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莽有哪些經歷?他的思想爲何會與衆不同呢?

王莽有哪些經歷?他的思想爲何會與衆不同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莽在謀朝篡位前,也是長安城的名人了,說他穿越是因爲他的思想太超前了,爲人又有一股“邪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而貫穿王莽一生的,唯有兩個詞可以形容,那便是“腹黑”和“邪性”。

王莽有哪些經歷?他的思想爲何會與衆不同呢?

在中古的歐洲,曾經有一名意大利政治家名爲“馬基雅維利”,因爲他的不擇手段,行事只爲結果不考慮其他,於是他的思想被統稱爲“馬基雅維利主義”。

事實上,比馬基雅維利更早上1500年的古代東方文明,王莽這個人就總結出了一套這樣的“行爲方式”,他是一個更甚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家。

因爲細看王莽的一生,好像他除了追求政治上的權力,自己幾乎沒有獲得什麼,讓人對此十分費解。

王莽,來自於西漢末期一個強大的外戚家族:王家。

王家在大漢朝的貴族脈絡有跡可循,從最早追隨項羽的田安起,王家就延續了自戰國以來的“貴族血統”直到漢朝,王家都沒有衰落,人才輩出,例如王賀,田安之孫,漢武帝時期的“繡衣御史”。

當年漢宣帝和許平君的兒子劉奭要娶老婆,於是乎漢宣帝給他找到了大漢王家的一名女子,也就是陽平侯的女兒,後來的“長壽太后”王政君。

一開始,王政君不是劉奭的元配,在還未生下劉驁之前,王政君頗受劉奭的寵愛,在劉奭即位之後,王政君很快被提爲“婕妤”,因爲有子,出身望族,又很快被立爲“皇后”,但成爲了皇后之後,王政君受到了冷落,王家在這個時候,沒有太大的發展。

所幸劉驁是個大孝子,在他即位之後,立馬扶持母親的王家崛起,讓王家這一個外戚勢力成爲自己的助力。也是劉驁的“幫襯”,王家從這個時候起飛黃騰達,而他們“飛”到什麼地步呢?

當時號稱一朝“五侯”,王政君的幾個兄弟們,五個都封了侯,都執掌着重要的朝政大權,可以說是等同於整個大漢的中樞,王家風頭一時兩無。剛好的是,王政君是個重感情的人,他感嘆自己的兄弟王曼早逝,沒有機會封爵。

劉驁一聽,自己的母親懷念舅舅,那麼就給他舅舅封了個爵,而後又給自己的表兄弟繼承,這個表兄弟,正是王曼之子,王莽。

說完了王莽“出道”的背景,再將目光放到王莽身上,這個極具“邪性”的男人。

王莽因爲早年喪父,活得很孤獨,雖然王家是名門望族,但是王莽不學壞,別人聲色犬馬,他挑燈夜讀,做人做事溫和無比,另一方面又勤儉低調。

對比他那些同族就要玩得“飛起來”的弟兄們,王莽簡直就是一個“好學生”,而王家十分團結,沒有什麼排斥、內鬥的事情發生。

久而久之,王莽進入了王鳳、王政君等人的視線,他們覺得這個侄子,真的是王家下一任權力最好的執掌者。

因爲卓越,王莽很快被安排進了朝廷幹活,當年王家就有五個大司馬,王莽的前途顯而易見。但王莽卻沒有飄起來,依舊很自律,對外就是一個“君子”。可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個“自律”、“完美”的人,竟是一個影帝。

24歲這一年,王莽進入朝廷,六年的時間裏,王莽自律節儉,廣交夥伴,口碑好得不得了。

王家人對這個後輩滿意,朝堂很看好這個新人,到了30歲這一年,王莽到了“繼承”王家權力的關鍵時候。這六年的時間裏,王莽成爲了“聖人”。

何爲“聖人”?王莽家徒四壁,自己的妻子穿着都是破舊的衣裳,只要有錢,王莽就拿出去分給外面的百姓窮人,只要有人吃不飽,王莽就要拿出自己的那一份分給大家。

先不說王莽能不能當上“大司馬”,在道德聲望上,王莽已經征服了半個長安城,在當時朝堂、百姓的心中,王莽就是一個完美的大好人。而王莽的爪牙,因爲淳于長和他爭奪大司馬之位時,無可奈何暴露出來。

淳于長是王政君外甥,王政君重感情,淳于長也擁有着很重的權柄,也有資格成爲大司馬。本來“無慾無求”的王莽這次就忍不住了,他聯合叔父王根,快速出手,找到了淳于長犯罪的證據,最終扳倒了淳于長。

不久後,王根病逝,王莽成爲新的大司馬,這一年,王莽38歲。

但是王莽的“邪性”還沒徹底開始,因爲即便是將王莽放在現在來思考,都仍舊想不明白一個問題,一個對物質無慾無求,對人和善長達二十幾年的人,爲何會對權力如此“渴望”。

一個二十多年的“影帝”,是讓人震撼的。成爲大司馬不久,王莽的表兄弟,漢成帝劉驁去世了,劉驁去世之後,繼承皇位的是當年漢元帝最愛的兒子的兒子,也就是漢哀帝劉欣。

劉欣很聰明,大家都覺得王莽好,但他個人很反感王家,於是乎,他一登基就立馬削弱王家的權力,想要用自己的外戚勢力來衝擊王家的地位。的確在漢哀帝時期,王家差點被“驅逐”出了權力中心。但是王莽卻有辦法周旋,這是王莽最邪性的開始。

因爲王政君多年以來已經習慣了王家高高在上的權力,在這一件事情上,他支持王莽。王莽發動了此前他所“恩惠”過的人,從長安的平民百姓,再到朝中的王公大臣,在一個“尊儒”的社會裏,王莽是真正意義上的“聖人”,更高於天子。

他們請願,要讓王莽再度回到朝廷,漢哀帝無可奈何,只能應允大家。不久之後,漢哀帝駕崩,趁着這個空檔,王政君“攝政”大漢,以極高的身份地位控制了大漢政權。

而她的好侄子王莽,就是她權力的“中轉器”,漢哀帝之後,他們立了年幼的劉衎爲新君,劉衎正是後來的“漢成帝”。

王莽有哪些經歷?他的思想爲何會與衆不同呢? 第2張

在漢哀帝將王莽打發回家養老的時候,王莽還不忘“演技”,因爲他的兒子王獲打死了奴僕,王莽逼着他的兒子“以命抵命”。這件事完全都不能用演來形容了,彷彿真的發自內心一般,也是因此,他獲得了當時百姓和同僚們的尊重。漢成帝時期,王莽漸漸暴露了真面目,甚至可以說,他的這一個面目,在歷史書上的記載都是“突兀”的,好像換個人一樣。

隨着王莽掌控權力,他一邊哄着王政君將權力交給他,一邊又削弱皇帝的權力,打壓皇帝的地位。在公元1年,王莽被尊爲“三公”之上,這一年,王莽仍舊不忘初心,在長安造了一千套宅子,讓當時受災的民衆來住。這個時候,王莽已經完成了“人心”的過渡。

再之後,他的兒子王宇看出了王莽想要“謀朝篡位”的苗頭,想要阻止他,於是叫人往自己家門口潑狗血。這件事被王莽發現了,他非常睿智地趁機將所有政敵除掉,他先是殺了自己的兒子王宇,然後掃蕩了一系列朝中勢力。

所以王莽是一個十足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在漢朝,長子被看作是自己的希望,而殺長子還不眨眼,甚至還從中“獲利”的人,的確只有王莽這麼一個人才而已。

隨着時間推進,王莽的地位已經高到了不能再高,很快地,王莽看劉衎很不順眼了,於是劉衎不明不白地“早逝”了。這個時候,王莽的利益集團只能被他推着走,當大家看出王莽“表裏不一”的時候,爲時已晚。王莽故意立“孺子嬰”爲儲君,但是又不算是皇帝,最後奪走在王政君手上的玉璽,改漢立新。

王政君到最後關頭纔看清侄子的面目,後悔不已。直到登基那個時候,王莽才被世人看清,但即便如此,王莽仍舊是“施恩天下”,若不是最後因爲改革引起了豪強的反抗,王莽很難說不會成爲一位偉大的君主。但同樣的,王莽在對外戰爭上的處理十分粗糙,卻又有着“先進”的思想,這才被人稱之爲“穿越者”。

王莽是不是穿越者,這且當成是笑談,但縱觀他的一生,明明是走在追求富貴的路上,但卻隱忍,完全看不出來他的奢靡。他能不擇手段,也能付出一切,明明皇帝就是最幸福的人,但他卻不當幸福的人。

所以說王莽太“邪性”,那可真的是再準確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