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武帝時期,儒術爲什麼會被獨尊?僅僅是因爲董仲舒的改良嗎?

漢武帝時期,儒術爲什麼會被獨尊?僅僅是因爲董仲舒的改良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漢武帝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使得儒學成爲官方學問。衆所周知,儒學之所以獲得如此超拔的地位董仲舒功不可沒,但是儒學的稱霸僅僅是因爲董仲舒的改良嗎?恐怕不見得。儒術之所以被獨尊該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一點:孔子作爲沒落的貴族階層,所倡導的儒家思想本質是希望恢復周朝的禮樂制度。禮樂制度的核心是以“禮”來劃分人的等級,需要每個人都嚴格恪守等級差別。再引申,也就是說君權至高無上。這一點從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也可以看出。從這一點來看孔子其實是肯定了君主的至高無上的權威性,迎合了統治者的心理。這是其可以被統治者接納的一個重要原因。

漢武帝時期,儒術爲什麼會被獨尊?僅僅是因爲董仲舒的改良嗎?

第二點:儒家本身的優點:儒家所提倡的“德政”和“禮教”具有普世的價值意義。其所倡導的道德社會的本質是一種文明社會。其二,儒家尊重歷史,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擅長吸收歷史教訓,這使儒傢俱有很強的生命力,其三,儒家遵奉的“六經”,涵蓋面非常廣,具有非常廣闊的視野。

第三點:西漢出現了一代宗師董仲舒,他糅合道家、陰陽家的思想改良了儒學,使之成爲儒術。董仲舒在孔子的思想之上進一步提出“三綱五常”與“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神化了君主權威,論證了君主受命於天。其本質是擁護統治者統治,爲君主統治的合理性作解釋。

“三綱五常”是針對於被統治者提出的倫理標準與行爲標準,其中“君爲臣綱”是第一要義,這又再次強調了君主的權威。“仁、義、禮、智、信”是要求普通人達到的道德標準,與“三綱”互相呼應。如果不忠君、不維護統治就是喪失道德。這是一種極端厲害的思想統治方法。

此時,儒學不僅是一種入世學問,而是統治者手中的利劍,更是思想統治之術。

漢武帝時期,儒術爲什麼會被獨尊?僅僅是因爲董仲舒的改良嗎? 第2張

第四點:儒家的一些思想既然對統治者有利爲什麼沒能在董仲舒之前登上政治舞臺? 首先,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思想是要恢復已經覆滅的周朝統治,這顯然是有悖於歷史發展的,並且儒家的“仁政”也並不適合統一亂世。因此儒家與墨家雖並稱當世兩大顯學,擁泵者無數,但並不爲統治者認可。

此時法家以其強硬手段登上政治舞臺,秦國因此統一六國。法家爲了確保自己的獨尊地位提出“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由此,秦始皇焚書坑儒。 但絕對奉行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這是暴力統治與思想抹殺的惡果。

漢朝初始吸取秦朝統治的優缺點,內以法治國,外行黃老思想,與民休息。除此之外又分封諸王。但不久之後就爆發了“七國之亂”。這足以說明黃老思想不能達到強有力的思想控制的效果。

第五點:結合當時漢武帝的處境,其時竇太后與漢武帝爭權奪利。如果繼續奉行黃老思想,實行“無爲”和“因循”,那就意味着要繼續維持竇太后把持朝政的局面。此時儒家的“君權神授”等思想暗合了漢武帝集權的內心,因此受到了漢武帝的推崇。

漢武帝時期,儒術爲什麼會被獨尊?僅僅是因爲董仲舒的改良嗎? 第3張

綜上,獨尊儒術首先是因爲儒家思想迎合了統治者的思想。其二,儒家思想具有廣闊的視野及先進性。其三,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其四,儒家思想推行的確能夠安撫廣大士子之心,尤其是儒學與選官掛鉤之後。其五,在促進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中,儒學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並不是全部作用。在秦以後統治者實際上奉行的是“外儒內法”“外聖內王”的統治之道。國家的強盛是各種治國手段綜合的結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