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申不害變法?讓韓國淪爲天下的笑柄

什麼是申不害變法?讓韓國淪爲天下的笑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申不害變法,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春秋戰國,隨着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天下禮崩樂壞,各國爲了強大自身紛紛開始兼併周遭國家,而後又發生了“三家分晉”以及“田氏代齊”兩大政治事件,戰國七雄最終形成。

什麼是申不害變法?讓韓國淪爲天下的笑柄

在戰國七雄之中,相信很多人瞭解過這段歷史的同學,都不會喜歡那個頻頻鬧出笑話的韓國吧?

可是,在歷史上,韓國也曾有過“勁韓”的美譽,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最後爲什麼活成了一個笑話呢?

這還要從那場使得韓國擁有了“勁韓”美譽的“申不害變法”說起……

公元前351年,鄭國遺民申不害相韓,在當時的韓國國君韓昭侯的支持之下,申不害在韓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因爲申不害是法家三派之中的術派代表人物,他奉行的“法治”,是以權術爲基礎,因而又被稱之爲“術治”,而在韓國的這場變法運動當中,便就是以申不害的“術治”學說作爲指導思想的。

申不害的這場變法如同同時期的商鞅變法、鄒忌變法一般,在韓國也取得了極大地成效,使得韓國國富民強,國力大幅提升,達到了歷史頂點,被時人譽爲“中原勁韓”,周遭各國皆不敢像此前一般肆意攻伐韓國。

可是,申不害的變法與商鞅變法有着根本性的差別:

什麼是申不害變法?讓韓國淪爲天下的笑柄 第2張

商鞅變法立足於秦國律法,而不是依靠秦國國君。只要秦律尚存,變法的舉措便不會被廢止,在這一基礎之上,世襲罔替的貴族沒能立下功勳,那也會成爲庶民,地位卑賤的奴隸,只要立下戰功,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申不害變法卻是建立在君王的權術之上,形成了此後的韓國“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簡而言之,就是韓國的興衰,全看君王的能力,如果韓君賢明,韓國自然大治,可是韓君昏庸,那韓國必定衰微,此後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且,立足於“術”這一基礎之上的“法治”,深入了韓國君臣心中的時候,這也使得“術”成爲了韓國維繫君臣關係、外交關係的準則。

韓非對於這種情況曾說道:“術以存國,未嘗聞也!”

是啊,在“申不害變法”之後的韓國,君臣皆不思腳踏實地用錚錚陽謀,去爲韓國拼出一條真真正正走向富強的大道,而是整天在思考如何用權術來爲自己謀奪利益,君臣之間爾虞我詐,毫無信任可言,成爲了被天下人所不齒的“術治之邦”。

韓國君臣面對這一情況,仍舊不思進取,反而想要算計列國,爲韓國謀奪實打實的利益,可是,這可能嗎?

當然不可能,可是韓國君臣不相信呀,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

什麼是申不害變法?讓韓國淪爲天下的笑柄 第3張

第一次他們所認爲的機會發生在秦軍攻佔野王城,韓國上黨成爲一塊飛地,韓國君臣將此地送給了趙國,提前誘發了秦趙決戰,史稱“移禍大邦”。

第二次他們所認爲的機會是看到周王室尚在苟延殘喘,想要最後利用一下週天子的權威,割讓兩城給周王室,誘使周赧王號召天下諸侯,合縱伐秦,史稱“肥周退秦”。

第三次他們所認爲的機會是韓國出現了一位治水大家鄭國,他們想要讓鄭國入秦,遊說秦國君臣大興水利,從而耗費秦國的國力,使得秦國無力東出窺韓,史稱“治水疲秦”。

在“移禍大邦”當中,韓國而後身不由己地捲入戰爭當中,不僅上黨和野王被秦國攻佔,國內的水陸要道也悉數被秦國所控制。

在“肥周退秦”當中,因周天子早已毫無權威可言,各國紛紛打着出兵的旗號,卻並未出動一兵一卒,槍打出頭鳥,秦國直接滅掉了享國近八百年的周王室,捎帶胖揍了一頓挑事的韓國,使得韓國損失了十餘萬大軍。

在“治水疲秦”當中,韓國轉移秦國視線的目的確實達到了,得以繼續苟延殘喘十餘年,可在這十餘年時間裏,秦國大興水利,使得關中之地擁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在這裏特別說明一下,“天府之國”起初是指關中之地,隨着歷史的發展演變成爲了“成都平原”的美譽。坐擁關中與巴蜀的秦國,爲了報答韓國的“恩情”,選擇在公元前230年,給了韓國在七雄中除名的“機會”——秦國大將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王安出降,韓國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