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康熙和乾隆都是六下江南,他們分別是什麼目的?

康熙和乾隆都是六下江南,他們分別是什麼目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滿清的發祥地在關外,統一全國後定都在北京,他們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在清朝歷史上,有兩位皇帝曾經多次到江南走訪出巡。大家普遍比較熟悉的是乾隆皇帝,銀屏中戲說出來的風花雪月的故事也不少。其實,在乾隆之前,他的爺爺康熙也曾六下江南。不過,康熙出巡江南比乾隆要低調的多,所以現在知道的人也不多。

康熙和乾隆都是六下江南,他們分別是什麼目的?

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爲了考察堤防、治理水患,同時瞭解東南地區的社會民情。清朝從入關作戰到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中原大地動亂了上百年。天下一統後,康熙原來設定的三件大事:“治河、興農、三藩”中的治河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而且當時滿漢矛盾尖銳,康熙也想借此瞭解南方的社會民情、緩和民族矛盾。

康熙下江南,開創了滿清歷史上的先河。此前,無論是雄才大略的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還是功勳卓著的多爾袞,他們都沒有跨過長江。

康熙南巡,還算比較簡樸的。他多次親臨河工,指導水利建設,這也是他南巡的最主要目的。沿途,他也沒有過多驚動當地官府和老百姓。甚至有的地方他經過走掉了,地方官員才知道他來過。不過,康熙出巡雖然簡樸,但絕不像電視上放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那樣。電視上那是編撰的故事,哄觀衆收視率的。

康熙六下江南,到達南京時,五次親往拜謁朱元璋的明孝陵,而且行三叩九拜之大禮。康熙南巡三次經過山東曲阜,他對孔子陵寢也是行叩拜大禮。不但如此,他還爲陸秀夫等漢族人眼中的民族英雄題匾。不管康熙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其他目的,反正事實上逐步化解了滿漢兩族的矛盾和文化差異。

康熙和乾隆都是六下江南,他們分別是什麼目的? 第2張

康熙之後,他的孫子乾隆是個好大喜功,自詡爲“十全老人”的風流皇帝。乾隆也跟他爺爺學,弄了個六下江南。乾隆也是打着治理水患、考察民情的旗號,但實際上每次出巡,更像是一個龐大的旅遊團。

乾隆是個喜歡講排場的人,每次南巡都是浩浩蕩蕩的數千人。一路上游山玩水,各地官府和百姓是精心準備,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僅揚州一地的鹽商們爲迎接這個皇帝,就集資修建了樓廊5154間、亭臺196座、行宮4處。而康熙南巡時,有時住的是自己隨從搭的帳篷。

在禮拜朱元璋和孔子這件事上,乾隆倒是做得和他爺爺一樣,對這兩位漢人推崇有加。

康熙和乾隆都是六次南巡,兩人也都是說爲了治理水患、考察民情。但在實際過程中,兩人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可能和康熙、乾隆兩人的眼光抱負、性格、愛好不同有關係。但另一方面,也和他們兩人當時的國情相關。康熙年間,經過多次征戰,天下方定、百廢待興。而到了乾隆年間,國家財力雄厚,士大夫奢靡享樂之風盛行。

打個不確當的比方,康熙爺就像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知道自己辛辛苦苦賺錢不容易,所以懂得節儉珍惜。而乾隆像個富二代,生下來就家纏萬貫,有資本去揮霍享樂。不過,康乾盛世的光環,從乾隆中後期就開始衰敗了,清朝也最終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