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桃園三結義發生在哪個年代?桃園三結義具體說的是什麼事?

桃園三結義發生在哪個年代?桃園三結義具體說的是什麼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桃園三結義的典故發生在哪個年代?桃園三結義具體說的是什麼事?桃園三結義中的人物有誰?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裏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爲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桃園三結義發生在哪個年代?桃園三結義具體說的是什麼事?

桃園三結義典故由來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爲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們一直傳誦着這個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結義。梁啓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談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論小說與羣治之關係》)清代一些會黨如三合會等,在他們頗爲莊重的入會儀式上,必定不會忘記插上桃枝,以此象徵他們是在桃園結義。

桃園三結義典故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爲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桃園三結義發生在哪個年代?桃園三結義具體說的是什麼事? 第2張

桃園三結義人物簡介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他本是東漢皇帝的遠親。自從桃園結義後,請出諸葛亮,才和魏、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國號爲漢,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在蜀國。

關羽,字雲長。公元200年劉備戰敗,關羽被曹操俘虜,極受優禮,並被封侯,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當得知劉備下落時,過五關斬六將,攜劉備家眷返回,成爲封建社會忠孝仁義的楷模。他雖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卻死得最早,於公元219年孫權襲荊州時被殺。

張飛,字翼德,是魯莽英雄的代名詞。不過,他在長阪坡上的壯舉,至今仍是美談。遺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劉備發兵攻吳爲關羽報仇,臨行前被部將刺殺,留下一世英名。

桃園三結義發生在哪個年代?桃園三結義具體說的是什麼事? 第3張

桃園三結義的歷史影響

民間所言“桃園結義”,不見諸史料卻是流傳最爲廣泛、影響最爲深遠的故事。《三國演義》第一回用了“宴桃園豪傑三結義”這樣的回目,來昭示劉備、關羽、張飛非血緣關係的三兄弟真情,這就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對桃園結義來一番審慎的研究。前人往往關注該故事如何成爲後人效仿的典範,而未曾全面的探討。筆者不揣淺陋,在此對其產生、流播、影響作一番梳理、研究,以求就教於方家。

歷史上真的有桃園三結義嗎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羅貫中把它放在《三國演義》開篇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書中的故事大家都相對比較瞭解,再次也不再累述。來看看“桃園三結義”的其他故事。

有專家考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大概在宋元之際就開始流傳了。在赫經《重建廟記》中,已經出現了“初,王(關羽)及車騎將軍飛與昭烈爲友,約爲兄弟”的說法。《關羽戲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詩人的詩句“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弟與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