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除了造紙,對冶煉術也有貢獻的蔡倫,爲何會死於宮鬥?

除了造紙,對冶煉術也有貢獻的蔡倫,爲何會死於宮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蔡倫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他都有什麼祕密呢,請聽我詳細道來。

造紙術居中國四大發明之首,對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美國暢銷書《影響世界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中,蔡倫排名第七,在中國名人中僅次於孔子。聊聊他的故事,有助於我們瞭解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情況

(一)蔡倫造紙的說法出自正史

蔡倫造紙的說法出自南朝宋人范曄所著的《後漢書》:“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紙謂知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爲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

用現代語釋意:中國古代是靠龜甲、獸骨、竹簡、木牘、金石、縑帛來記錄事物的。以前寫書絕大多數是使用竹簡,少量使用“縑帛”即絲綢。用於寫書的絲綢稱爲紙。竹簡沉重,絲綢價高,都不利於人們使用。蔡倫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及破衣服、爛漁網來造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給漢和帝獻上了這種紙。漢和帝高興地誇其能幹,從此以後就開始使用這種紙了。天下人都稱這種紙爲“蔡侯紙”,把公元105年當作蔡倫發明紙的元年。

據考證,范曄所著的《後漢書》,多取於東漢官修史書《東觀漢記》。在公元58—75年成書的《東觀漢記》版本中,並沒有提到蔡倫。是公元151年延篤等人奉漢桓帝之命補寫《蔡倫傳》後加進去的,那時距蔡倫逝世不過三十年,因此史學家們認爲,作者延篤等人和蔡倫基本上算同一時代的人,其中記述可以相信。

(二)蔡倫其實是改進造紙工藝

現存的《東觀漢記》是〈四庫全書〉裏的輯本,是在沒發明印刷術之前靠手抄寫的,因爲年代久遠不知傳抄了多少次,正史敘述有細微差別,一是“蔡倫典上方造意用樹皮……造紙”,二是“蔡倫典上方造紙”。“典”是負責或主管的意思,“造意”則是發明創造的意思。“造意”一詞是這兩句話的差別,就造成“蔡倫發明造紙”成爲了一樁懸案。

除了造紙,對冶煉術也有貢獻的蔡倫,爲何會死於宮鬥?

懸案姑且讓其暫時懸起好啦。不管如何說,“蔡侯紙”逐步進入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蔡倫負責監典校訂經書,校訂完成後要抄寫副本若干頒發給各地,這樣就形成了大規模用紙抄寫儒家經典的高潮,逐步使紙本書籍代替竹簡書籍,成爲傳播文化最得力的工具。

再回到懸案上來分析,紙到底是不是蔡倫發明的呢?通過現代考古,可以斷定,紙不是蔡倫發明的——

1933年夏,考古學家黃文弼在羅布泊漢代遺址內發現一片西漢紙。“麻質,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黃文弼如是說。

這到底是不是紙呢?有造紙專家說:關鍵是看其纖維,如果是動物纖維就是絲織品,如果是植物纖維那就是紙。按此標準辨別,黃老專家發現的就是紙哦,但可惜的是,這張紙作爲文物後來在武漢展出時,被日寇飛機炸燬了,因那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時期。

1957年,考古學家在西安市郊的灞橋古墓裏,發現了灞橋紙。經專家論證,這古墓的時間不遲於漢武帝時代。1974年—1975年,經有關科研機構測定,灞橋紙的成分爲大麻纖維,由此證明是紙無疑了。

爾後,出土了金關紙、中顏紙、馬圈灣紙等等西漢古紙。

現在可以這樣認爲:中國的造紙技術起始於西漢,在東漢時期進行了改進推廣,蔡倫是這個歷史階段促進造紙術發展的核心人物,是技術革新者、組織者、倡導者和推廣者。

除了造紙以外,蔡倫還有一項讓世人矚目的成就,這就是改進鋼刀製造工藝。他是一個善學習重實踐之人,常常親自到作坊進行技術調查,總結工匠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再加上他自己的聰穎創新,使那時期的冶煉技術得到了質的改進,據說那時的鑄劍工藝已十分高超,能鑄造出來後世所說的“尚方寶劍”。

除了造紙,對冶煉術也有貢獻的蔡倫,爲何會死於宮鬥? 第2張

(三)蔡倫在宮鬥中亡於非命

蔡倫(61—121年),字敬仲,桂陽郡宋陽(今湖南宋陽)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從小隨父輩種田,粗通文墨,約15歲時被選入宮,後侍幼帝(和帝)。由於他聰明伶俐,討人喜歡,由小黃門一路升遷至職位較高的黃門侍郎。

據《後漢書》載,蔡倫進宮後不久成爲了後宮專權的竇皇后心腹。竇皇后無子,一直擔心後位不穩,宋貴人的兒子被漢章帝立爲太子後,竇皇后生怕其後位被宋貴人取代,於是指使蔡倫策劃了一起“巫蠱”案,誣陷宋貴人“挾邪媚道”詛咒皇上。此案由蔡倫主審。宋貴人姐妹在嚴刑拷打下,被迫屈打成招。蔡倫在奏章中建議皇上判處宋貴人姐妹絞刑。受盡折磨的宋氏姐妹含冤在牢裏服毒自盡。

在蔡倫的竭力協助配合下,竇皇后威逼樑貴人,讓其“自願”把她尚在襁褓之中的劉肇過繼給自己當兒子,並讓皇帝立劉肇爲太子。漢章帝駕崩後,竇皇后十歲的養子劉肇繼位,是爲漢和帝,由竇太后聽政。蔡倫因功被提拔爲中常侍,隨侍和帝左右,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與九卿等同。據說中國歷史上宦官干預國政,就是由此開始的。

牆有風壁有耳喲,隨着時光的流淌,前面所述的事兒誰不知曉?宋貴人的孫子漢安帝繼位後,當年迫害其婆婆的這筆血債總要有人來頂缸才行,主謀竇太后已死,就開始清算蔡倫的罪行。蔡公公心知肚明,此事是無法矇混過關的,於是便服毒自盡了。

除了造紙,對冶煉術也有貢獻的蔡倫,爲何會死於宮鬥? 第3張

(四)述評

古代中國曆來看不起工匠,對科學技術也是簡而輕之。史書對蔡倫的介紹,着墨最多的是宮鬥,對他主要的豐功偉績,即對造紙業的貢獻,僅區區數十個字。

史書上的簡略記載,和我們後人對造紙術重要性的認識,有很大的出入。更有一些偏激者,認爲蔡倫不擇手段搞宮鬥,是個品行不端之人,值不得一提,還認爲他造紙主要是爲了討好當權者,爲自己謀利益。

筆者歷來堅持要歷史地全面地分析歷史人物,蔡倫不擇手段去參與宮鬥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他對改進造紙工藝,給世界文明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是不容被忽視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