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幕府的意思 幕府時代

幕府的意思 幕府時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幕府是古代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

簡介

幕府(ばくふ)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幕府(Bakufu),該詞始自於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幕”意指軍隊的帳幕,帳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財寶和文件的地方。其用法始於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

但也有人認爲“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實上是當代用詞;當時人們並未稱呼過鎌倉和室町的政府機構爲“幕府”。

在日本,幕府時期相當於中國的南宋至清末時期。

 幕府官職

中央官

源賴朝掌政時曾經設置幕府官職,賴朝所設置的官職一直流傳到室町時代。

侍所(掌管幕府的武士(御家人),長官爲所司。

問注所,長官爲執事。

公文所,後來改稱政所,長官爲執事。

引付頭人

評定所,設評定衆11~12人議論政策,協助將軍行政。

江戶幕府後來改革了幕府官職。

大目付

若年寄

大老(大老原爲大名所設之家臣官職,並非正統朝廷幕府官職,江戶幕府將其改爲幕府官職)

老中

地方官

守護。源賴朝初設。源賴朝和足利尊氏曾經爲了要嘉獎有功的家臣而分封諸臣至各令制國擔任守護。

地頭。源賴朝初設。此官乃是爲了要管理地方莊園,後來武士統治合併莊園,故撤銷此職。此職沒有兵權,故不受重視。

守護代。守護之代官。在守護不在的時候暫時掌管國政,在守護在的時候輔助處理國政,後來在戰國時代獲得實權,

管領。幕府管理近畿之官職,比衆守護和探題高。在細川氏滅亡後架空。

關東管領。幕府管理關東之官,比衆守護和探題高,在上杉謙信死後架空。

公方。在鎌倉、堀越、古河三地設置。爲幕府所設,用於管理關東地方。

探題。在九州、西國、奧州(陸奧)、羽州(出羽)設置。用於管理地方。(類似鎮守府將軍)

六波羅探題。與其它探題不同,此職在室町時代已被架空,並不起非常大的作用,只活躍於鎌倉時代,用於管理京都事務和監視天皇。

京都所司代。與六波羅探題相同,在江戶時代初設,用於管理京都事務和監視天皇。

組織形式

幕府的意思 幕府時代

  日本幕府

日本幕府(ばくふ)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

日本古代有着長期軍人干政的歷史,幕府政治(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即爲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其最高權力者爲徵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大部分的幕府將軍,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權,實爲以軍事統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正規的文人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也可以說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治國家。

發展歷史

自鎌倉幕府以來,日本歷史上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幕府歷史時期。始於1185年終於1867年德川幕府的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幕府政治結束,共682年。

鎌倉幕府

建立

鎌倉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權的開始,其建立者是武將源賴朝,其幕府設在鎌倉,他於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敗了貴族階級的實權派平清盛一族,並逼迫在源平之戰中爲自己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兄弟源義經自殺,達到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的。源平之戰在日本可謂家喻戶曉,作家信濃前司行長據此寫成歷史小說《平家物語》。

有關鎌倉幕府的成立時間,通常認爲是1192年,而諸說紛紜。

1180年說:賴朝爲討伐平氏而起兵,佔據鎌倉,着手經營關東,設立了侍所。

1183年說:賴朝從後白河法皇處得到了公認的東國行政權。

1184年說:侍所及公文所(問注所)成立,鎌倉幕府的基本機構成形。

1185年說:賴朝開始依敕許設置守護、地頭。

1190年說:朝廷承認賴朝的地位,任命其爲日本國總追捕使。

1192年說:賴朝就任徵夷大將軍。

 鎌倉幕府時代政治

源賴朝實行獨裁,有負責幕府領域內行政與財務的政所、統轄與源氏結成主從關係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審理御家人訴訟的問注所。將軍任命御家人到全國各地任地方行政單位“國”的守護和各莊園的地頭,掌握地方警察、徵稅和土地管理權。鎌倉幕府是以將軍爲首,御家人爲骨幹的武士政權,與天皇爲首的朝廷並存,但握有實權。

 發展和結束

1199年源賴朝死後,幕府大權漸由源氏外戚北條氏控制。

1203年北條時政就任政所首長別當,1213年北條義時兼任政所和侍所兩別當職,總轄幕府,稱執權,幕府遂由將軍獨裁向北條氏執權政治過渡。

1221年(承久三年),不滿幕府存在的後鳥羽天皇發動討幕戰爭(承久之亂),旋被打敗。戰後,幕府流放後鳥羽等3個上皇,廢仲恭天皇,另立後堀河天皇,新設六波羅探題以監視皇室,並沒收參與叛亂的皇族與貴族的莊園3000餘處。幕府權力超過朝廷,甚至干預天皇的繼承。北條泰時除設連署,任命北條同族人員擔任外,爲緩和武士內部的矛盾,爭取御家人的支持,於1225年設置評定衆,由15名有勢力的御家人組成,與北條氏共同參與幕政。

1232年公佈第1個武士政權成文法《貞永式目》,共51條,爲武家法律之本,並逐漸成爲全國性的法律,表明鎌倉幕府的成熟與鞏固。鎌倉幕府後期,由於農民反抗和“御家人”貧困,社會矛盾日益表面化,特別是在1274年和1281年的兩次抗元戰爭之後,中小武士因未得賞賜,對幕府日益不滿。北條氏得宗(即嫡系)爲鞏固統治,僅任命本家子弟爲評定衆與守護,獨攬幕府大權。

1324年,後醍醐天皇舉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響應,5月上野豪族新田義貞攻入鎌倉,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親政,第二年改年號建武,是爲建武中興時期。

 影響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着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鄙視平安朝貴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爲核心的思想,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教,形成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武士道”。

13世紀元軍侵日戰爭客觀上使幕府進一步加強了對日本的統治。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着日本天皇成爲傀儡,幕府成爲實際的政治中心。

鎌倉時代歷代將軍

幕府的意思 幕府時代 第2張

  鎌倉幕府

初代:源 賴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源義朝之子

二代:源 賴家(みなもとのよりいえ) 源賴朝之子

三代:源 實朝(みなもとのさねとも) 源賴朝之子

四代:藤原賴經(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ね) 九條道家之子

五代:藤原賴嗣(ふじわらのよりつぐ) 藤原賴經之子

六代:宗尊親王(むねたかしんのう) 後嵯峨天皇之子

七代:惟康親王(これやすしんのう) 宗尊親王之子

八代:久明親王(ひさあきらしんのう)後深草天皇之子

九代:守邦親王(もりくにしんのう) 久明親王之子

室町幕府

建立

足利尊氏不滿後醍醐天皇輕視武士利益的政策,於1335年起兵反叛,1336年攻佔京都,立“光明”天皇爲傀儡。11月仿鎌倉幕府《貞永式目》制訂《建武式目》,共17條。在京都開設幕府。

室町幕府時代政治

1336年12月,後醍醐天皇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稱正統,形成南北兩個朝廷的對立(見南北朝時代)。至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時,幕府達到全盛,1378年在京都室叮建成幕府新址,1392年合併南北朝,實現對全和的統治,朝廷名存實亡。幕府機構進一步完善:將軍下設管領,總轄幕政,輔佐將軍,由足利民同族的守護大名斯波、細川、畠山3家輪流擔任,稱“三管領”。其下設待所司警衛、政所司財政、向注司文書、評定衆和引付方司訴訟。其中最重要的待所首長稱所司,由山名、一色、赤松、京極四家輪流擔任,稱“四職”,可見室町幕府實際是以將軍爲中心的強大守護大名的聯合政權。將軍直轄領地狹小,直屬軍事力量少,權力不如鎌倉幕府初期的將軍。統治各“國”的守護大名,擁有領地、武士和家臣團,具有強烈的地方割據性質。

發展和結束

自足利義滿時起,守護大名的叛亂事件時有發生。由於幕府和守護大名加緊剝削,各地不斷髮生稱作“士一揆”的地侍、農民聯合起義,也動搖了幕府統治。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時,爆發統治階級的大規模內亂應仁、文明之亂(見應仁之亂),從此進入室町幕府後期——戰國時代。此後幕府與守護大名勢力均一蹶不振,地方領主與武士則趁機發展勢力,彼此混戰。農民的反抗也更加激烈,著名的有山城農民起義(1485~1493)和一向宗暴動等。至16世紀中葉,一些地方領主與武士已經發展成爲控制一方的戰國大名,著名的有甲斐的武田信玄、三河的德川家康、尾張的織田信長、中國的毛利元就等。他們在領國內把地方領主組織爲自己的家臣團,積極發展工商業,積蓄經濟力量,頒佈法令,直接統治農民,形成割據勢力,而幕府的控制範圍僅限於近畿一帶。在角逐中,織田信長的力量逐漸超過其他戰國大名,1568年進入京都,1573年滅亡室町幕府,日本走上統一的道路。

織田信長死後,部將豐臣秀吉繼承其事業,在1590年完成統一日本大業。但豐臣秀吉並未開設幕府,1585年被天皇任命爲關白(見攝關政治),次年兼任太政大臣,利用朝廷鞏固自己的權利。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德川家康推翻豐臣政權,重開幕府政治。

室町幕府年表

1338-1573

01.足利尊氏 (1338.8.11-1358.4.30)

02.足利義詮 (1358.12.8-1367.12.7)

03.足利義滿 (1368.12.30-1394.12.17)

04.足利義持 (1394.12.17-1423.3.18)

05.足利義量 (1423.3.18-1425.2.27)

06.足利義教 (1429.3.15-1441.6.24)

07.足利義勝 (1442.11.7-1443.7.21)

08.足利義政 (1449.4.29-1473.12.19)

09.足利義尚 (1473.12.19-1489.3.26)

10.足利義稙 (1490.7.5-1521.12.25)

11.足利義澄 (1494.12.27-1508.4.16)

12.足利義晴 (1521.12.25-1546.12.20)

13.足利義輝 (1546.12.20-1565.5.19)

14.足利義榮 (1568.2.8-1568.9.9)

15.足利義昭 (1568.10.18-1573.7.19)

 德川幕府

建立

自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於關原合戰中取勝,推翻豐臣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爲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幕府。建立德川幕府又稱江戶幕府。

德川幕府時代政治

江戶幕府至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とくがわ いえみつ)時,幕府機構大體完備。幕府領地約佔全國土地四分之一,其餘由大名(諸侯)領有,稱藩國。將軍是全國最高統治者,下設老中,決定政策,統轄政務,負責控制朝廷、大名與外交;另設若年寄,負責掌握幕府領地與直屬家臣,還設寺社、江戶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財政與江戶市政、幕府直轄領地內的訴訟。幕府在直轄領地設郡代或代官,通過測地、村年貢承包制、五人組制等,直接控制農民。德川將軍權力較鎌倉、室町時代強大。大名是各藩國的統治者,下設家老、年寄等,直接統治人民,擁有領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貢徵收權等。幕府設巡見使及被稱爲目付的監察官監督各藩國,並採取大名參觀交代和大名改易等辦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國仍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將軍控制下的各藩國分割統治的政治體制。

 發展和結束

17世紀末,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幕藩體制出現危機,表現爲幕藩財政困難,農民起義頻繁。爲應付危機,幕府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40年代先後實行享保改革、寬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開國後,民族危機又加劇了封建制危機。薩摩、長州等西南強藩,在改革派下級武士推動下,逐漸採取與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興業,抵抗外敵。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爲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佈“奉還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佈廢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經1868~1869年的戊辰戰爭,徹底打倒幕府勢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結束。

德川幕府年表

1603-1867

幕府的意思 幕府時代 第3張

  德川幕府領導者

01.德川家康(1603.2.12-1605.4.16)

02.德川秀忠 (1605.4.16-1623.7.27)

03.德川家光 (1623.7.27-1651.4.20)

04.德川家綱 (1651.8.18-1680.5.8)

05.德川綱吉 (1680.8.23-1709.1.10)

06.德川家宣 (1709.5.1-1712.10.14)

07.德川家繼 (1713.4.2-1716.4.30)

08.德川吉宗 (1716.8.13-1745.9.25)

09.德川家重 (1745.11.2-1760.5.13)

10.德川家治 (1760.9.2-1786.9.8)

11.德川家齊 (1787.4.15-1837.4.2)

12.德川家慶 (1837.9.2-1853.6.22)

13.德川家定 (1853.10.23-1858.7.4)

14.德川家茂(1858.12.1-1866.8.11)

15.德川慶喜 (1866.12.5-1867.12.9)

德川幕府的職位制度

上位的職務

有關直屬於將軍的職務,是從譜代大名裏任命的。與旁系諸侯相比,幕府並未給予譜代大名高俸祿,而是給予了他們參與策劃幕政的權利。

大老

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雖統括政務,但只參與基本的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由土井、酒井、堀田、井伊四家獨佔。

老中

常設的最高職務,統括幕政。定額是四到五名,由老中裏最先上任者或是御門第等特別門第出身的人作爲老中首席位置。

京都所司代

京都的警衛,朝廷與關西大名的監視,並統括畿內四周的直轄地。在職務編制上是僅次於老中的重要職務。

側用人

將軍近侍的最高職。向老中傳達將軍的命令,將老中的呈報傳達給將軍。

大阪城代

大阪城的警衛,關西大名的監視,其任務爲統括大阪值班的幕府役人。

寺社奉行

全國的寺院和神社、寺院和神社領的管理,掌管宗教統制的職務。加上堪定奉行和町奉行的三奉行中的最上位。

奏者番

掌管有關殿中所用禮儀事項的職務。在年初等諸大名謁見將軍的時候,負責進行轉達。

若年寄

作爲主人,施行旗本的統括。定額爲三~五名。

中位的職務

對中位的職務,是從高級、中級旗本中任命。

高家

由老中支配,掌管幕府的儀式和典禮。負責欽差、朝臣的接待,過往宮中的使節等。俸金是1500石,不過官級與大名並列。

大目付

由老中支配,作爲老中的耳目,進行對大名、交代寄合、高家的監察等,幕政一切的監察。

町奉行

支配江戶的町方,並全面掌管行政、消防、司法。老中支配,比堪定奉行職位高。

堪定奉行

掌管皇室領地的民政和租稅徵收,幕府財政的經營,皇室領地的訴訟等。對部下設有諸多職務,也掌握着郡代、代官等。老中支配。

大番頭

應對江戶城和江戶市內的警戒,在戰時統率作爲先鋒而工作的大番。大番頭下面設有四名組長,四十六人的組衆,還有與力和同心隸屬其下。老中支配。

留守居

將軍離城時,負責江戶城警戒。在幕府初期是擁有極大權限的重要職務,從將軍沒有離開江戶之始就變成了閒職。老中支配。

遠國奉行

被置於全國直轄地的奉行的總稱。在任地掌管民政與司法。京都、大阪、駿府的各町奉行和長崎、堺、奈良、山田、日光、佐渡等地的各奉行。老中支配。

小普請組支配

由旗本、御家人統領無工作之人(小普請組)。老中支配。

普請奉行

勞務爲江戶城內的土木工程。也負責神田、玉川上水的管理。由老中支配,與作事奉行、小普請奉行一同被稱爲下三奉行。

書院番頭

統領負責江戶城諸門的警戒、將軍出行時前後警戒的書院番。在番頭下面有組頭,隸屬其下有組衆。若年寄支配。

小姓組番頭

統領小姓組。任務與書院番大致相同。番頭下面是組頭,之下有組衆附屬。若年寄支配。

小普請奉行

負責後宮、東叡山、貴族府邸的營造、修繕。若年寄支配。

目付

作爲若年寄的耳目,施行對旗本、御家人的監察。

爲就任這些職務,定有門第標準。這就叫作役高。也就是說,職務是依照家祿而決定的。因而,無論有多優秀,也不能就任要職,那就帶來了組織的僵硬化。除掉這個弊病的是由第八代將軍吉宗的享保改革而制度化的足高制。由儘管想採用的人才的門第沒達到役高,也可補填那件差事,開闢了任用人才之道。這個制度持續到幕末,對運用人才有利,然而在龐大組織中也暗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