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各朝代宗室封爵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帝王賜予宗室、官員或有功人員、才智之士的地位和待遇。爵位,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是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由於爵位分爲宗室爵和非宗室爵,且歷朝歷代皆不相同,因此作個簡單的介紹。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宗室封爵

西周時一般分爲諸侯、大夫、士三級,諸侯、大夫同時又是官稱。諸侯的封地稱國,大夫的封地稱邑,封地的收入即其俸祿。戰國時宗室爵多稱“君”,如信陵君、平原君,但封君不限於宗室,君也不是官稱,受封者只是在封地收取租稅以爲俸祿,行政長官由君主另行選派。

漢朝宗室封爵,分王(也稱諸侯王)、侯(縣侯、鄉侯、亭侯)兩等。諸侯王先有行政權,後被收歸朝廷。三國魏至南北朝,宗室封爵大體分爲王、公(縣公、鄉公)、侯(縣侯、鄉侯、亭侯)、伯、子、男六等。南朝以後,王有親王、嗣王、蕃王之別。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第2張

隋朝宗室封爵,爲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唐朝宗室爵,王有親王與郡王、嗣王之差,公又國公、郡公之別。皇兄弟、皇子,封國爲親王;皇太子之子爲郡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爲嗣王,諸子爲郡公;襲郡王、嗣王者,封國公。

宋朝宗室爵分六等,爲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但爵不世襲,恩不旁推,與漢唐大不相同。遼分國王、郡王、國公三等,一字王唯皇子得封。金亦爲國王、郡王、公三等。元朝封王,有一字王、二字王之別,又有同姓無爵邑而稱王者,謂之宗王。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第3張

明朝宗室分封,有親王、郡王、鎮國公、輔國公、奉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等,都按嫡長子承襲、諸子低一等的辦法沿襲下去。

清代宗室封爵十四等: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其中,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各有一、二、三等之分。

非宗室王爵

西周以來的宗室封爵,主要根據宗法關係確定,但自春秋開始,爲打擊公族勢力,獎勵耕戰和吸引人才,在一些國家出現新的爵位制度。爵號有君、侯、卿、大夫、執圭等,授爵對象有宗室、官員、將領等。以軍功授爵的,多限於武官,如楚國的執圭。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第4張

普遍實行軍功爵,則是在秦國商鞅變法之後。當時施行的是二十等軍功爵,以次爲:公士、上造、簪梟、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

漢代沿用秦的二十等軍功爵,略有不同的是,秦從五大夫起有食邑,漢改以公大夫起有食邑。公大夫以下爲民爵,依等給一定數量的土地和園宅。漢武帝又別置武功爵十一級:造士、閒輿衛、良士、元戍士、官首、乘鐸、千夫、樂卿、執戎、政戾庶長、軍衛。授武功爵者可以做官,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

隋唐及唐宗室爵九等中,異姓爵最高可至郡王。早在北周時,爲獎賞有戰功的將士,又出現了勳官之號,並漸及朝官。唐朝形成定製,共十二轉,轉多爲貴,自十二轉至一轉依次爲: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騎校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第5張

宋朝爵、勳大體沿唐制,又別有賜予功臣的榮譽性稱號,如推忠、亮節等等。遼除皇子封一字王外,國王、郡王、國公皆可封功臣。

明朝文武官封爵,唯有公、侯、伯三等,各加地名爲封號,有歲祿而無封邑,也不一定世襲。勳官分文武,武勳十二級,與唐朝勳號相同,唯以“左右柱國”取代“上柱國”。文勳爲前代所無,共分十級:左右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尹、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協正庶尹。

清朝宗室爵位分幾等?各朝各代的宗室封爵制度介紹! 第6張

清朝的勳爵與勳號合併,共分爲九等: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自公至輕車都尉,又各分三等。凡授爵,自雲騎尉始,積二十六雲騎尉,始至一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