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古代諡號和廟號是什麼意思?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在古代諡號和廟號是什麼意思?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封建政權最高統治者皇帝還擁有多種稱號,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武帝、文帝是諡號,太祖、太宗是廟號,都是屬於君王死後,後繼之君對他的功過是非進行評價的一種結果,至於秦始皇爲什麼沒有武帝、文帝等諡號之稱,也沒有太祖、太宗等廟號之稱,是因爲秦始皇覺得廟號和諡號都是子議父、臣議君,所以就棄而不用。

廟號,在商朝時就已經有了,當時是對國家有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進行特別追上廟號。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來定的。

如:

創基立業者爲“太”,功高者爲“高”,中興者爲“中”。

廟號的使用,在歷史上因時代不同而情況不同。

商朝有廟號,但周朝卻不用廟號,而用諡號。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等都是屬於諡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始皇覺得廟號和諡號都是屬於子議父、臣議君,於是就把廟號和諡號一起廢了不用。所以廟號從周朝到秦朝,也曾一度被廢用了近千年。

諡號,也是對一個人的功過是非進行蓋棺定論的評論,諡號和廟號不同的時,廟號是皇帝擁有的,而諡號不僅皇帝擁有,而且一些諸侯大臣也可以擁有。通常是可以通過諡號來大致的瞭解此人的功過。

諡號分褒諡、貶諡和平諡。褒諡是讚美的美諡,比如文、武、宣、景、康、莊、等等。貶諡是名聲不好的,比如煬、厲等等,平諡是不好也不壞,比如惠諡等。(哀、思表示有點同情的意思,比如漢哀帝、明思宗)。

秦朝滅亡後,接着是漢朝。漢朝重新使用諡號和廟號,不過漢朝對諡號和廟號的使用非常嚴謹。

在古代諡號和廟號是什麼意思?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比如諡號這方面,皇帝死後,通過對他的一生進行蓋棺定論的評價,該是褒諡就是褒諡,該是貶諡就是貶諡,該是平諡就不會是褒諡。。

比如漢文帝、漢武帝就是褒諡,劉盈做皇帝期間沒有大功,但也沒有大過,所以就是平諡“惠帝”。

漢朝不僅對諡號使用嚴謹,而且對廟號的使用更加嚴謹,漢朝時期,皇帝都有諡號,但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非大功大德者不得有廟號。

比如西漢時期,經過後來重新確定,整個西漢只有四位皇帝有諡號,分別是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文皇帝劉恆,世宗武皇帝劉徹、中宗宣皇帝劉詢。就連開創文景之治之一的漢景帝也沒有廟號,可見漢朝對廟號使用之嚴謹。

漢朝時流行諡號使用,但後來諡號卻出現了亂用現象,不僅字數從一兩字,發展到二十多字,而且但凡後來繼位的是前面皇帝的子孫,都會給他的父祖進行美諡,根本不考慮太多的功過是非,於是就無法更好的從諡號中看出皇帝的功過。

唐朝之前主要使用的還是諡號,比如漢章帝、魏文帝、魏明帝、晉文帝、隋文帝、隋煬帝等等。

直到唐朝時,由於諡號濫用的情況嚴重,字數也變多了,已經不能起到蓋棺定論的作用,於是就開始改用廟號稱皇帝,比如隋朝是隋文帝、隋煬帝,到了唐朝及後來就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宋太祖、宋太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明英宗、清世宗等等。

廟號後來的使用標準,一般是:

在古代諡號和廟號是什麼意思?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第2張

開國立業的是太祖、高祖。發揚光大的是太宗。重新天下的是世祖、聖祖、成祖。守成令主是世宗,也有指世系傳承發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是仁愛孝順的賢主。中宗是中興之主。

哲宗、成宗、聖宗、顯宗是守城之主。肅宗想中興卻沒能成功。憲宗、宣宗、景宗是功過並有。寧宗懦弱。德宗遇亂逃亡。高宗由盛轉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喜好玄虛。文宗文弱。武宗好武。穆宗在位時間短。僖宗昏庸。哀宗、思宗悲情亡國之主。

當然,皇帝除了廟號、諡號之稱外,還有一個年號之稱。年號是漢武帝首創。始創年號爲“建元”。後來形成一種年號制度,但凡遇到大事,一般都會改年號。明清之前,一個皇帝年號不止一個。不過到了明清時期,大多皇帝都是一人一個年號。

大家比較熟悉的年號比如貞觀、開元、洪武、永樂、嘉靖、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