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貝殼貨幣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分類?

古代貝殼貨幣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分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貝殼貨幣距今年代已經十分久遠,但它曾在歷史上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貨幣並非近代纔出現,追根溯源,我們可以發現,早在四千年之前,貨幣就已經登上了人類的歷史舞臺。儘管當時文明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民衆的經濟知識還經濟社會發展體系還不夠健全和完善,但是已經出現了貨幣交換的意識萌芽。在這一歷史時期,民衆使用貝殼作爲等價交換物,用以各種物資的交換,在當時,民衆把貝類利用線繩連成一串,然後日常佩戴於腰間,這便是我國曆史上最早出現的貨幣——貝幣。

貝幣在歷史上的影響力度較大,不僅在中原等地區曾經被廣泛使用,甚至流傳於東南亞各個地區、非洲及太平洋諸島。相比較而言,其使用範圍之廣,力壓大量其他類型貨幣。可以說,由於此種一般等價物的出現,使得物物交換更爲方便快捷,進而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古代貝殼貨幣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分類?

一、古代貝殼貨幣發展歷程和分類

作爲貨幣使用的貝類,主要來源於我國亞熱帶沿海地區及熱帶沿海地區,多被民衆由淺海地區採集。普遍來說,具有色澤豔麗、大小形態適宜、便於計量、攜帶容易等優勢,這些都是作爲貨幣的基礎性標準。此外,貝幣也具有自己獨特的計量單位,一串所代表的是五貝,兩串代表的是一朋,換言之,朋是當時一個極爲重要的計量單位。

貝殼作爲一種流通性較爲廣泛的貨幣,具體的類型也同樣是多種多樣,品種較爲豐富。具體舉例來說,如在商代時期,較爲常見的一種貝類貨幣便是齒貝,這種貝殼一般爲橢圓形,分佈於淺海的泥沙當中,總體來說,作爲貨幣使用的這種貝類並非自然貝殼,而是經過精細的打磨,背面通常較爲扁平,並且會被鑽孔,鑽孔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方便用線繩將其串聯在一起,更加方便攜帶。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還出現有一種銅仿貝,此類型貨幣的外形酷似鬼臉,所以也被一部分民衆稱之爲鬼臉錢,此外,金銀貝、鎏金銅貝也是歷史上較爲重要的貨幣

古代貝殼貨幣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分類? 第2張

二、古代貝殼貨幣的地位和稀缺性

儘管貝幣在歷史上曾經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其他類型貨幣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如刀幣、銅錢甚至紙幣等等,換言之我們可以認爲,貝幣的歷史地位雖然不容輕易撼動,但是他並非一直都是主流的重要貨幣,地位也隨着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弱化。尤其是到了春秋時代,隨着銅幣的出現和流通性越來越強,使得貝幣進一步面臨淘汰的風險,而到了清朝時期,貝幣則已經徹底推出歷史舞臺。

古代貝殼貨幣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分類? 第3張

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古代,能夠成爲貝幣的貝殼也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品種,進一步具體來說,能夠成爲貝幣的主要貝類包括虎斑貝、擬棗貝、阿文綬貝、環紋貝等等。也許有人要說,既然這些都是自然產物,那麼爲何不到海邊多蒐集一些?其實這主要是由於這些貝類的蒐集其實難度極大,很多都藏匿於海邊危險的礁石附近,只有專業的採貝者才能夠挖掘到,普通人根本無法輕易獲得。並且這些貝殼不管是從形態、紋樣還是光澤度來看,和普通貝殼相比較而言,都更爲精緻美觀,存在本質性的差異,進一步具體來說,如環紋貝,上面就有獨特的環形紋樣,這是其他普通貝殼所不具有的。也因此,由於作爲貝幣的貝殼具有極大的稀缺性,因此並不會因此而導致通貨膨脹的情況發生。

《鹽鐵論》記載:教與俗改,幣與世易。夏以後用玄貝。

結語

貝幣文物從本質上來說,作爲一種非金屬、非規則的自然物貨幣,它是最早出現的經濟市場當中的一般等價物,大大方便了廣大古代民衆的生活和生產需求,在歷史經濟發展歷程當中,是一件里程碑式的具有極大意義的事件,顯著推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值得被人民所銘記,時至今日,仍有極大的考古、科研和人文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