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探索:古代女性的服飾發展史

歷史探索:古代女性的服飾發展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存的必需品,“衣”排在了首位,可以知道衣服對人們的重要性。中國古代女性服飾的變遷史是怎樣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早在三四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便會將打獵所獲的獸皮披在身上抵禦外界的寒冷,這也就是人類穿衣服的起源了,在這數十萬年的時光流逝中,人類的服飾,也在逐漸發生着變化。而中國,作爲西方人口中東方古老的神奇國度,有着悠久且璀璨的歷史文化,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服飾發展歷史。

歷史探索:古代女性的服飾發展史

原始社會時期——獸皮時代和絲綢時代

在石器時代,我們中華民族的先祖還生活在叢林,山洞之中,以獵殺動物與採集叢林中的野果爲生,由於在緩慢的生物進化中,人類的體毛逐漸的退化,變得稀疏。逐漸不能在寒冷外界的溫度下生存。

於是我們的先祖慢慢學會了將捕獲獵物的皮毛披在身上,或用骨針將皮毛經過簡單的縫製後穿在身上以抵禦寒冷的天氣和蚊蟲的叮咬。

不僅如此,隨着獸皮服飾的逐步普及,人們漸漸產生了最初的審美心理,那時的人們會將礫石、獸骨、海蚶等物品,經過研磨、鑽孔等工藝製作成飾品佩戴在身上,後來人們還學會了用礦物粉末和植物等染劑,在獸皮服飾上畫上自己或部落所信仰的圖案或圖騰。這些元素也就構成了中華民族原始時代早期服飾特色。

後來到了軒轅皇帝時期,由於初步成型的大型部落的出現,人們生存方式的發展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在服飾方面,那時的人們已經學會了基本的種桑、養蠶、取絲、織帛等技能,在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中就有記載“桑”“蠶”“絲”等字樣。

相傳是軒轅皇帝的妻子嫘教會了人們養蠶的技術,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古史相傳,黃帝元妃嫘祖,教民養蠶”,也就是說皇帝的妃子叫做嫘祖,她教人們養蠶,並且把養蠶的技術推廣開來,不過這裏也只是“古史相傳”,不過是古人口兒相傳下來的說法,在那個記錄技術尚不發達的時期,人們記載事物的方式多是人傳人,而在人們一代代的口耳相傳中,諸如軒轅皇帝,嫘祖這些先祖,早已被人們傳爲神話,所以到底是否是嫘祖傳播的桑蠶技術,我們不得而知。

歷史探索:古代女性的服飾發展史 第2張

奴隸社會時期——服飾材質的多元化

這裏的奴隸社會時期主要是指國家形式出現之後到春秋時期的夏、商、週三朝。這一時期相比之前的一大進步就是衣服變得更加精美,材質也更加多樣。

先以夏朝來說,那時的衣服便逐漸確立了上衣下裳的形式,而且因爲當時的服飾具有較強的信仰色彩,那時的人們認爲上衣代表這天,因爲天在還沒有亮的時候是玄色,所以上衣大多是玄色,下裳自然代表着大地,大地是黃色,所以人們就將下裳染成黃色,而且由於當時的織布技術還沒有特別發達,人們爲了節約布料,所以衣服的設計並不是特別寬鬆。

到了商朝,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而且那時的紡織技術已有了很大進步,人們已經能不能織出極薄的絲綢和帶有幾何花紋的羅紗。當時的奴隸主們,已經可以穿着十分華麗,但貧民依然只能穿着粗麻布和葛布衣。

而且當時人們學會了如何利用植物燃料對布料進行染色,所以那時的服飾通常顏色都很厚重。

歷史探索:古代女性的服飾發展史 第3張

封建主義時期——從“禦寒”走向“美麗”

到了封建主義時期,經過奴隸時期的過渡,服飾的主要作用已經逐漸從抵禦寒冷變成了對美的追求。這時女性的服飾可謂是千變萬化,其中漢代的漢服,被現代人譽爲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的始祖,那時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影響,女性的地位並不高,那時的女性主要着裝有曲裾深衣、襦裙等。

曲裾深衣是一種通身很緊的服飾,他的一大特點就是長,長到可以拖地,下襬成喇叭狀,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也比較有特色,通常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裏衣。這種衣服是當時最常見和盛行的一種女裝服飾。

再說另一種服飾,襦裙襦裙是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上衣叫作“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下裙以素絹四幅連接合並,上窄下寬,腰間還分佈有褶襉,裙腰繫有絹帶。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特別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後來,在時代的不斷髮展中,襦裙也成了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時期,那就是明朝,明制漢服在女性服飾上又做出了許多改變,也改良出了我們現代人比較熟知和喜歡的一些傳統女性服飾,例如馬面裙,明制長襖等等,在人們正常的理解中,自夏朝的上衣下裳理念誕生後,就一直被後世延續了下去直到明朝,長襖的出現將上衣部分拉長,使裙子露出來的部分變少。形成了如此獨特的服飾特色。

還有馬面裙,又名“馬面褶裙”,也是明朝事情女性的傳統服飾之一,裙身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襉,中間裙門重合而成了光面。關於裙名“馬面“的起源,也是衆說紛紜,其中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說因其形狀與城牆上的敵臺相似,而在古書《守城錄》中,將敵臺稱之爲馬面,於是纔有了馬面裙的由來。

中華文化傳承上千年,有着說不盡的文化瑰寶,作爲人們生活必須的服飾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時間流逝,人們的技藝與審美都在不斷變化,服飾也在不斷的新舊交替,但傳統服飾中蘊藏的古人只會和禮儀文化,是永遠都值得後人研究學習和發揚的。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願祖國永遠昌盛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