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世襲是什麼意思 世襲制和禪讓制的區別

世襲是什麼意思 世襲制和禪讓制的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襲(世襲制度),指的是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一種社會概念,直到改朝換代。世襲又可分爲政治世襲和經濟世襲兩類。

世界各地的人類社會的早期都曾出現過世襲制度的統治政權,其中多數爲封建世襲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職的一種傳承製度。先秦時代,中國實行世卿世祿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們的爵位、封邑、官職都是父子相承的。這種世襲的次數理論上是無限的,直到改朝換代或佔據這個爵位或官職的家族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爲止。

世襲是什麼意思 世襲制和禪讓制的區別

確立

夏商周實行王位世襲制,此制度是與宗法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宗法制度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爲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王爲天下的大宗,其嫡長子爲宗子,是王位繼承者,稱世子。庶子爲小宗,王封其爲諸侯,或留在中央爲卿、大夫。諸侯、卿大夫或士,各爲本支的大宗,其嫡長子爲職祿繼承者。庶子爲小宗,再分封。此小宗又爲本支的大宗。如此推演無窮。王被視爲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臨人間,所以稱“天子”。這是“君權神授”觀念,而自此這種王位世襲制度就逐步完善起來。

世襲是什麼意思 世襲制和禪讓制的區別 第2張

  禹之子:啓打破“禪讓制”

“世襲制”就是古代皇帝下臺後,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兒子。世襲制就是名號、爵位以及財產等按照血統關係世代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有“家長”的傳承,諸侯國的傳承。“家長”的傳承還可分爲父系與母系。執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與君主之間可能有血緣關係,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傳弟,也有的是叔傳侄;有的是受命於王,還有的是搶班奪權、謀權篡位,故而不在世襲之例。

世襲制從大禹三讓天下而不能成,“禪讓制”終結,以分封建國爲基本政治制度的世襲制正式確立。

一讓天下,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

二讓天下,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三讓天下,而後舉益,任之政。以天下授益。禹子啓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而諸侯皆去益而朝啓,曰“吾君帝禹之子也”。自此始於堯舜的禪讓制終結,源於黃帝世襲制正式確立。

這是封建社會、帝位及爵位世代相傳的制度,取代原來的禪讓制而出現。王位世襲制、帝位世襲制,還有西漢初期分封的同姓諸侯王,以及唐朝割據的藩鎮等爵位世襲制都是世襲的一種。世襲制通常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方式。

 區別

禪讓制與世襲制

禪讓制:中國統治者更迭的一種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將統治權讓給他人。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爲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國家。通常,禪讓是將權力讓給異姓,這會導致朝代更替,稱爲“外禪”;而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則被稱爲“內禪”,讓位者通常稱“太上皇”,不導致朝代更替。

打破了以前模糊的界限,統治者就是統治者,被統治者永遠是被統治者。這樣固定的社會分層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統治者想着如何統治,被統治者想着如何爲主子服務)如商朝就創造了繁榮的青銅文明,而王位禪讓只是在不大的原始社會,這種不是嚴格的角色分工隨着生產力的進步阻礙社會發展,還是分工好,王位世襲是這種分工的保證。

世襲是什麼意思 世襲制和禪讓制的區別 第3張

  禪讓制與世襲制

利弊

對後世政權的好處: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對後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爲歷代帝制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皇位世襲制弊端:中國歷史上的傳統皇位繼承製原則因在窄狹的世襲範圍內選擇接班人,不可能保證皇帝素質的優化與崇高。所選皇帝中幼兒、白癡、浪子、昏庸之徒衆多,其禍國殃民定屬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