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南宋的紙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在不同地區還有哪些紙幣流通?

南宋的紙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在不同地區還有哪些紙幣流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的紙幣是在交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地區性非常明顯。除了由“行在會子庫”發行的會子外,在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種類紙幣流通。如“關子”、“銀會子”、“湖會”、“淮交”等。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南宋的紙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在不同地區還有哪些紙幣流通?

關子

早在會子發行之前,南宋剛剛建立、定都杭州之初,朝廷就曾發行並流通使用過關子。和交子最初起源於民間不同,關子自開始行用就由政府官辦。關子的名稱很多,有“金銀見錢關子”、“金銀關子”、“見錢關子”、“銀關”、“銅錢關子等;從使用地區而言,又有“湖廣關子”、“準西關子”等名稱。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朝廷屯兵在婺州,水路不通,軍隊運鈔不方便,便在婺州發行關子,這種關子和唐朝的飛錢一樣,是匯票性質,當時商人憑現錢在婺州兌換關子然後到設在臨安、越州的権貨務領現錢或鹽引。後來,人們把關子作爲糴本,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一種紙幣。

銀會子

南宋初年,還發行過一種代替白銀流通的銀會子,以銀兩爲單位,分爲一錢和半錢兩種,這是中國最早的銀本位紙幣,只限於一些地區流通。銀會子是川陝宣撫副使吳玠於紹興七年(1137年)在河池(今甘肅微縣)印製發行的,以銀兩計價。“

紹興七年,吳涪王(吳玠)爲宣撫副使始置於河池,其法一錢或半錢”當時印有一錢的銀會子十四萬張,每四張折錢引一貫,半錢的銀會子一萬張,每八張折錢引一貫,總計三萬六千ニ百五十貫。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去世,發行銀會子事宜交由四川總領辦理,於是銀會子遂與四川錢引掛鉤,四錢銀會子摺合錢引一貫,發行地域也有所擴大。

由於發行増大,導致銀會子貶值嚴重。據記載,紹興十七年(1147年)和乾道四年(1168年)朝廷還印製過銀會子。當時在東南地區行用會子,西北邊境地區用銀會子。

湖會

湖會作爲一種地方貨幣,通行於今湖北地區。初名直便會子,即湖北會子、湖廣會子的省稱。因其流通限於湖北、京西路,爲湖廣總領所印發,所以稱作“湖會”。

湖會以鐵錢爲本位,目的是爲防止南宋銅錢流入金朝。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65年)之時,湖廣餉臣王琪爲軍餉所需,上奏朝廷予以置江州會子務,印製發行“直便會子”七百萬貫,允許在湖北地區流通使用,分爲五百錢、一貫兩種。

南宋的紙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在不同地區還有哪些紙幣流通? 第2張

後來,政府又規定擴大流通範圍,允許在京南路流通使用。後朝廷再印湖北會子二百萬貫,收換舊會。嘉定十四年(122年),又詔印湖會三十萬貫,兌換破損舊會。

準交

準交是一種地方貨幣,通行於兩準地區(即準南東、西二路),所以稱作“準交”,其功能與湖會相同。同時期金朝的貨幣政策主要是吸收宋銅錢北流,所以南宋政府規定以淮南地區爲特別區域,行用鐵錢,目的是防止銅錢流失。兩準地區由於農業基礎好,物產豐富,外加交通便利,宋室南渡後,商業得以繼續發展。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政府印製了二百、三百、五百、一貫,共計四種面額的交子,背面印有“付準南州郡行使”字樣,金額爲三百萬貫,允許並只能在兩淮地區流通使用。史載,“詔別印二百、三百、五百、一貫交子三百萬,止行使於兩淮,其舊會聽對易。凡入輸買賣,並以交子及錢中半”。在實際使用中,一切買賣交易均要以交子和銅錢各半付訖,於是兩準地區逐漸發展成爲準交的專門使用區域。

後來爲解決往來不便問題,又下詔給鎮江、建康府権貨務交子、會子各二十萬,這樣使得兩準地區的商人過江江南商人渡準,都可以兌換循環使用。但因自紹興末年以來,兩準地區一直行用鐵錢禁用銅錢,可是以銅錢比價的會子用於這一地區,且又可與交子交換,這就引起當地居民使用不便。所以,朝廷就採納大臣陳良祐和兩準郡守、漕臣的奏議,決定收回交子,會子和銅錢依舊可過江行使。

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2年),政府規定準交每貫值鐵錢720文,期限爲3年一界。嘉定十五年(122年),朝廷下詔增印準交三百萬貫,導致發行量過大持續貶值。

無論如何,兩宋時期紙幣的出現和發展,開世界紙幣之先河,爲後世擴大商業貿易與方便貨幣流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且,兩宋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着重要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