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滅亡,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理想主義誤朕、誤國、誤天下,崇禎是一個例子。魏忠賢好也罷、壞也罷,全看其政治上有沒有用處。人們總是有誤解,好像把“壞人”抓光了,就跑步進入太平天國了?幼稚。壞人其實存在於每個人心裏:夜黑風高,戒擼多日、又身處異國他鄉的樓主飄蕩在無人的街頭,這時前面一個剛下班走夜路的年輕母豬都極可能使樓主成爲一名強姦犯。少年派的漂流不就說得很清楚嗎?在特定的情況下吃人也就是分分鐘決定的事情。當年真實的少年派可是在英國上岸後引起軒然大波,還是老外會處理事,先法律判死,然後女王特赦。學過法律的人都應該知道吧。什麼剷除魏忠賢的英明偉大,這能力怎麼後來治國、禦侮的事情上體現不出來了?其實大家都是王八蛋,搞政治的哪個不是?最後跟崇禎一起死難的還是那個大太監曹化淳呢。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關鍵是平衡、組織、調整和設計。紅樓夢裏說左窮堯舜之詞,右背孔孟之道。還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都是至理名言。也就說實際的行動方面一定要實事求是。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崇禎繼位的時候,明朝也算四面穩固,雖說骨子裏已經開始腐爛,但再撐個幾十年還是可以的。可崇禎想着勵精圖治,卻下不去手。宗室那麼多肥羊不宰,偏偏去宰沒錢的老百姓,那老百姓活不下去起義,也別怨誰。遼東方面,進滅不了建虜,但退一步守着山海關錦州,不讓他們進來也行啊,何況後金當時自己內部也亂着呢。可偏偏崇禎又想着收復遼東,於是死循環開始了。

回觀張居正執政時,連西南邊陲的一個小小的改土歸流的政策都要反覆與邊臣通信商榷,就是揣摩研究邊民的心態和利益,看會不會引起民變,能不能激發良性循環。你搞個三千城管,一刀切的教科書式的粗暴執法,那治國也太簡單了,呆子都會。

崇禎期明朝並不是必亡之時,明朝確是手裏很多牌都未打出來,就莫名其妙亡了,崇禎確實政治手腕不夠。我很奇怪,如果一個國家的糧食產量足夠的話,完全可以強行徵糧。但明朝是產量不夠啊,有銀子,銀子也不能變成米當飯吃啊,難道去外國進口嗎?一句話:崇禎當皇帝,本來是想有一些大作爲的,但其人智慧、能力、性格太不濟,不敢大擔當,卻自視甚高,急躁而盲動,動不動殺大臣,反而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另,看其與滿人、農民軍兩線作戰,兩面捱打,導致軍隊精銳消滅殆盡,看其滅國在即、卻一直不派太子南下,可知其政治智商低得可以。這樣的皇帝,絕對差評啊!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第2張

一,崇禎一上來就幹掉魏忠賢那叫迫不得已,根本不是叫政治經驗不足。崇禎進宮探望天啓,他嫂子張皇后叮囑他的話就是“勿食宮中食”。崇禎入宮第一晚不敢睡覺,騙值夜小太監把佩劍給他觀賞繼而私自留下來防身。又叫人搜宮女的身,讓她們不許夾帶迷魂香。凡此種種說明崇禎在那個時刻連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脅。他不收拾魏忠賢,你敢保證魏忠賢不收拾他?相反在整個剷除閹黨的過程中崇禎表現出的高明手段,以及借剷除魏忠賢樹立權威的表現,顯示出崇禎本身不缺乏政治智慧。崇禎初年的政治聲望也達到頂峯,獨操權柄,風頭一時無二。當然崇禎本身沒有接受過作爲帝王接班人的教育和訓練,權柄獨操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這我下面會說。

二、關於用人,崇禎確實有很大的問題,這是他的性格缺陷導致的,不能否認。但崇禎用溫體仁也不代表他就是昏庸無能。溫體仁雖然狡詐,但他也有他的強項。處理政務嫺熟、不參與黨爭、熟悉並瞭解崇禎的想法與心理。換別人在那個當口,也不見得就會意識到溫的人品有問題。事實上崇禎一朝是有不少可用之人,但憑這些人並沒辦法改變王朝的命運,最多就是多撐幾年的事。

三、關於戰略眼光,其實那都是空話。境內民變四起,境外滿洲虎視,無論是先安內還是先攘外,對崇禎來說都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崇禎就只有這點軍費,只有這點可戰之兵,哪裏有問題只能先往哪裏去。我們現在可以嘆息沒把李自成幹掉就把洪承疇調走,但應該看到抽走洪部的原因是滿洲入寇,直接威脅到了京城。任何人只要不能破解當時的財政困局,不能消滅流民產生的土壤,明廷的結局都是完蛋,區別只是早幾年和晚幾年。

四、關於皇帝的擔當。明朝由於兩宋的故事,民間輿論對於議和是一貫持異議的,崇禎如果不能在朝野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一意議和,在政治上的失分可能是非常大的,崇禎作爲藩王入繼大統,他擔不起這個風險。這一點也表現在他遲遲不敢遷都或者把太子送往南京上。其實就算與滿洲議和,這也只是技術上的延壽,明廷完蛋的關鍵在於內部社會結構的崩塌,不能解決流民問題,明朝就不可能有救,但無論是剿還是撫,一則崇禎都沒能力徹底成功,二則剿、撫也都只是技術手段,能治標,治不了本。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第3張

哪怕當時再咬咬牙把李自成趕盡殺絕了,誰又敢保證張獻忠不再造反,別的地方又不出趙自成、王自成呢?我從來沒有否認過崇禎的過失,我的觀點是,在那個節點上,明亡是歷史規律,換誰上都沒法逆轉這個趨勢,區別就是早幾年和晚幾年。

以崇禎的性格缺陷來看,說實話,要拖幾十年真的是太困難了。除非壯士斷腕,直接跑南方去,留農民軍與滿洲軍火拼,但主動拋棄半壁江山,這個代價恐怕無論誰在位子上都不能輕易承擔的。至於跑南方以後有沒有可能長久偏安,我的結論還是不一定。癌症病人晚期,靠動手術切除病竈是不是就能治癒,無論哪個大夫都不敢保證吧。我自己經過思考給出的最大原因,一是主要癥結在內卻不能攘外必先安內,沒想到大臣們也有這樣提的,說明大臣裏面確實有比較有能力的。另外一個是魄力不夠,卻又不能夠能屈能伸,不敢遷都,不敢徵稅,不願收縮,不願派太子去南京備份,不願城破後逃亡。總之是性格缺陷,其實第一條不願攘外必先安內,也是因爲性格缺陷。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第4張

走喜峯口地走上百里山路。皇太極走的時候明軍已經沒有了野戰能力,更沒有鬥志,可以讓他從容帶着劫掠的物資和人口回去。我剛纔想盡量少打字,所以沒有提重兵封閉遼西走廊,同時在宣、大、薊三個孔道置兵狙擊。如果明軍兵力和戰力允許,能夠全部封閉宣大薊遼當然上上佳。但是考慮明軍只有袁部有能力與滿軍野戰,甚至防守,所以側重點在狙擊,遲滯滿人的逃跑路線。如果讓孫承宗或者袁督師統籌全局,明軍可以封住遼西走廊,步軍守住京津冀的戰略要點,關寧軍的騎兵尾隨滿軍,干擾其抄掠,動員全國兵力勤王。

在京津冀平原地區通過小規模的戰鬥消耗滿人的有生力量和馬匹。即使滿人打破薊、大、宣的防守逃回,也不讓他們帶劫掠物資和人口回去。那麼皇太極即使逃回去,其實力也將大大損耗。五年平遼並不是天方夜譚。京師有高牆,滿人沒有攻城器械,不可能攻破城牆。即使攻破城牆,滿人的騎兵在城裏進行巷戰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北京完全不虞失守。崇禎三年屁都沒有,就已經敢搶到山東了,到了十年後,基本上已經是東亞最有效率的火炮部隊了,天天喊蠻子,韃虜,可後期明軍的火器水平連你口中的野人都不如,你不覺得這是在打我大明的臉麼?

滿洲人已經是一個帶有部分部落殘餘的國家機器了,它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動員能力在同時空的東亞都是首屈一指的,就算恨別人,也要把別人的面目看清楚啊。如果滿人真是純野蠻人,它連十年都活不過去,所以別老搞情緒上的宣泄,沒有任何意義的。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第5張

說實話,都說明朝氣數該盡,但崇禎上臺的情況歷朝歷代誰比得上?農民起義只是小範圍的,後金自己內部鬥爭不斷,蒙古首鼠兩端,朝鮮就不想跟後金混,袁崇煥上任直接把遼東軍費砍到四百萬,唯一麻煩就是內部魏忠賢留下的吏治混亂,只要慢慢整治續到下一代沒壓力,小冰河可不只冰河關內。結果呢,己巳之變皇太極還沒怎麼呢,崇禎自己先把兵部尚書扔監獄,接着把督撫大臣又扔進入團聚,仗還沒打完呢牢裏就關了兩個兵部尚書。說句不好聽的,你們覺得袁崇煥愛吹牛皮沒本事,可對滿清後金作戰還真沒比他成績好的,然後結果呢直接剮了,你說袁崇煥有罪砍了沒問題,你剮了就不怕寒了遼東將士的心?滿桂說自己打不過還非得逼人出戰,結果打出唧唧。然後皇太極後面入關關寧軍有再回援過嗎?就連最不喜歡袁崇煥的明季北略也只能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

皇帝又不是被文官選舉上去的,憑啥看東林黨臉色?皇帝作爲國家最高管理者,他最核心的主要工作和任務是管理,其中特別是高級官員的管理。管理管不好,還只談做事只想做事,作爲高級管理者是非常不稱職的,也不可能做好。帝國裏永遠都是各種利益集團和利益階層此消彼長,歷代皇帝都是平衡來延長帝國壽命,任何帝國都不是天然的活着。他管理水平和管理認知太差,帝國還在他手上掛了,他真的沒得洗。他和隋煬帝一樣,只不過分別是兩個極端。接着看看孫傳庭,有用拉出來沒用關詔獄,這是人乾的事?盧象升,一個明朝軍隊官職只比朱壽低的人只能指揮5000人,人家戰死不讓收屍不給蔭封,就這人家全家給它大明盡忠。陳新甲不想給他背鍋,這倒好,直接殺了。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第6張

大臣們讓他拿主意去南京,他不想擔責任,大臣讓太子去南京,他不想便宜兒子,結果南明羣龍無首的情況下都撐了17年,最好一次在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錢謙益的謀劃下差點奪回南京。一句話形容崇禎就是上天給了他一堆選擇,他全選了錯誤答案。崇禎上吊看着是有種,其實就是逃避責任,他一死了之,整個大明羣龍無首。其實首都被攻破不代表朝代會滅亡,很多朝代換多少次首都了,就連慈禧都逃出過北京,後來不是照樣回北京當老佛爺?崇禎就算自殺也該安排好後事,讓太子或者找個南方的王爺在南京登基,大明還可續命。

崇禎吃的苦太少,走過的路太短,沒有大氣魄,成不了大事。本來若是做個踏踏實實的明朝中期皇帝,可能還行,犯了錯,也可以慢慢改。可是,明末,國家本危矣,自己還只是個60分的皇帝。可是明末需要至少80分的皇帝,纔有可能力挽狂瀾,他還不行。想想明末的麻煩:,內有流寇起義,外有滿清虎視眈眈,政令鬆弛,組織散漫,官僚腐敗,時有自然大災。兵將制度不行,人才無法得用(明朝防止將軍擁兵自重),然後再碰到崇禎,剛愎自用,誰都不信,刻薄,無戰略大氣、臉皮薄。總之就是不是可以扭轉命運的皇帝。其實這也沒什麼。也沒幾個朝代活過300年的吧,說明封建制度到了一個週期,恐非人力所能爲。這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金融危機一樣,週期性的,由制度、外界和人性決定,恐非人力所能阻。畢竟前邊的萬曆不上朝30年,又耗了許多國力,這個時候許多問題開始凸出了。加上他哥哥,又不好好當皇帝,成天搞木工,當了三年又死了。崇禎17歲當的皇帝,年齡稍微有點小。這還不是關鍵。關鍵的是本來,他前邊還有他哥頂着,他哥死的太突然,他是被頂上去的。也就是說,崇禎受到的“太子”教育太少。崇禎他哥也是的。本來他該勤政的,結果學他爸就搞木工。但是他哥好像幹得還行,像萬曆一樣還是有一定能力的,雖然也比較懶。但是最麻煩的是他死得太誇張了、太荒謬了。培養一個皇帝要花多少錢啊?他死的時候才二十多一點,還是十分年輕的,至少我認爲他是可以有能力改革明朝的人,可是歷史就是有點戲劇性,戲劇性裏又含着必然。

崇禎對明朝滅亡扮演什麼角色 明朝滅亡真的是天意嗎 第7張

大必然裏的小偶然。天啓多活幾年或者崇禎早死幾年,崇禎都可以不做亡國之君,但糾結於此又有何意義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