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人隨便撿個貝殼就能當貨幣了嗎?

古人隨便撿個貝殼就能當貨幣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隨便撿個貝殼就能當貨幣了嗎?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世人皆愛錢財,因爲擁有錢財就能夠做很多事情,實現自己的願望。可是錢財並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夠獲得。

不過試想想,如果天上突然撒下了一大筆錢,應該很多人都會不顧一切地去撿吧。可是你一定想不到的是,其實在先秦時期,國內流通的貨幣竟是天然貝殼,但令人奇怪的是,當時的百姓卻不會去海邊撿,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01?

首先,我們要明白貨幣的價值在於能夠兌換物品,這在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流傳,只是當時的人兌換物品的東西並非貨幣,而是其他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但這樣以物換物的方式其實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畢竟很多物品的價值是不相等的,比如柴和牛雖然都是必需品,但其價值卻完全不同。

古人隨便撿個貝殼就能當貨幣了嗎?

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從商朝開始,人們便在尋找一種能夠使物品得到同等價值的交易工具,最終,便出現了最早的貨幣,貝殼。但我們要知道,這種貝殼可不是沙灘上隨處可見的那些貝殼,否則就不值錢了。

通常能夠成爲貨幣的東西必然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要稀缺,因爲只有稀缺的東西纔有價值,也才能保值。當然,也不能稀缺到全世界只有幾個,那樣的話,就不能保證貨幣的流通了。而最後一個特徵就是要便於儲存。

所以當時人們找到的貝殼基本都是海貝,種類有很多,包括虎斑寶貝、阿文綬貝、黃寶螺等,這些貝殼有大有小。

根據史書記載,大貝殼的價值大概是二百一十文,而最小的貝殼則大概值十文錢。而且爲了方便換算,這些海貝“以朋”爲單位,1朋大概是5塊大海貝或是10個小海貝。

02

不過海貝並不常見,因爲它一般在深海40米以下的地方。但是當時的先秦屬於中原地區,很少能接觸到海,再加上人口又少,所以普通人根本沒機會找到海貝。

而即便是有人真的找到了海貝,可是這些海貝還需要進行打磨、鑽孔等,將原本粗糙的海貝打磨地非常漂亮,才能成爲貨幣。

可是這些技術只有國家機構能夠做到,而國家肯定是不允許私人制造貨幣的。所以即便找到了真正的海貝,普通人也根本沒辦法把它變成貨幣來使用。

其實撿貝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相當於現在的造假。不過當時的人要造假可不容易,因爲商周時期有個明確的契約制度。在買家和賣家進行交易的時候,需要簽訂一份契約,這些書面契約都是當地官府製作和發放的。當買賣雙方交易完,簽訂了契約之後,這些契約需要交還官府。

所以如果真的有人用貝殼造假的話,很快就會被官府查出來,而且因爲交易的錢財越多,契約內容越詳細,甚至還需要證人。如果金額太大,就連當地官府都不能做主,需要上報給皇帝,由皇帝派官員前來進行監督。

這樣一來,造假的可能性就更低了,而如果一旦被發現造假,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極其嚴厲的刑罰,嚴重的甚至會丟失性命。

03

所以專家們表示,古人不去海邊撿貝殼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否則他們面臨的可就是殘酷的處罰,甚至還可能因此丟了性命。不過貨幣造假的事件從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尤其是到了宋朝後,紙幣的流通更是給了那些造假分子製造假幣的機會。

據說在南宋時期就曾破獲過一起紙幣僞造案,其涉及的金額更是高達30萬貫。所以後來宋朝爲了打假可謂是用盡了各種辦法,比如鼓勵民間舉報造假,舉報成功的話,可以獲得五百貫至一千貫不等的獎勵。

當時的一貫錢相當於一兩銀子,而一千貫就相當於一千兩銀子,這可是一筆鉅款了。所以當時很多人都非常積極參與打假,而各大錢莊也相應增加了一些能夠識別假幣的專家。

當然,用貝殼當貨幣並非只在我國流通,其實在數千年前,整個東亞甚至非洲,大洋洲等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只是和現在的紙幣一樣,每個國家對貝幣的價值認可也不同。而即便到了現在,一些極其精美的海貝也會被製作成貴重的首飾,其價值依然不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