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如果崇禎沒有一意孤行,明朝會滅亡這麼快嗎?

如果崇禎沒有一意孤行,明朝會滅亡這麼快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代滅亡是歷史必然,無論是誰都不能阻止明代滅亡。但如果操作得當,明代可能會再延長几年或幾十年,而這個時間節點在那,我們也只能通過某些人某些事來觀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孫傳庭一入官場

孫傳庭,明代州振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二十一年(1593)出生,字伯雅。孫傳庭家庭屬於軍戶,祖上是隨朱元璋打天下,得了個世襲百戶出身,惋惜孫傳庭那支沒能繼承百戶軍職,只能算普通軍戶。

在明代軍戶是要免費服“軍役”的,其實就是免費給軍官當僕人,替他們無償種地修房子,還要交租稅,待遇可比民戶差多了,所以明代到後期,軍戶大量逃亡,衛所制開始崩潰。孫家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自未襲得百戶的分支們就開始玩命的考科舉,因爲明代一旦中舉就會有免役免稅的政策。

其中尤以孫傳庭這支對於科舉異常熱心,也考得不錯,比如孫傳庭他爺爺爸爸都是舉人,孫傳庭自己是進士。他六歲入私塾,十三歲即“出應童子試,輒第一”,“自是,與羣諸生大小數十試,無弗冠軍者。”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鄉試中舉,翌年通過會試和廷試,考中三甲第41名(包括一甲二甲總名次111名),獲賜同進士出身。比如巧的是孫傳庭的前一名,即三甲第40名正是袁崇煥。也是在他倆中進士的這一年內,薩爾滸之戰爆發,明軍慘敗。

孫傳庭傳庭中進士後,隨即被授予永城知縣一職。

由於是明末,朝廷加稅極其嚴重,其中尤其以“遼餉”最甚。如此嚴重下,地方的惡霸地主就開始作妖了,其中有這麼一件事。

永城縣地區有一名孝子,剛成婚,父親就死了。孝子要在父親墓前守孝三年,妻子與母親就住在家裏。結果,某夜,有一名盜賊穿着衰衣,假扮孝子,入了孝子妻子的房間。第二天,母親發覺有人來過,妻子就說昨夜孝子來過,母親於是責怪孝子,孝子心中大駭,沒有再說什麼,當天晚上就躲在家裏等盜賊。當夜盜賊果至,正準備脫衣就寢時,孝子立馬衝出,盜賊慌不擇路跑出,孝子在後面追,而妻子因爲這件事,自縊身亡。孝子沒捉到盜賊,回來後見妻子死亡,自己也自殺了。

當夜母親抱着盜賊的衣物去告官,孫傳庭受理了告狀。孫傳庭也瞭解此事不簡單,表面上並沒有動手,暗中卻在調查。某日,孫傳庭將境內所有裁縫都抓到縣衙中,乃出衰衣示之,使其自認誰做。一人認出,曰:“此某宅公子,命某於密室中所作。”孫傳庭立馬派人去抓人,只需一審,這人就全招了。

然後,孫傳庭在永城只待了一年,就到商丘當知縣。

因爲這名“盜賊”有在朝廷做高官(閹黨或者六卿)的長輩,而且明代死刑的決定權在皇帝手中,其它人是沒有權力定死刑,當時只是知縣的孫傳庭只有“刑杖”的權力。到於這名污人妻子的盜賊,大概率沒有被殺。

如果崇禎沒有一意孤行,明朝會滅亡這麼快嗎?

天啓元年(1621)孫傳庭“以才調商丘”,仍爲知縣。因爲明代因爲遼東戰亂而不斷加稅,而中原又因爲官吏壓榨與天災,使得流民越來越多,農民起義慢慢成形。孫傳庭也就是在此種情況下,想辦法緩和矛盾,且上奏請免了許多苛捐雜稅,還將自己的工資搭了進去,商丘縣纔不像其它縣那樣——農民與知縣小吏爆發械鬥,知縣被打死。

天啓五年(1625),因孫傳庭治理商丘沒出什麼大事,被調入朝廷,在吏部當了一個小主事。而此時正值魏忠賢的閹黨與東林黨人鬥爭最激烈之際,閹黨由於得到了天啓帝的支持,從而徹底擊敗了東林。孫傳庭不想同流合污,掛印辭職,這一去就是10年。

二入官場

崇禎上位後,先是清算閹黨,召回如袁崇煥等有爲的大臣,但又遇到天災,流民四起。在東方方向有清軍,後方又有農民起義軍的情況下,崇禎左支右絀,孫傳庭就在此時主動要求出來爲“皇帝”分擔壓力。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此時的崇禎應該是沒有注意這個小人物的,因爲清軍與農民軍已使他損失了不少官員將領,急需補充,所以孫傳庭的奏摺(崇禎八年1635年)剛上,立馬升爲驗封司郎中(正五品),又升順天府丞(正四品)。說實話這個升職速度,要不是送錢拉攏權宦,和平時期根本不可能,由此可知崇禎那朝,戰事惡劣到什麼程度。

次年,因爲陝西巡撫治不了境內農民軍,再加上貪污過多,被削籍聽勘。崇禎就想讓衆大臣主動報名去當這個陝西巡撫,結果沒有一個大臣願意,原因也很簡單,陝西除了主要城市還在明代掌控之下,其它的地方都是農民軍的天下,此刻當這個陝西巡撫等於送死,所以大臣都不主動報名。

孫傳庭主動報名了,崇禎很高興,就在偏殿召見了孫傳庭,並問孫傳庭有什麼要求。孫傳庭就一個要求——他要軍餉,“往者秦兵縮邊鎮,而秦撫治其腹,誠不煩置兵;今賊反在內,臣恐不能以徒手撲強賊。”崇禎很爲難,因爲遼東戰事與鎮壓農民起義已花發不少錢,但看着好不容易有一個願意出力的大臣,崇禎不想放過,表示只能給6萬兩金子,“措兵難,措餉更難,朕給而今歲餉六萬金,後則聽若自行設處,不中制。”

6萬兩,對於個人或許是巨大財富,但對於一支幾萬人的大軍,頂多一二個月的花費。好在崇禎還有良心,給了一個“自行設處”的權力,就是孫傳庭可以在地方上自行搞錢。

孫傳庭先是用這部分錢在京城招了一支三千人大軍,“簡募標旅,得勝兵三千人,自將之。”帶着這支部隊,就去陝西上任了。

面臨的困難與解決辦法

沒到陝西前,孫傳庭已經預測到了困難,可到了陝西之後,孫傳庭就瞭解什麼是真正的困難。據孫傳庭自己說,他剛到陝西,面對的是“郡邑半墟,人民幾盡矣,兵餉兩竭,寇焰益橫”的情況,而他自己是”徒手罔措”,完全不瞭解怎麼幹。

且陝西巡撫,在孫傳庭之前十三年裏換了七人,且全都沒有好結局,原因也是一樣的;農民軍進攻,巡撫戰敗,然後皇帝問責,不是砍頭就是坐牢。孫傳庭不想入他們的後塵,就必須有一支數量可觀、戰力十足的大軍。

但在明末的衛所已形同虛設,裏面盡是老弱,又不滿員,且青壯年大多被三邊總督洪承疇拉去守邊了,留給孫傳庭的就沒多少了。

但孫傳庭有自己的方法——清理軍屯。

明代朱元璋平定天下後,搞了衛所制,就是在重要的地方設立軍衛,一個衛約五千六百人,衛下面有五千戶所,一個千戶一千一百人,再下面是百戶所,然後是總旗,小旗等。這些人是三成打仗,七成種田,這七成人種的田就是軍屯。可後來一些將軍權貴就想盡辦法佔用軍屯,然後無償地使用這些軍戶,衛所制開始崩潰,軍屯也被這些權貴佔了。

孫傳庭想要銀子,組建大軍就必須拿這些人開刀,好在之前崇禎已給了孫傳庭此種權力。於是,孫傳庭一邊拿地主開刀,一邊組建並訓練自己的大軍,效果很明顯。當然了,對於被割肉的地主們心也很痛,他們不斷利用朝中權貴攻擊孫傳庭,但此刻的崇禎沒空管這些小事,因爲更大的問題在他面前——皇帝的祖墳被燒了。

如果崇禎沒有一意孤行,明朝會滅亡這麼快嗎? 第2張

崇禎八年(1635),農民軍進入安徽鳳陽,將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家的龍興寺和埋葬太祖父母的皇陵付之一炬。得知消息的崇禎立馬素服避殿、哭告太廟、下詔罪己,然後給洪承疇等專力剿殺義軍的將軍設置“截止日期”。

洪承疇見崇禎立下嚴限,也不敢怠慢,率大軍奔赴陝西與義軍接戰,接連戰敗,猛將艾萬年、曹文詔相繼陣亡,洪承疇無力再發起進攻,雙方相持。此時又逢農民軍主力高迎祥等十餘萬再出潼關。

滅“闖王”高迎祥

高迎祥是陝西安塞(今延安市安塞區)人,崇禎元年1628年即已起事,經過數年轉戰,從崇禎六年五月義軍在山西的盟主王自用死後,他就因人馬最多、勢力最強而繼爲盟主,號稱“闖王”,因此他也成爲了明廷的主要圍剿目標。

所以明代又用了一個“書生”盧象升。

盧象升,江蘇宜興人,天啓二年(1622年)進士,此人“善射,嫺將略,能治軍”,他以親緣關係爲紐帶,建立了一支與關寧鐵騎、洪承疇的秦兵齊名的雄師——“天雄軍”。盧象升靠着這支大軍,接連挫敗多支農民軍。

當高迎祥率領十多萬的大軍出潼關,到了現河南信陽一帶時,遇到了盧象升的大軍。盧象升不顧農民聯營百里的威勢,於城西三十里發動突襲,連戰兩日,迫高迎祥敗退,復追之於確山,又敗之。高迎祥不斷敗退,盧象升在後面不斷地追。爾後高迎祥跑到現湖北十堰,進入大山之中,盧象升兵少,不敢冒然進山,怕被伏擊。

而就在此前,清軍突然派兵由喜峯口入塞,數日之內衝到北京城下,崇禎急令袁崇煥從關外趕回勤王。接下來崇禎殺了袁崇煥,又令盧象升回防北京。

高迎祥見大敵不在了,於是大軍集結在漢中,準備襲取西安,因爲明軍另一個幹才洪承疇正在陝北與李自成對峙,關中無人。

而此時的高迎祥沒有諸葛亮那般謹慎,他選擇走“子午道”出擊。“子午道”長約三百三十公里,北起今陝西長安縣西南秦嶺山中,南至石泉縣,其中懸崖絕壁,棧道無數。可以說只要埋伏好,即使神仙來了,也得輸。

孫傳庭就想到了高迎祥會從“子午道”走,所以他提前就埋伏好了部隊。崇禎九年(1636年)七月十五日到二十日,高迎祥接連遭遇孫傳庭的攻擊,至二十日,官軍將農民餘部合圍,最終俘獲高迎祥本人。

孫傳庭即聯名洪承疇將捷報拜發京師,崇禎聽聞最大“賊首”就擒,大喜過望,立刻降旨褒獎:“據報生擒闖賊及領哨各目,具見該督撫調度,將士用命。著即查明敘賚。”

孫傳庭名義上的洪承疇的下級,得了如此大功,還不忘分一些給洪承疇,可見其智商不差。

奉詔入京,下獄

其它的一段時間內,孫傳庭不斷鎮壓各路義軍,其地位漸漸與洪承疇並列,成爲崇禎鎮壓農民軍的二把快刀。

崇禎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九月,皇太極再命其十四弟多爾袞統兵10 萬再次南下,此次明軍因內部不和,盧象升被“自己人”算計,戰死。崇禎急令洪承疇與孫傳庭率軍北上勤王。洪承疇到京城後,奉令練兵出關,率領明軍最後的精銳13萬人與清軍進行最後的決戰——鬆錦之戰。

而孫傳庭則是接盧象升的班,去肅清攻入內地的清軍。因清軍不同農民軍,戰鬥力極強,孫傳庭本人並沒有什麼把握戰勝,所以孫傳庭幾乎都在收集殘兵,儘量避免同清軍作戰,而清軍因爲遠距離無後方作戰,遇到孫傳庭也是不正面交鋒,所以二者之間的戰鬥很少。這就引起了監軍的不滿,他上疏崇禎說孫傳庭膽小怕事,不敢與清軍正面作戰。崇禎馬上下令讓孫傳庭出戰,但孫傳庭依舊在收集殘兵,不與清軍正面相撞。

崇禎大怒,下詔責罰,孫傳庭上疏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受事於敗軍際,收合餘燼勉支強”,然後朝中的一幫官員爲討好崇禎開始攻擊孫傳庭,說孫部“躲閃虛恢”。孫傳庭此時正巧患病,又聽朝中對自己的彈劾,只得上書請辭。結果崇禎認爲孫傳庭心有不滿,直接將孫傳庭革職下獄,這一關就是三年。

起復——兵敗殉職

孫傳庭入獄後,農民軍再次發展起來。崇禎十二年1639年,僞降明廷的張獻忠再度在谷城起義,同樣僞降的羅汝纔等部響應於房縣,兩軍合力在房縣擊潰明軍左良玉部。崇禎十三年(1640)本來已入絕境的李自成,因不斷的天災人禍而流民大起,很快壯大了勢力,許多不得意的文人也開始加入農民軍。

此時的農民軍勢如破竹,不斷攻城奪地。而與之相對的是明軍,因鬆錦之戰,13萬人潰敗,洪承疇投降,只剩下吳三桂等殘兵在關外收集殘部,根本無力再戰。此時的崇禎再次起想了牢裏的孫傳庭。

崇禎十五年1642年崇禎起復孫傳庭,爲兵部右侍郎,令其督京軍援開封。而這個所謂的“京軍”極爲腐朽,作戰基本上一觸即潰,到發工資了,跑得比誰都快,也就是一羣兵油子。所以孫傳庭在嘆道;”我思用秦人。“孫傳庭沒辦法,只得請示崇禎,說他要練兵,崇禎同意了。

當然了,孫傳庭手下也不是沒有精兵,他就是副總兵高傑所率領的騎兵,但這支部隊很少。

然後崇禎反悔了,因爲李自成開始兵圍開封,明廷乃急令傳庭統秦兵出關救援。孫傳庭不願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出戰,遂上言:“兵新募,不堪用。”崇禎不聽,還派監軍去催促,傳庭只好出師。

崇禎十六年(1643年)汝州之戰之戰,孫傳庭慘敗,退守潼關,兵敗死亡。

孫傳庭死後,崇禎再無可受控制且”可送“的大將。崇禎一朝有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這一流的帥才,他們忠於皇帝,又有幹才,只要能用好他們,明代絕不會1644年滅亡,惋惜崇禎皇帝昏聵,像一個賭輸了的賭徒,一有本錢就迫不及待的全壓上,結果就是輸的連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