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桃園三結義的真正祕密

揭祕桃園三結義的真正祕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桃園結義的故事,筆者相信在中國肯定是婦孺皆知的,羅貫中先生第一回就是寫的“桃園三結義”,他以天下大勢開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末亂世起於桓靈,朝堂昏暗,寵信宦官,奸臣當道,忠臣被害,天下民不聊生,最終釀成了黃巾起義。

揭祕桃園三結義的真正祕密

黃巾起義的首領叫張角,鉅鹿人,有二弟,一名張寶,一名張樑。張角雲遊四方,傳太平道,普世救人,自稱“大賢良師”,他的徒衆日漸增多,置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立渠帥,稱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在《資治通鑑》記載,張角派遣的馬元義到洛陽,以宦官封諝、徐奉爲內應,並遣弟子唐周聯結封諝,但是唐周到洛陽城之後,直接上書張角造反,馬元義被擒,被車裂於洛陽。

朝廷得知此事,慌忙審查洛陽百姓,誅殺千餘人,並讓冀州官員逮捕張角。張角聽說事情敗露,馬上派人聯繫各方,星夜起兵,以黃巾爲標幟,所以稱爲“黃巾起義”。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剛開始聲勢浩大,黃巾軍攻打州郡,焚燒官府,沒收豪族財物,地方官吏聞風逃竄,京師震動,漢靈帝怕起義軍與黨人一同作亂,採取了皇甫嵩的建議,取消了桓靈年間的黨禁,准許州郡募精壯之士討伐黃巾軍。

除此之外,漢靈帝表現出了他少有的“政治才略”,以何進爲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五營營士屯都亭,修理軍械,以鎮京師,並置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都尉,守護洛陽外圍的關隘,還起用皇甫嵩、朱儁爲左右中郎將討伐潁川等地的黃巾軍,以盧植爲北中郎將討伐冀州張角。

然而在北方的幽州地界,《三國演義》中說黃巾軍進犯幽州,幽州太守劉焉召校尉鄒靖計議,鄒靖說:“賊衆我寡,明公當迅速募兵應敵。”由此引出了涿縣英雄劉備。然而正史中記載,劉焉沒有做過幽州太守,而且幽州是漢武帝設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直到漢靈帝中平五年,劉焉上書靈帝,認爲四方多事,刺史權輕,改刺史爲州牧,由宗室重臣擔任地方州牧和郡守,掌握地方的軍政大權。其實劉焉有自己的小算盤,也可以說劉焉就是漢末諸侯割據理論的提出者,他爲了躲避中原的亂世紛爭,上書要求自己擔任交州牧,然而侍中董扶勸劉焉去益州,董扶是益州廣漢人,著名的經學家,他對劉焉說益州有天子之氣,劉焉聽了董扶的話,心裏樂開了花兒,不過他不知道苦心經營的益州,在多年之後爲劉備做了嫁衣。

揭祕桃園三結義的真正祕密 第2張

既然幽州是刺史部之一,就不可能有幽州太守,正史中記載,幽州刺史郭勳和廣陽太守劉衛被廣陽黃巾軍所殺,至於後來又派哪些人做過幽州刺史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三國志》和《後漢書》中都有記載,宗室劉虞和陶謙都做過幽州刺史。不過羅貫中先生安排劉焉爲幽州太守是有道理的,幽州招募兵勇,校尉鄒靖引劉備見劉焉,劉備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爲侄。

說到底羅先生是爲了引出劉備的宗親身份,但是劉虞也是漢室宗親,爲什麼不安排劉虞呢?不得不說羅先生才華橫溢,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後來劉備進益州助劉璋抵禦漢中張魯,羅先生在這個地方就已經做了鋪墊了,劉焉認玄德爲侄,那麼劉璋和劉備就是兄弟關係。有些人認爲,《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漏洞百出,這是因爲他們按照歷史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故事了,既然是演義,那麼就和歷史不相符合,應該從它本身的故事情節去看,當然我們應該尊重歷史,但我們也尊重文學,尊重中國幾千年來人民羣衆的文化積累,《三國演義》就是根據民間戲曲加以改編和發展的。

劉焉發榜文招軍,劉備年已二十八歲了,還閒遊在家,見榜文慨然長嘆。從正史來看,黃巾起義是在公元184年,劉備此時招募軍隊的話,應該是二十三歲,而不是二十八歲,羅先生杜撰劉備的年齡,就是爲了讓劉關張“桃園結義”合情合理。正史中除了劉備有年齡記載之外,關羽和張飛都不知道他們明確的年齡,所以不能夠證明劉備就一定比關羽和張飛大。

其實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存在的,《關羽傳》中記載,“先主爲平原相,以羽、飛爲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劉備和關羽、張飛恩若兄弟,不代表他們結爲兄弟,劉備還曾以兄事公孫瓚,這只是在禮節上像兄長一樣對待公孫瓚,也就是說劉備像兄弟一樣對待關羽和張飛,不是結義。而且《張飛傳》也有記載,“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飛數歲,飛兄事之”,張飛也是像兄長的禮節一樣對待關羽,除這一點之外,還可以確定張飛是比關羽小的,但不能證明關羽就比劉備小。

有野史記載,關羽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劉備生於延熹四年,比劉備大,這一點,筆者從有限的歷史文獻中,也無法考證真實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劉關張不曾結義。那我們在來考證爲什麼羅先生要杜撰劉備的年齡呢?首先,就是因爲關羽、張飛的年齡沒有明確,這個年齡是爲了明確劉備的兄長身份;其次,爲什麼就是二十八歲?不是二十九歲或者三十歲呢?劉備二十八歲的那一年,正好就是漢靈帝去世的那一年,如果是二十九歲的話,劉備就不可能是靈帝末討伐黃巾了;最後,羅先生也不會杜撰劉備的年齡是二十七歲或者是二十六歲,既然劉備是兄長,儘量把年齡寫大一點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可以體現劉備大器晚成,創業的艱辛和酸楚。

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感動古今,但是往事越千年,當今部分學者認爲桃園結義純屬於拉幫結派的流氓行爲,對社會的穩定極爲不利,不應該對此進行宣傳和鼓勵。當然他們的話也很有道理,隨着歷史的發展,特別是關羽的歷史地位逐漸被神化,明清學者毛宗崗把關羽定爲《三國演義》中“三絕”之一的“義絕”,關羽也被一些小偷、強盜、混混等三教九流利用,成了他們敬拜的神。

其實筆者認爲,羅老先生單純想表達的意思是關羽的“忠”,劉關張之間的那一份千金難買的情誼。然而又有人說,關羽、諸葛亮都是愚忠,這個“忠”真的不好下定義,因爲說“忠”就必然牽涉到政治,政治觀點不同,有的人“忠”是愚忠,然而愚忠就不被世人所認同了,宋代文天祥以詩明志,誓不降元帝國,值得後人敬佩,但是我們一樣可以看到他愚忠的一面,明末清初的那些漢族士人,我們也不能都罵他們都是漢奸。

其實不管是“識時務”還是“愚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袁紹的謀士田豐、沮授、審配忠,我們敬佩,許攸認爲袁紹不足以成大事,投靠曹操,這也不是不忠誠,至少他勸過袁紹偷襲許昌。關羽的“忠”也是如此,至少劉備沒有負過關羽,可以說劉備是非常的信任他,雖然筆者不贊成愚忠,但我們現在處於這個社會,還是要明白“春秋大義”,爲了金錢出賣朋友,爲了小三拋棄妻子,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標準?筆者想起一句話,“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