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對於宗藩制度的改革爲何一直無法成功?他們面臨哪些難題?

明朝對於宗藩制度的改革爲何一直無法成功?他們面臨哪些難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的宗藩制度,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在充分總結了歷朝歷代分封宗室的經驗教訓後創造出了明代的宗藩制度,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洪武二十四朱元璋陸續封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侄孫爲藩王。這些藩王的封地涵蓋了除京畿地區之外的帝國各個要地。

按照朱元璋封藩王以“屏藩帝室和帝國”的構想,居於宗藩核心的藩王不僅擁有直屬於自己的兵力(護衛),而且可以“訓將練兵,有事皆得提兵專制便防禦”,同時爲了防止藩王作亂,朱元璋還在宗藩制度中對藩王做出了“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定。

洪武時期,包括藩王在內的所有宗藩僅四十九人,所需祿米不到五十萬石,於帝國而言根本就稱不上負擔,並且在燕王、寧王等北邊諸王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再次出現了“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的局面。

明朝對於宗藩制度的改革爲何一直無法成功?他們面臨哪些難題?

如果朱元璋之後的明代帝王都能遵守朱元璋創造的宗藩制度,不僅靖難之役可以避免,就連土木堡之變也有很大可能不會發生,但是隨着朱元璋親手培養的皇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五年病逝,明代以藩王爲核心的宗藩制度開始背離朱元璋的構想。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爲皇太孫,朱允炆在黃子澄等人的蠱惑下不僅不顧明代藩王在實力上難以同漢代七國、西晉八王匹敵的事實,反而固執的認爲藩王只要存在就會帝國的禍亂之源,所以在朱允炆繼位後立即在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慫恿下開始削藩,最終激起了燕王朱棣起兵靖難。

朱棣通過起兵靖難奪得皇位後,爲了防止再有其他藩王效仿自己,開始對宗藩制度進行調整。

永樂二年之後,朱棣陸續通過削除藩王護衛、削奪藩王掌兵之權、藩王移國等方式使藩王喪失了“屏藩帝室和帝國”的作用。

朱瞻基繼位後發生的漢王朱高煦叛亂使得明代的宗藩制度進一步收緊,不僅藩王的活動範圍被嚴格限制在等地內,就連藩王之間的聯繫也被禁止,以至於藩王只能在等地祭拜大行皇帝。

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登帝位後鑑於朱祁鈺對自己的軟禁,取消了藩王參政議政的權力。

朱見深繼位後,由於痛恨朱祁鈺廢除了自己的皇太子之位,將藩王的活動範圍進一步縮小到了王府之內。

此後,明代的藩王雖然名義上還是藩王,但在事實上已經淪爲了被軟禁在王府這座豪華監獄裏的囚徒。

明朝對於宗藩制度的改革爲何一直無法成功?他們面臨哪些難題? 第2張

與此同時,藩王和藩王子女的數量也從洪武時期的四十九人增加到了數萬,至嘉靖時期,宗藩人數更是突破了十萬。這種情況下,宗藩祿米成爲了明代統治者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大難題,洪武時期,發給陝西、河南宗藩的祿米分別僅需要數萬石,到了嘉靖時期,發給陝西、河南宗藩的祿米居然達到了三百四十二萬石、一百九十二萬石。

嘉靖以後,藩王和藩王子女的數量開始了爆炸式增長,根據萬曆時期的《宗室譜牒》記載,藩王和藩王子女的人數在萬曆四十年突破了六十萬。這樣,既無任何作用、又無任何權力的藩王就成了明末時期帝國的沉重負擔。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面對這個沉重的負擔,爲何朝廷卻不改革宗藩制度?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下嘉靖時期出臺的《宗藩條例》。

嘉靖四十一年,宗藩祿米需要八百五十三萬石,而朝廷的歲入卻只有四百萬石,尚不及宗藩祿米的半數,如果再加上文官武將的俸祿、募兵的軍餉、防倭御虜開支,朝廷實際上已經無力供養人數衆多的宗藩。在這種情況下,明世宗於嘉靖四十四年頒佈了《宗藩條例》。

明朝對於宗藩制度的改革爲何一直無法成功?他們面臨哪些難題? 第3張

《宗藩條例》頒佈後,宗藩祿米除六十歲以上者之外皆按“三分本色,七分折色”支付,由於折色給的是紙鈔,而紙鈔在嘉靖時期已經無法流通。所以,朝廷此舉實際上是將宗藩祿米減少了七成。

不僅如此,《宗藩條例》還通過宗藩自備儀仗(不包括藩王和王妃)、停給宗藩工價銀(不包括藩王和王妃)、清查假冒宗藩人口等規定爲朝廷節約了一大筆開支。

《宗藩條例》的頒佈可以說是明代統治者對宗藩制度進行的一次改革,在嘉靖、隆慶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延緩了宗藩成爲帝國沉重負擔的進程,但是隨着宗藩人數在萬曆四十年突破六十萬,這次改革還是難以避免的失敗了。

通過《宗藩條例》對宗藩制度進行改革的失敗,反應出了明代統治者改革宗藩制度時必須要面對的三個難題:

1、採取削藩之策完全可以從根本上甩掉宗藩這個沉重的負擔,但是這樣做就意味着否定了藉口反對削藩登上帝位的朱棣的合法性;

2、允許宗藩子弟參加科舉和自謀生路也能避免宗藩成爲帝國沉重的負擔,但這樣做根本行不通,因爲允許宗藩子弟參加科舉就意味着恢復了宗藩的參政議政之權,這是好不容易纔掌控了朝政的文官所絕對不會允許的,因爲允許宗藩子弟自謀生路難免他們不會利用特權叛亂帝國正常的經濟秩序;

3、進一步削減宗藩的祿米還能避免宗藩成爲帝國沉重的負擔,但這樣做必然會導致除藩王、郡王之外的其他宗藩難以生活,一旦這些宗藩都難以生活,帝國的臣民們勢必會懷疑大明帝國的統治能力。

如果這三個難題不解決,朝廷再怎麼改革宗藩制度都不可能成功,但是於明代的統治者而言,這三個難題又是根本無解的,所以,明末的帝國只能在不改革宗藩制度的情況下揹着沉重的負擔直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