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唐朝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文化都在當時的世界遙遙領先,因爲它的繁榮昌盛和海納百川、還有胸懷與氣度,讓它一舉成爲了我國古代對外漢語教育的頂峯。而我國古代對外漢語的教學也是很負責任的。在唐朝,漢語言的教育主體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靠宗教傳播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另一種則是唐朝官方組織的學校教育。

在中國古代唐朝時期,漢語教育的這兩種傳播學習方式,都佔據一定程度的主導位置。在唐朝時期,因爲唐朝的經濟與國力都十分強盛,而且文化還十分發達,所以唐朝一度成爲世界上先進、與文明合體的國家。唐代的主要城市長安城在後期,成爲了東西方甚至各國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各國爭先恐後派來自己國家的留學生,來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一些先進的制度。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一、唐代繁榮的本土文化吸引了大量留學生矚目,爲漢語教育帶來了必要性

唐代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來源可以往前追溯到漢代,課程的發展主要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隨着宗教的傳播而產生的課程,另一種則是政府組織的課程,爲讓孩子們可以聽得懂唐人說話。

而且古代漢語教育的發展過程是很順利的,因爲這兩種方法都佔據着一個主導位置。在中國古代,唐朝是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盛、文化最發達,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有着先進文明的國家。自從唐代長安成爲世界各國的交流中心之後,各臨國紛紛先後派來大批的留學生,讓他們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第2張

在唐朝中國統一後,唐代實行睦鄰友好的外交方法。新羅與日本等國家就派遣使節與留學生,還有留學僧來長安學習古代的文化。最繁榮的便是當時有七十多個國家與唐朝互通留學,這不僅建立了多個國家良好的外交關係,還促進唐朝文化還通過留學生的學習而帶回國家。

比如鄰國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就多次安排使節到長安,來學習唐代的文化。而且在貞觀十四年,首次向唐帶來了第一批留學生,並讓當時的世子也入去唐朝。當時的新羅帶來的留學生不僅有皇室子弟,也有貴族出身的國學士學生。

而當時的日本主要以派唐使的方式與唐朝切磋文化,日本派唐使多達十二次送來留學生,而唐朝末年時就大約有一二百人了,這些留學生都是從日本的大學中選拔出來的的尖子生。

由於唐朝文化對外開放的緣故,所以有些人們會認爲唐朝是不在意留學生的名額的,不管多少學生都會通通接收。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覺,因爲唐朝留學生的名額是有嚴格限制的,並不是想進來就能來的。

二、以日本爲例,分析唐朝文化繁榮與開設漢語教育爲鄰國帶來的影響

以日本留學生爲例子,根據《唐太宗實錄》中的記載,貞觀年間,日本先後派遣留學生來到長安。在此之後,日本又先後十三次派遣留學生來唐朝學習,而且學生團隊規模龐大,總數加在一起多達六百多人,這些被日本派遣來唐朝的留學生們被稱爲“遣唐使”。在這批遣唐使中,最有名的就是阿倍仲麻呂和吉備真備了。這些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的目的就是來接受唐朝的文化,然後成爲自己的知識,返回到日本對國內進行指導傳播。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第3張

當時的唐朝對日本留學生很重視,從入學到結束,基本上都安排有最初級的漢語課程,還有組織安排他們對中國傳統的國學課、歷史課、政治課等方面的學習參悟。而這些學習的步驟,都是從他們會說漢語開始。由此可見漢語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對日本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日本國首部古代文學作品《古事記》,裏面記載了日本古代的神話還有傳說和一些歷史故事,這本書寫於公元712年。而其中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本書都是中國漢字,這本書在日本影響很大,同時也對中國漢語的對外發展有了一個可觀的結局。

第二個影響是,衆所周知,日本天皇是一個家族繼承的,而天皇一詞,從開始就不是日本使用的。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當時權勢很大,其下大臣都稱唐高宗爲天皇,稱武則天爲天后。有了這個典籍,天皇一詞才傳入了日本。現在日本每一任天皇都有自己的封號與時期名字,在唐朝時期,日本第一個天皇年號,叫大化,它的由來來自中國《尚書》中:“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一句。由此可見,當時中國的漢語和文化,對日本頗有影響力。

第三個影響是,前面提到過一位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他是生在武則天執政的時期,他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日本歸國的“遣唐使”的教育,因此對漢語和中國的文化有了強烈的興趣與熱愛。因此在唐玄宗開元4年間,阿倍仲麻呂作爲遣唐使來到了中國,後來在科舉考試中考上了進士,在當時的日本來說算是個“奇蹟”。本這能的反應出漢語對日本國內年輕人帶來的熱愛以及文化影響過程。

三、細數唐朝與漢語教育有關的職業與產業

不只是日本,根據《貞觀政要》中記載,唐朝國子監以前接到一個很難的學習教育任務,那就是培養吐蕃年輕人學漢語。可能因爲文成公主和親的緣故。但是當時他們說不出來漢語,所以這讓唐朝很是費腦筋。還好最後在細心的教育下,培養出了一批批會說漢語的吐蕃人。

如果外國留學生們來到唐朝,是爲了學習文化成爲己用爲目的的話,那麼外國商人來到唐朝,他們的目的性就非常好認了,因爲無非就是爲了追逐商業利益來到唐朝交易或者學習。尤其是絲綢之路,沿線的外國商人們,他們不僅在貿易往來上有十足的頭腦,對漢語的學習也是非常刻苦,因爲,一口熟練的漢語溝通,這可以給自己的商業利益帶來無限的好處。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第4張

但是他們對漢語的學習,又和留學生不一樣。因爲他們只需要學會簡單的商業漢語就可以了,會一些問候和簡單的交流就可以。在《新唐書·西域傳》中記載,有商人也要學習漢語的一些記載。

就是說有粟特人的家族就是商人,因爲長期奔走於西域和長安、洛陽之間,所以開始在長安學習漢語交流。並對簡單的漢語有所掌握,而且還交代給了後人,讓後人也學習了簡單的漢語,以便後期的貿易往來。

在隨處可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們中間,必不可少的一個職業就是翻譯官了,在唐朝,他們管翻譯官叫通譯。在當時,唐朝和外藩的交流最多,那麼就必定需要很多翻譯人員,通譯在唐朝這個需要大量翻譯的國家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職業。

因爲他們不僅要在政治上需要大量的翻譯,就連在經濟上也是需要的。就比如有的商人第一次來到唐朝,對漢語並不是很熟悉,甚至一竅不通,那麼爲了自己的生意,他很樂意花大錢去請一個通譯來幫助自己。在唐朝時期,長安城有專門做通譯生意的小工作室,他們中有懂外語的,也有懂不常見語言的。

四、簡析絲綢之路中的唐代漢語傳播

唐朝的漢語,可以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揚出去的,在當時可謂是一番風光無限。直到今天,在中亞等地區,還能翻出一些漢語印章和石碑來。在2004年,土庫曼斯坦就被挖出一枚刻着漢字的印章,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這應該是唐朝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們遺留下來的。可見當時漢語言有多發達。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一個時期,而唐朝的長安、西亞的君士坦丁堡、還有歐洲的羅馬建築,他們三個被譽爲“中世紀世界三大名城”,他們三個城市中,又以唐朝長安最爲繁榮富強,因爲在當初,長安不管是在人口上還是面積上,甚至商業上的流通等方面都遠超過其他兩座城市。正因爲長安的繁華,所以才引來了許多外國政治家以及留學生還有商人僧侶等等。在這一人流旺盛的時期,漢語可謂是展示了他獨特的魅力。唐朝外漢語所帶來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爲三種: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第5張

第一個影響是因爲唐朝當時的政治對外界影響力極大,所以引來萬國來朝這個詞語,這個詞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國家都來到長安,這間接的推動了“唐朝漢話”的發展。所以說這一時期,是人流推動了漢語的壯大,同時,唐朝漢語也推動了唐朝的政治的發展,兩者存在一個裙帶關係。而現在日本和朝鮮半島國家的唐朝漢語文化,在當初給兩國帶來了很大的文化發展。

第二個影響是因爲爲唐朝文化空前絕後的發展,它是離不開漢語的。因爲在當時,唐朝不僅僅是在政治和經濟上對外國來往頻繁。同時也在文化上有交流,特別是在詩詞和宗教上,其領域對外發展的迅速。間接導致在唐朝文化發展中,直接推動了漢語的發展。現在的日本等國家還有漢語。這就是證明。

漢語言的教育與傳播有哪些途徑?唐朝對漢語的教育有什麼影響? 第6張

第三個影響則是因爲唐朝長安城的繁榮度。因爲曝光率高,直接引來無數好奇的外國商人和旅遊人,不管他們是在長安學習遊玩還是貿易往來的,只要到了唐朝,他就得學習“唐話”。所以這一時期,唐朝漢語言實際是由外國商人掀起了一陣風浪。

語言和文字是中國唐朝文化的標誌,當時的漢語十分讓人崇敬,所以它才能一直影響着全世界。在最繁華的唐朝,漢語隨着唐朝的政治文化的推廣、流傳國外,這對世界中國漢語的影響很大,同時也爲全球的語言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