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爲何會爆發大禮議之爭?導火索是什麼?

明朝爲何會爆發大禮議之爭?導火索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禮議之爭"是發生在明朝的政治性質紛爭,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正德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突然駕崩,由於其膝下無子,其父親明孝宗朱祐樘也膝下無子,所以就只能繼續上溯至爺爺明憲宗朱見深的後代。

根據兄終弟及制度,最終由明憲宗的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第二子,同時也是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位,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在繼位之初,就讓禮官去商議祭拜已故父王興獻王的典禮。

明朝爲何會爆發大禮議之爭?導火索是什麼?

當時的首輔楊廷和與禮部尚書毛澄進行主張,要求嘉靖皇帝去認武宗的父親孝宗爲皇考,認興獻王及王妃爲皇叔父母。

換句通俗點的話來講,就是要嘉靖皇帝過繼給孝宗皇帝當兒子,同時將自己的親生父母,改稱爲叔叔和叔母。

如果嘉靖皇帝同意了,那麼明孝宗的老婆張太后就是自己的嫡母。而由於明孝宗一生只有張皇后這個老婆,沒有立過任何的嬪妃,所以她這個太后地位是十分穩固,作爲外戚力量也是強大的。

如果張太后成爲了自己的嫡母再加上以楊廷和爲代表的舊朝大臣的上,那麼嘉靖皇帝必定在朝政上會被壓迫得沒有話語權可言。

而張太后也有可能就此成爲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宋之劉後般的存在。在張太后去世之前,自己恐無出頭之日。

所以嘉靖皇帝死活都不可能同意,以繼子的身份認孝宗皇帝爲父親。在他的觀念中,他之所以當皇帝,是根據太祖皇帝朱元璋《皇明祖訓》中制度規定而來,是符合法律和禮儀的,完全不需要去以孝宗繼子的身份去繼承,反而還要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追封爲睿宗皇帝,並祭於太廟。

而如果嘉靖皇帝這麼做了,張太后一派肯定也不同意,因爲這就意味着孝宗這一脈已經絕嗣,那麼以張太后爲首的一整個外戚集團都會因此而嚴重縮水。

而楊延和作爲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非常重視禮這種東西,而且他作爲一個前朝老臣,同孝宗皇帝的關係也很好,無論是出於維護孝宗皇帝的血脈不至於絕嗣,還是出於維護自己的名聲和麪子,又或者是出於奪取更多的權力,他都堅定不移地站在了張太后這邊,同嘉靖皇帝,就繼統的同時要不要繼嗣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和爭執,這就是著名的大禮議事件。

比如:在最初階段,當朱厚熜於正德十六年,四月份準備前往京城繼承皇位時,卻突然在北京良鄉這個地方停了下來。原因是京城那邊的旨意是要朱厚熜以孝宗繼子的身份從東安門入皇宮,並以太子的身份登上皇位。

但朱厚熜明明是根據兄終弟及制以憲宗長孫、武宗堂弟的身份繼承皇位的,按禮就應該直接由紫禁城正門直入皇城。退一萬步來講,朱厚熜即便是孝宗的親兒子、武宗的親弟弟,但他所繼承的始終是武宗的皇位,也不應該以太子的身份,登上皇位。

明朝爲何會爆發大禮議之爭?導火索是什麼? 第2張

朱厚熜雖然當時還年輕,但他知道禮法的重要性,自然不同意從東安門進入皇城,所以就待在皇城外邊不走了,最終朝廷被迫妥協,以朱厚熜以武宗堂弟的身份,從紫禁城正門進入皇宮,繼承大統。

縱觀大禮議事件,並不是如同表面那般的一場簡單的禮儀爭鬥,而是一場新舊政治勢力的較量。大禮議發生的日期,就是在朱厚熜還沒徹底掌握住所有皇權時爆發的。

一旦朱厚熜在這一階段妥協了,那麼朝政大權就會自然而然地流落在張太后和楊延和的手中,被他們所把持。也正因爲朱厚熜沒有妥協,所以等到他掌握了所有的皇權之後,以楊延和爲核心的文官集團就徹底在這場大禮議爭鬥中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