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朝代,傳十六帝,共計276年,當時女性的妝容與服飾有何特點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穿着打扮作爲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佔據着重要的地位。關於女性修容、化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女性的容貌並非毫無瑕疵,需要藉助化妝品對面容進行修飾遮掩,通過化妝達到增益女性姿色的效果,而化妝的這一形式亦體現了女性自我的審美需要和追求。

輕描淡抹——明代女性的妝容

1.胭脂水粉

胭脂、水粉都是女性妝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化妝品,一番塗抹,使自己的面容妍麗動人,因而受到歷代女子的喜愛。傅粉是古代女子化妝中的一個重要的步驟,有着悠久的歷史。《疑耀》中記載了就有關於傅粉起源時間的討論。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明代多以水銀製粉,還有一種品質更佳的玉華花粉。《釋名》曰:“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米粉作爲最早的傅粉材質,製作時要選擇精細的純米,將其研碎。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其製作步驟。還有一種材料——鉛粉在明代亦有使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對鉛粉製作方法的說明,並且宋應星還補充說道:“揸婦人頰,能使本色轉青。”以鉛傅面,雖能使膚色妍麗,長期使用也會令人皮膚受損。還有是用花、草等植物研製而成的粉,如南宋末年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記載的宋代流行的“玉女桃花粉”,“去風刺,滑肌肉,消瘢點,駐姿容”,由益母草、石膏粉製成。

在明代,以紫茉莉花籽製成的“珍珠粉”。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載:“又有紫茉莉,春間下子,早開午收,一名臙脂,花可以點脣,子有白粉可以傅面。”包括前面提到的明代上乘的妝粉“玉華花粉”,可以發現明代有以花爲材料製成妝粉的方式。胭脂是古代女子擦在臉上,使皮膚變得紅潤健康的一種化妝方式。

關於胭脂的寫法在筆記中有所論述,明末張岱在其一書中認爲:“紂以紅藍花汁凝作脂,以爲桃花妝。蓋燕國所出,故名燕脂。今寫‘燕’字加‘月’,已非;甚有‘因’旁亦加‘月’者,更大謬矣。”

寫“臙”與“胭”均誤,應該只寫作燕,但是後來則變得通用。關於胭脂的來源和名稱,在張萱的《疑耀》中也有記載,胭脂也寫作燕脂、焉支、煙支、燕支,關於其起源的討論也較多,但不難發現,歷代皆有以花作爲研製胭脂的材料。

方以智《物理小識》亦有載:“肇慶山崦小花叢生,含苞可作胭脂。葉似藍,花似蓼。”說的就是這種小花含苞未開時可以製成胭脂。從筆記記載中可知,將植物提煉加工之後製成胭脂可以增益婦人的面色,後人沿用此方法將紅花染絳,作爲裝扮女子面容的材料之一。而在明代,製作胭脂的方法已經逐漸成熟,形成體系。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第2張

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一書中就有“燕脂”條,對製成胭脂的材料進行歸類:一種以紅藍花粉染胡粉而成,一種以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一種以山榴花汁製成,一種以紫礦染錦而成,稱爲胡胭脂。從李時珍的記載中可以發現,由於這種“胡胭脂”既可藥用也能飾面,因而在明代使用較爲頻繁。

宋應星的 《天工開物》亦載:“紫粉,紅色,貴重者用胡粉、銀硃對和,粗者用染家紅花滓汁爲之。”可見不同身份的人所用粉的材質也有所不同。明代女性對於胭脂的使用方法,不盡相同,一般和粉搭配使用。有的先以粉傅面,然後在塗抹胭脂,有的將兩者混合後,直接塗抹。

2.其他妝容打扮

畫眉也是女子面部妝容中一個重要的步驟。

“婦女之眉最善蠱人。故從女、從眉,曰媚。眉不能語,而太白詩曰:眉語兩自笑。”

畫眉習俗久以有之,承襲而下,樣式繁多。如春秋時期就有“蛾眉”、漢魏六朝時期的黛眉、翠眉、玄眉、赤眉、姚黃眉、朱眉等,唐時有御愛眉、遠山眉、小山眉、五嶽眉、新月眉、月棱眉、垂珠眉、倒暈眉、分稍眉、涵煙眉、八字眉。

在《丹鉛雜錄》中有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的文字記載。歷代畫眉樣式之多,起源之廣,傳承至明代還有文獻記載,可以推測明代女性也會使用這些有特色的眉形來修飾容貌。明代女性的妝容包括傅粉、抹胭脂、塗額黃、貼畫鈿、畫眉、染甲等部分,還可以窺探到女性精巧的面花式樣,瞭解明代女性使用妝容材料,也發現對明代女性修眉、畫眉的修容手法的細緻記載。

通過對筆記中明代女性妝容的史料的梳理,能夠使我們瞭解到明代女性的妝容概況,其中既有對歷代妝容的繼承,也體現了明代女性追求妍麗的審美心態,而明代筆記中對具體的妝容的起源、形制的討論與記載,也反映出明代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流光溢彩——明代女性的髮式與飾物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第3張

除了精緻的妝容外,女性亦會梳綰各式各樣的髮髻,並簪戴金玉珠翠製成的精美飾物,增添女子的姿色與光彩。

田藝蘅的《留青日札》中就描述了明代一種專爲女性梳妝的職業——插戴婆:“曰插戴婆者,富貴大家婦女赴人筵席,金玉珠翠首飾甚多,自不能簪妝,則專僱此輩。顏色間雜,四面均勻,一首之大,幾如合抱,即一插帶,頃刻費錢二三錢。”

主要是在明代女性赴宴之前幫助梳綰髮型、簪插首飾,從中亦可見明代女性飾物之繁多以及女性對儀容外表的重視。在明代筆記中亦有對明代女性發髻、飾物的詳細記載。

1.髮髻

顧起元《說略》一書中就有對歷代女性發髻式樣的記載,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女性豐富的髮髻式樣。從明代筆記的記載中可以瞭解到明代女性發髻包括墜馬髻、螺髻、流蘇髻、挑心髻、牡丹髻、鵝膽心髻、挑尖頂髻等多種式樣,筆記還對髮髻的具體梳綰方式以及尺寸和式樣略有描述,其中所記載的明代女性發髻式樣總體來看雖然不多,記載也較爲零散,但亦能從中略窺明代女性發髻之風采。

較早對明代女性發髻有所記載的筆記是陸容的《菽園雜記》,作者記載了明代女性兩種不同的髮髻樣式:“南山腳下一缸油,姐妹兩個合梳頭。大個做盤龍髻,小個梳做揚籃頭。”兩個姐妹一個梳盤龍髻,一個梳揚籃頭。

“盤龍髻”又稱“如意縷”,將頭髮綰成如盤曲之龍之狀,亦有以鐵絲,假髮等做成盤龍狀者。在《閒情偶寄》中還提到了一種髮髻“蟠龍髻”,音同字異,則是一種隨意而爲的髮髻,自然不造作,如蟠龍之勢。

2.飾發之物

女性飾發之物種類繁多,包括各式精巧的簪、釵等,還有一些女性崇尚自然之美,以花飾發。李漁曾經如此定義飾物。

“珠翠寶玉,婦人飾發之具也,然增嬌益媚者以此,損嬌掩媚者亦以此。所謂增嬌益媚者,或是面容欠白,或是髮色帶黃,有此等奇珍異寶覆於其上,則光芒四射,能令肌發改觀。與玉蘊于山而山靈,珠藏於澤而澤媚同一理也。”

足見飾物增益姿色與氣質之功用。

3.其他飾物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第4張

女性的飾物包括頭飾、手飾、頸飾、足飾等多部分。作爲女性服飾中增益女性之美的一部分,在筆記中也有記載。

如《客座贅語》中介紹的飾耳之物有耳環、耳墜、耳塞三種樣式:耳飾在婦人,大曰“環”,小曰“耳塞”,在女曰“墜”,古之所謂“耳璫”也。體現了明代女性飾物式樣繁多、華美精巧的特點,也反映了明代女性獨特的審美傾向,爲我們勾勒明代女性的簪戴風尚提供了一些參考。

衣香鬢影——明代女性的衣裳

衣裳作爲女性服飾的一部分,不僅有禦寒保暖、區別身份的作用,還能凸顯女性柔美纖細的體型,反映女性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着裝風尚。在筆記中就有許多關於明代女性服飾的記載,如王士性《廣志繹》:“都人好遊,婦女尤甚。”

張岱在其《陶庵夢憶》中亦記載了清明節女性盛裝出行的場面:“越俗掃墓,男女袨服靚妝,畫船簫鼓,如杭州人遊湖,厚人薄鬼,率以爲常。”《帝京景物略》中也記載了女性需要穿白綾衫參加走橋的風俗。筆記中不僅記載了明代女性參加節慶活動的盛裝打扮,還包括對明代女性衣裳的細節性描繪以及流行風尚的關注。

1.上衣、抹胸和褙子

女性上衣有衫、襖、背心等不同的式樣,還包括領、襟等細小部位。從明代筆記的記載中可以發現,明代女性上衣主要有領飾、抹胸、褙子、比甲、水田衣等式樣,而筆記既有對明代女性服飾形制的記載,包括紋樣、色彩、材質等方面,亦有對女性流行穿着的關注與批評。

在筆記中還記載了明代女性的一種服飾——抹胸,又名襪胸,抹胸是指貼身穿的內衣,從記載中可見,抹胸在先秦時已經出現,唐代亦十分盛行。因其自後而圍向前之穿法,故又名合歡襴裙。

探索明代女性的妝容、髮式與飾品,當時的審美是怎樣的? 第5張

從筆記的記載可知,在明代襴裙發展爲有袖之制,因此又稱爲“主腰”。在明代還有一類衣服受到女性的喜愛——褙子。褙子不僅爲身份顯赫的女性所穿,在民間亦有女子服褙子的風尚,見於筆記的記載。洪武初年,服飾皆有定製,在《留青日札》中就記載了對明代下層人士穿褙子的規定:“樂妓則帶明角、皁褙,不許同。”樂妓需要帶明角冠,只能穿皁褙子,與其他女性的服飾區分開來。

總結

在崇禎年間,還有明代女性包頭形制、髮髻式樣的變化,以及形制奇巧衣着的出現,都體現了明代女性的服飾風尚。這些生動細節的描繪恰是正史、文集中所不曾涉及的,或是記載但語焉不詳的部分,填補了關於明代女性服飾記載的空缺,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