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打了敗仗爲什麼叫“敗北”?有什麼歷史淵源?

打了敗仗爲什麼叫“敗北”?有什麼歷史淵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敗北”一詞有何歷史淵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衆所周知,我們在比賽中,或者影視劇的戰爭中,會經常聽到形容輸了的一方爲“敗北”,敗北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打敗仗的意思,那麼“北”字又是指什麼?是北方的意思嗎?那爲什麼不叫“敗南”、“敗東”或者“敗西”呢?

打了敗仗爲什麼叫“敗北”?有什麼歷史淵源?

有人說這是因爲古代戰爭通常是北方勝利而南方失敗,所以其實是“敗於北”的略寫,這種說法乍聽有道理,但是卻忽略了“敗北”一詞最早出現的時間。《史記·項羽本紀》最早記載了“敗北”一詞:“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當時正值秦末戰爭,中國尚未進入北勝南敗的怪律,所以“敗北”並非如後人想象那般與南北方向有關。

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一書的《軍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佯北勿從。”在這裏,“北”即是“敗”或“敗逃”,這句話的意思爲“敵人假裝敗逃,不要盲目追趕”。

打了敗仗爲什麼叫“敗北”?有什麼歷史淵源? 第2張

我們都知道,“北”字是一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爲兩個人一個向左、另一個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動形象地指明該字的意思是“背對背”,解釋出來就是“背對”、“背離”的意思。北既爲背,“敗北”就可以理解了。當兩軍相接時,是正面相向的,激戰之後,敗方撤退,轉身逃跑,就成了背向敵方,這就是“敗北”了。勝方朝着敗軍背後銜尾窮追,這就是“追奔逐北”,逐其背也。北即背,“敗北”就是背敵而逃,逃的方向不管是東、是南、是西,都叫“敗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地理因素。因古人很早就發現,北方寒冷的氣候,導致其吹來的風更加寒冷,且冬季北方更是寸草不生,十分荒涼。因此,人們也習慣於“北”代指荒蠻,加之古人以中原爲正統,四方尤其是北方是落後。

打了敗仗爲什麼叫“敗北”?有什麼歷史淵源? 第3張

而我國特殊的地理環境,使遊牧民族只能從北方侵略中原,“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北虜僭盜中原”、“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歷史上發生的戰爭,勝利的標誌就是把入侵者打回北方。因此,敗北的意思就是:打了敗仗的人沒有資格入主中原,只能去北方這樣的荒蠻和落後的地方,所謂的“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所以,這下你知道“敗北”是什麼意思了吧,完全跟方向無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