檯爲主體的中央政府,因尚書檯位於宮城之內,因此宮城又被稱作“臺城”。

北魏分裂,東魏、西魏自然各有各的“家務事”要忙,暫時無暇理會這位老人的“勃勃雄心”。爲了牽制西魏,東魏方面甚至主動向南樑示好,雙方互使不斷。而東、西魏雙方則爲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和權利,也爲了儘快結束對峙、恢復安定的局面,都迫不及待地想消滅對方,甚至在元寶炬登基的當年(535年)就爆發了一場大戰——小關之戰。

北魏分裂,東魏佔據了原北魏絕大部分富饒之地,在土地、人口、礦產資源等方面明顯優於西魏。這些資源在北魏分裂前是全國共享,分裂後卻只是東魏獨享,所以,北魏分裂時,東魏的經濟實力和人口數量居三國之首,在軍事上也頗佔優勢。但小關之戰,高歡敗北,這一優勢便不存在了。

537年,沙苑之戰,高歡再次慘敗。自此,東、西魏攻防態勢逆轉,西魏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穩住陣腳後開始東進和南圖。

538年,爲了擺脫對東魏的弱勢地位,西魏宇文泰主動求戰,爆發了第三次大戰——河橋之戰。戰爭的結果是:雙方都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一代名城漢魏洛陽毀於一旦,至此之後再也沒有恢復元氣(日後隋唐的洛陽城是建在漢魏洛陽西邊的新城)。雖然西魏先勝後敗,損失巨大,最終退出了洛陽地區,但東魏損失了莫多婁貸文、高昂、宋顯等將領,在西魏敗退時也無力乘勝追擊。此後,雙方進入長達5年的“休養生息”時期。

再說回《琅琊榜》……

若以大通元年(527年)爲時間起點計算的話,12年後的539年,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正式展開。

歷史上的539年,南樑處於大同年間(535年—545年),皇帝蕭衍76歲,在位38年。這一時期,南樑官僚腐敗,社會風氣奢靡。由於土地兼併嚴重、戰爭持續,大量百姓破產破家,男丁爲避兵役徭役甚至出家爲僧,以致勞動力缺乏、兵源不足。南樑在此種情勢之下,經濟衰退、戰事不利,頻繁加重賦稅、徵兵徵糧,而世家大閥則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土地兼併,致使更多的百姓逃亡隱匿。如此惡性循環,再加上蕭衍本人又篤信佛教、不務政事,南樑頹像已現。

而這一年,東魏孝敬帝元善見將年號由“元象”改爲“興和”。元善見是個年僅16歲、在位才6年的傀儡皇帝,東魏政權完全掌握在權臣高歡手中。

說幾句題外話:

東魏是個短命的王朝,從534年到550年,僅存在17年,之後高歡次子高洋篡位稱帝,建立北齊。北齊,大家都知道,就是電視劇《陸貞傳奇》所依託的歷史朝代。而高演、高湛就是北齊的第三任、第四任皇帝。

電視劇《蘭陵王》講述的也是北齊。歷史上,北齊的蘭陵王高長恭貌美才高且勇力過人,乃北齊名將,東、西魏之間爆發的第四場大戰——“邙山之戰”(543年)就是高長恭的成名之戰!後因功高震主,蘭陵王被國君猜忌,最終被賜死。這個國君是高湛的兒子、高長恭的堂弟,北齊的第五任皇帝高緯。

還需要提一提的就是——539年時,高演、高湛都已經出生了!只不過,他們還都是小孩子(高演五歲,高湛四歲)。而他們的侄子高長恭將在兩年之後(541年)出生。

兩年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將要降臨人世,那就是隋文帝楊堅!楊堅雖然還沒有登場,不過楊堅的父親楊忠此時(539年)正在西魏跟隨宇文泰征戰沙場。這時的楊忠還只是個“偏將”(徵西將軍),遠不如李弼、獨孤信等人官高爵顯,估計誰也不會想到他的兒子將會一掃六合、統一大江南北吧!

在電視劇《琅琊榜》中,除了提到大梁、東魏,還提到霓凰郡主(劉濤飾)臨危受命、率軍抵禦的大梁南境的強敵“大楚”。

“楚”這個國號,春秋戰國時期有,五代十國時期也有,南北朝時期並沒有。

《琅琊榜》背後的真實歷史:還原歷史上的南樑 第6張

南樑疆域圖

看看南樑地圖,南樑疆域非常廣闊。簡單來說,洛陽(或者洛水)及淮水以南都是樑的領土,包括今天的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江西、湖南、湖北、雲南、四川,還有江蘇、安徽、河南的淮水以南地區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還包括海南。

南方都到海邊了,哪來的敵國?歷史上,南樑的外敵,前期是北魏,後期是東魏和西魏。看來,電視劇《琅琊榜》對原著的改編,在時代背景方面,既有對歷史的參照,也有虛構的架空;既與原著有所區別,又與歷史有所不同。故事依託的時代背景並非真正的南樑!

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在12年後的又兩年(541年)以林殊戰死沙場作爲結局。當然,南樑、東魏、西魏三國的歷史並不會就此完結。

543年,邙山之戰,西魏大敗。

547年,東魏高歡病死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家中。

547年,梁武帝蕭衍第三次捨身出家。

548年,侯景之亂。

549年,梁武帝蕭衍餓死於建康臺城深宮。

550年,東魏滅亡,北齊建立。

556年,西魏宇文泰病死於雲陽(今陝西涇陽西北)。

557年,西魏滅亡,北周建立。

557年,南樑滅亡,陳霸先建立陳朝。

581年,楊堅代周建隋。

589年,陳朝滅亡,南北朝結束,中國再次進入大一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