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說,兩國交戰,最高明的手段是用謀略挫敗對方,其次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無論是用謀略挫敗對方,還是通過外交手段戰勝敵人,都需要使者出面去斡旋。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使者分類

使者,古代叫行人。當戰事將其之時,他們早就冠蓋相望,穿梭於諸侯國之間。那麼,這使者也分成兩個等級。

普通使者,跑到敵營,遞上己方書信,一言以蔽之,跑個腿,傳個話。

高級使者,戰國那時被尊爲縱橫家。春秋戰國時期,羣雄爭霸,逐鹿中原,縱橫家應運而生。他們往往才華出衆,膽識過人,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往來於諸侯之間,常能左右天下的局勢。然而高風險對應着高收入,因此,從事這行的人也不少。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2張

跑腿的普通使者,也沒人有興趣殺之,因爲殺了他,對方不會有任何損失。而高級使者纔是將帥們需要考慮的,因爲他們往往會改變戰爭的局勢。

高級使者的殺或留

一、敵弱我強,不爲我用即殺之

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了趙國40萬大軍後,準備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於是,秦軍兵分兩路,王齕攻下皮牢,司馬梗平定太原。眼看着白起即將率軍前來圍攻趙都邯鄲,趙、韓國驚恐萬分,找來蘇代,請他去秦國阻止這場戰爭。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3張

蘇代跑到秦國,暗地裏去找了範睢,獻上厚禮,勸他別犯傻,如果邯鄲滅了,白起將位居三公,凌駕於範睢之上,不如同意韓趙兩國各地求和。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範睢當然不甘心屈居在白起之下。秦國實行軍功賞罰制度,只要建軍功,就可以一路往上升遷。要阻止白起的仕途,當然只有阻止他的出征。

於是,範睢就跑到秦昭王跟前囉嗦了幾句,秦昭王一糊塗也就答應了,秦國撤軍,趙國獲得了修整之機。白起因此錯失滅趙戰機,後來得知是範睢給他穿的小鞋後,從此將相失和,形同陌路。

如果,當時範睢能一刀砍了前來遊說的蘇代,歷史有可能重寫。白起將率領秦軍橫掃千軍,蕩平山東。秦昭王就可能在其有生之年統一六合,位居九五之尊。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4張

當雙方力量相差懸殊之時,像蘇代這樣的謀士便會臨危受命,運用其聰明才智,爲弱勢方出謀劃策,使其轉危爲安。

因此,如果來使能爲我所用,回去後規勸敵方投降,那就留其性命。反之,如不爲我所用,不如一刀砍了他,以防止其惑我軍心。當敵方聽到我方殺其使者,知道和談破滅後,一慌神可能就開城投降了。如果拒不投降,那就開打吧。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5張

二、勢均力敵,以禮待之,以求言和

當交戰雙方勢均力敵的時候,雙方發現耗下去,並不能佔到對方半分便宜時,便想找個藉口撤軍。這時,使者就派上用場了。

記得有一次,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討伐楚國。楚成王就派使者前去交涉:“咱們一南一北的,井水不犯河水,幹啥不遠千里過來找茬?”管仲回懟:“周朝開國之時,召康公就給了我先君姜太公尊王攘夷的權利。楚國不尊重周天子,所以我們來討個說法。”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6張

接下來雙方各秀肌肉。楚成王派屈完帶兵來到諸侯聯軍駐地,齊桓公邀請屈完參加諸侯的閱兵儀式。齊桓公呢,也不想打,說道:“俺們是爲了建交而來。”屈完趕緊附和。

齊桓公看見對方如此猴急,又開始嘚瑟:“看看,我方軍隊多麼厲害,簡直就是無堅不摧,無城不拔啊!”

屈完一聽不樂意了,回道:“楚國有方城山爲城牆,有漢水爲護城河,人多恐怕也派不上用場吧?”

這話一下子戳中了齊桓公的要害,可不是嘛,要好打,俺早就把這個南蠻子收拾了。他故意哈哈大笑道:“逗你玩呢!”雙方握手言和,簽訂盟約。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7張

齊桓公跑到陘地,才知道楚國可望而不可得,但是,諸侯聯軍都跟過來了,不戰而退,以後還怎麼混?這時,楚成王派人過來,齊桓公又是派管仲痛斥楚國,又是秀肌肉,耍夠了威風,挽回了面子,就和楚國言和,還撈了個以德服人的美名。

這樣的使者,齊桓公怎麼捨得殺了他們呢?

三、敵衆我寡,重金收買之,使其儘可能爲我所用

當我方處於絕對弱勢之時,如果對方派使者過來,其目的不言而喻,必定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無論我方有多麼弱,攻城略地也非易事。爲了節約軍事開支,當然是希望通過談判而使對方屈服。

這時,我方作爲弱勢方,非但不能得罪來使,還要好生伺候着,以重金賄賂來使,使其爲我所用,或在其覆命之時能幫我方說些好話,以獲得最好的言和或投降條件。

爲什麼古代打仗“不斬來使”?並不是所有使者都不能殺! 第8張

如果一刀斬之,那麼對方馬上兵臨城下,城門攻破之時,有可能是對方屠城之日。

項羽攻打田氏,田氏寧死不降,果然齊國淪陷之後,項羽便大開殺戒,所到之地,片甲不留。

結語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雖然這也代表了古代戰爭的一種契約精神,但也得視雙方實力及具體情形而定。

敵弱我強時,如來使有收買我方將士、欲改變我軍戰略之嫌,則殺之,如能爲我所用,且讓其歸國,勸其國君投降。

勢均力敵時,雙方皆不想打仗,來使的目的就是爲了言和,當然得以禮相待。

敵衆我寡時,好生伺候來使,並以重金相贈,使其能爲我在敵方爭取最好的言和或投降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