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是怎樣的?是如何應用與發展的?

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是怎樣的?是如何應用與發展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中,酒與政治活動、禮儀制度、社會生活等等都存在密切聯繫,是一種十分重要的飲品。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春秋戰國時期,隨着釀酒制曲技術的進步,糧食產量的增加和社會需求的增大,刺激着當時酒業的繁榮與發展。無論是酒的品類,還是酒的生產管理與應用,較之商周時期都有了極大的進步。飲酒風氣的盛行,使酒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衆多方面,產生着巨大的影響。

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是怎樣的?是如何應用與發展的?

一、春秋戰國時期酒

1、酒的生產條件

春秋戰國時期,制酒工藝更加進步,技藝標準要求越爲嚴格,並且形成完整的釀酒理論體系。《禮記·月令》載仲冬之時,天子下令酒官開釀,並對釀酒工藝作了中肯而概括的論述。“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櫱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無有差貸。”大酋所監管的“六事”,其實是當時完整釀酒工藝流程的概述。其主要由 6 道工序組成,包括原料選擇、麴櫱製作、釀造用水、溫度火候、所用器具等,這些工序在操作上都有嚴格的技術把控和質量要求,不得有絲毫誤差。限於當時科學技術水平,酒麴質量受季節、氣溫等因素影響甚大,孫希旦疏:“時者,麴之蒸鬱,必伺其溫涼之時而調適之,則生衣多而力厚也。”

適當的溫度使麴生衣多而酒力厚。與制麴相同,生櫱也需要準確把握谷芽的最佳生長階段,然後進行發酵處理,用以釀成美酒,若生芽時間過短或過長,溫度過低或過高都不利於制曲,進而影響酒的口感。因此,制曲釀酒時必須要在合適的季節進行。春秋戰國時期的釀酒用水的主要是河水,且人們多選擇在仲冬之月進行釀酒活動,部分原因就是這時的河

水寧靜,雜質較少,更爲清冽,不似夏秋的渾濁。井水也可以用於釀酒,但因其有苦甜之分,故不是所有井水都適用於釀酒。苦井水含鹽鹼較高,味苦,對微生物的繁殖有抑制作用,不利用於釀酒,而甘井水香洌且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稀有元素,較河水更不易受到污染,所以很容易形成優質礦泉水,亦是釀酒的好水源。

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是怎樣的?是如何應用與發展的? 第2張

2、酒的社會需求增大

酒存在於世,誠禮天地,敬事鬼神,鄉射燕(宴)飲,和歌作樂,奉爵舉觴,言笑晏晏,王侯將相,庶民百姓,無不喜之。酒在人類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食”同列。沒有酒表達不了的情感,凡祭祀、出師、年節等重要活動,獻以潔淨的酒醴,禱祠祈福敬神,示恭敬,表虔誠;逢事喜心悅,邀朋呼友,設宴言歡,酒添喜氣;人生苦悶悲愁,酒是佳友,對月舉爵,愁化酒中。酒既具有營養、醇香、藥物的誘力,又有生活的吸力,在生理和心理上,給人以強烈的影響,滿足各種社會需求,使人百飲不厭,故歷來統治者多行酒禁政策,卻終不能止。春秋戰國時期的酒已經走入市場,直接刺激着酒業的生產發展。《史記·刺客列傳》載:“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

荊軻嗜飲,常與高漸離飲酒於市,這說明當時酒肆在秦國的市場上非常普遍。當然,不只在秦國,其他國家都存在酒肆經營活動,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宋人賣酒,且酒旗高懸,待客恭謹,酒好量足,可見春秋戰國時期酒肆行業的經營逐漸成熟,能夠注意到計量標準、服務意識、產品質量、廣告宣傳等商業營銷的關鍵要點,遂民衆買酒於市日益流行開來。酒業的繁榮發展,使其成爲國家稅收的重要行業,其稅率相對較高於其他行業,《商君書·墾令篇》載:“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秦國加重酒稅,按照成本的十倍徵收,以控制酒業規

模,而酒肆依然存在,這說明當時的酒家大多能夠承擔起比其他行業更苛刻的稅率,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社會對酒的需求極大。

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是怎樣的?是如何應用與發展的? 第3張

二、春秋戰國時期酒的應用與功效

1、祭祀婚喪

酒和祭祀很早就開始了。古人認爲,祭祀是國家的一項重要事件,關係到國家的存亡,人民的幸福和痛苦。作爲一種重要的祭品,酒是連接人與自然、人與祖先之間的紐帶。在春秋和戰國時期,皇帝獻祭的四方天地,和五個祭山脈和河流,併發布了犧牲百姓崇拜祖先,祈求好運的災難。每次祭祀活動中所使用的酒的質量要求,加酒的次數,酒的用具,酒的位置都是有講究的,不能隨意改變。宴會和貢品都需要酒來獻祭,以示莊嚴,或招待他人,以示真誠。迎新的日子更離不開酒,用酒來襯托喜慶的氣氛,所以人們往往把結婚當作“喝婚禮”。

《伊利石薰禮》記錄了完整的婚禮禮儀,包括詢問姓名和問候婚禮酒禮儀兩個環節的細節。葬禮儀式是人生禮儀中的最後一項重大活動,代表着生命的結束,也不能沒有酒,這裏主要指對死者的崇拜,宴請來賓和弔唁者用酒。通過喪葬禮儀活動,人們藉以告慰亡靈,哀思逝者,宣泄悲痛。燕禮是貴族之間以宴飲爲橋樑而進行交際應酬的禮儀活動。燕禮於五禮屬嘉,其分四等,即諸侯無事而設宴羣飲,卿大夫有王事之勞或出事別國而還,外來使者來訪,天子都要設宴與其飲酒,這裏主要討論的是諸侯無事宴飲時的禮節儀式。古時君臣上下等級分明,界限森嚴,絕不容許任意顛覆和跨越,而君臣之情又不能隔絕,故無事時設宴共飲,以酒爲媒,相互溝通,加進交流,以明君臣之義。

2、酒與政治

酒在政治活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作爲橋樑,促進交流;或爲賜物,拉攏人心;或爲信品,增強團結;或爲武器,排除異己等等。因此,在政治生活和權力鬥爭中,人大多離不開用酒以成事。天子賜酒也有以書契形式授予,使其知所得之數,依數按月領取。酒是最好的賞賜品,賜酒於功臣貴胄以勞其苦,賜酒於遺孤老人以念其功。帝王通過賜酒以表聖意君心,示其恩澤厚重。同時,凡遇喜慶大事之時,各君王往往詔賜臣民聚飲,如趙惠文王滅中山,大酺五日;秦王嬴政滅韓、趙、魏、燕、楚五國後,亦詔天下大酺。酺,王者佈德大飲酒也。君王以酒作潤滑劑,恩澤天下,緩和社會矛盾。酒精在軍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是對抗敵人的直接武器,但它仍然可以幫助軍隊戰勝敵人。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激烈而頻繁,士兵的生活孤獨而乏味。酒能刺激神經,振奮士氣,撫慰心靈,修復創傷。因此,統治者經常在戰爭前後用酒獎勵這三支軍隊,以增強他們的力量,鼓動他們的野心,撫慰他們的心靈。當然,戰時禁止飲酒,以免誤導和導致失敗。

夏商周時期的酒文化是怎樣的?是如何應用與發展的? 第4張

三、酒與禮制的結合

1、酒禮對飲酒活動的限制與引導

周代酒禮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有着深厚的歷史淵源。首先,周代的酒禮文化是建立在對夏商時期酒荒的認識之上的。第一個注意到酒的矛盾性的統治者是大禹。據說,大禹在品嚐了手下伊迪釀造的酒後,疏遠了伊迪,因爲大禹認爲酒本身的不穩定性可能會影響政治統治,並預言“酒會在後世殺死他的王國”。不出所料,桀和周的倒臺都與酗酒和管理不善有關。特別是在周朝,通過比較商朝的政治氛圍,周公發現國王和官員的態度早在商朝更嚴謹和剋制,所以在商朝早期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和政治更開明。殷權的衰亡與商代晚期上層貴族的酒廢政策密切相關。周朝的限酒政策是嚴格規定飲酒的,並不等於禁酒。酒在周朝的社會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將周禮與飲酒活動相結合,賦予了酒在夏商時期所不存在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成爲了周人的文化元素。總之,酒禮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酒的功能,同時避免了酒對政治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2、酒禮結合的本質

酒作爲文化要素得以成立,正是由於其身處禮制這一特殊的文化系統當中,其文化屬性的一面正是由禮制及其精神內涵、觀念所賦予的。而酒這一文化要素的功能,也確保了禮制系統(各種禮儀活動)的功能正常發揮。正由於與禮融爲一體,酒在周代文化系統中的地位才得以凸顯,“飲惟祀”“無酒不成禮”等現象的出現,實非偶然。酒在禮制的約束下參與到各種禮儀活動中,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具有禮樂色彩的酒禮文化。

結語

夏、商、周時期,釀酒工業迅速發展,日趨成熟,進入了人工栽培和分櫱釀酒的新階段。酒的種類越來越多,釀酒車間遍佈各地,生產規模逐步提高,可以爲上層社會甚至中產階級提供足夠的酒。上之所好,下知所效,飲酒風氣亦浸染着下層社會民衆,其隨葬酒器到處可見。周人更是把酒的使用提升到禮儀的層面,強化了酒禮的文化內涵。商周時期的釀酒模式以及飲酒風習深刻影響着春秋戰國時期的酒事活動,使其在中國酒文化的進程中留下了清晰的傳承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