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譚嗣同入獄後,爲什麼張之洞百般營救而他的父親無動於衷?

譚嗣同入獄後,爲什麼張之洞百般營救而他的父親無動於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譚嗣同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清朝末年,中國因爲長期的閉關鎖國而陷入了爲人魚肉的狀態,西方列強用一種看待獵物的眼光看待我們,民族陷入了危險的時刻。在此民族存亡時期,一些人率先清醒過來,他們知道,倘若國家不發生變革的話,終將走上覆滅。

譚嗣同入獄後,爲什麼張之洞百般營救而他的父親無動於衷?

而這些覺醒的人分爲很多形式,有保護國家的“洋務運動派”和“維新變法派”,也有推翻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派”。除了後者,前兩個都在時間的流逝中走向了消亡,而最爲可憐的還是“維新變法派”,他們的失敗不是因爲自己,而是因爲清朝統治者光緒皇帝的無能。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年,國家的實際統治者並非是皇帝,而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個頑固之人,她將自己的利益和享樂置於國家之上,因此做出了不少遏制國家前進的事情,在慈禧的帶領下,清王朝逐漸走向了覆滅。

譚嗣同入獄後,爲什麼張之洞百般營救而他的父親無動於衷? 第2張

而在清朝末年之時,光緒皇帝因爲不滿慈禧的控制,曾經做出過反抗,比如重用“維新派”的舉動便是如此。但是可惜的是,光緒的實力遠遠不如慈禧,不僅變法失敗,自己也因此被軟禁,而維新派的幾個領導者,則迎來了慈禧的瘋狂報復,並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在這些可憐的人之中,便包括了“維新四公子”之一的譚嗣同。其實,譚嗣同的出身很不錯,他父親譚繼洵是湖北巡撫,算得上是一個權勢不錯的封疆大吏。譚嗣同5歲讀書,15歲學詩,20歲學文。早年由母親教育,讀書廣泛,除了中國國學書籍之外,對自然科學、今文經學也做過不少的研究。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時,譚嗣同非常不滿,開始努力提倡新學,呼號變法。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入獄,被處以死刑。一般而言,當兒子面臨絕境的時候,譚嗣同的父親還是有一定的幫助能力的。

但是可惜的是,譚繼洵卻彷彿事不關己一般,坐看自己的兒子就此被殺,反而是張之洞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對譚嗣同百般營救。那麼,爲何譚繼洵如此狠心呢?其實原因也很好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 譚繼洵自幼便接受封建思想教育,忠君的想法已經深入人心。因此,當慈禧做出處死他兒子的決定之時,他也接受了,並且不會反抗。

譚嗣同入獄後,爲什麼張之洞百般營救而他的父親無動於衷? 第3張

第二, 對於譚嗣同的變法,譚繼洵一直是持反對態度的。或許,在譚嗣同變法的時候,譚繼洵還和他有過多次的爭吵,以至於斷絕了父子關係。倘若如此一來的話,譚嗣同被處死的時候,譚繼洵不幫忙也就說得過去了。

當然,譚繼洵如此卑微的態度,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好處。朝廷依舊因爲譚嗣同的行爲而牽連他,使得他官位被削,並且還被軟禁了起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