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時期濡須口之戰最後是什麼結果?參戰雙方是誰

三國時期濡須口之戰最後是什麼結果?參戰雙方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在東漢末至三國時代終結期間發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戰役,你們知道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提到三國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漢中、合肥、街亭、荊州、祁山等。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濡須口這個地方,很多人卻比較陌生。濡須口實指濡須山和七寶山之間的水口。濡須山在今含山縣東關鎮境,臨河設關謂東關;七寶山在今無爲縣黃龍鄉境,臨河設關謂西關。兩山對峙,形勢險要,爲巢湖的出口。在漢末三國時期,濡須口爲曹魏和東吳相爭的古戰場。在此基礎上,圍繞着濡須口這個地方,曹魏和東吳展開了多次較量。其中,三國魏黃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徵東吳之戰中,曹魏和東吳就在濡須口這個地方爆發了一場大戰。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這場戰役卻被很多人忽視了。

首先,這場戰役被稱之爲“濡須口之戰”,濡須口之戰爲三國魏黃初四年(223年),在曹丕首徵東吳之戰中,魏大將軍曹仁圍攻吳裨將軍朱桓據守的濡須城(今安徽無爲北)的作戰。根據《三國志》、《建康實錄》等史料的記載,在夷陵之戰後,魏文帝曹丕不願意東吳的實力進一步壯大,於是立即派遣大軍進攻剛剛戰勝蜀漢的東吳。公元223年9月,魏文帝曹丕派遣三路大軍進攻東吳。其中,作爲曹魏大將軍的曹仁,統率中路大軍直指濡須城。在這場戰役中,曹仁率領了數萬大軍,作爲跟隨曹操多年的老將,曹仁採取聲東擊西的謀略,引誘東吳將領朱桓分兵救援羨溪(今安徽裕溪口)。在朱桓分兵救援羨溪後,曹仁率領數萬兵馬直撲濡須城。

三國時期濡須口之戰最後是什麼結果?參戰雙方是誰

對於東吳來說,濡須城是可阻止魏軍進入長江,進而攻佔牛渚(採石磯),逼近建業(南京)的戰略要地。因此,在得知曹仁直撲濡須城後,孫權非常重視,在一番佈置後,東吳將領朱桓急令派往羨溪的援兵返回,但曹仁已兵臨城下。在濡須口之戰中,守城一方的朱桓只有5000兵馬,也即在兵力上處在絕對的劣勢。基於此,朱桓的手下可謂人心惶惶。根據《三國志·吳書·朱桓傳》的記載,面對人心惶惶的手下,朱桓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在朱桓看來“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衆寡。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兵法所以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在平原,無城池之守,又謂士衆勇怯齊等故耳。”

對此,朱桓認爲兩軍作戰的時候,士兵的多寡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將領的指揮才能纔是關鍵。在此基礎上,朱桓表示曹仁不是自己的對手,並且認爲己方是防守的一方,所以只需要很少的兵馬就能抵擋數倍的曹魏大軍了。在對手下將士進行充分地激勵後,朱桓還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誘曹軍攻城。對此,仰仗自己的兵力衆多,曹仁令其子曹泰率兵攻城,並讓常雕率軍偷襲吳軍的背後。面對輕敵冒進的曹魏大軍,朱桓火燒曹泰營寨而擊退他們。在曹泰敗退後,深入吳軍身後的常雕等人進退兩難,結果也被朱桓成功斬殺。所以,在濡須口之戰中,朱桓所在的東吳大軍最終笑到了最後。

三國時期濡須口之戰最後是什麼結果?參戰雙方是誰 第2張

最後,總的來說,在濡須口之戰中,直面濡須城的曹泰可謂損失慘重,至於進攻吳軍背後的曹魏將領常雕,其率領的五千人馬則是全軍覆沒。所以,在這場戰役中,曹仁的數萬兵馬,至少損失了上萬兵馬。而對於朱桓的5000吳軍來說,雖然也有損失,但顯然遠遠小於曹魏一方。在曹魏大將軍曹仁敗北後,魏文帝曹丕派遣的另外兩路大軍也無功而返。因此,對於魏文帝曹丕來說,第一次征討東吳以失敗而告終。而這,不僅意味着東吳連續戰勝了蜀漢和曹魏這兩大強敵,也爲孫權之後登基稱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被人們忽視的濡須口之戰,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