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代皇帝生前有年號,爲什麼死後還要諡號?

歷代皇帝生前有年號,爲什麼死後還要諡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唐朝時期開始,便以廟號記錄皇帝,由於唐朝及後續的皇帝,他們的諡號不僅美好而且臃長,顯然原本的諡號意義已失去了,記錄、談論起來都不大方便。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歷代皇帝生前有年號,爲什麼死後還要諡號?

廟號分祖與宗兩種,祖代表開創事業,一般開國皇帝稱祖;宗表示繼承並發展事業,一個皇朝的後續之君多數稱宗。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廟號是宋太祖,趙構重建南宋後爲了表達他是北宋正統,所以廟號爲宋高宗,而不是宋高祖。

清朝的皇帝有幾位被稱爲祖,比如努爾哈赤被稱爲清太祖,順治被稱爲清世祖,康熙皇帝廟號清聖祖,雍正皇帝廟號清世宗。

諡號並非帝王專有,諸侯貴族乃至大臣都可以有諡號。

通常來講,文、武這兩個諡號是最高評價,一般開國皇帝被諡號爲文或者武。

比如周朝第一代王姬昌諡號周文王,第二代王姬發被諡號爲周武王。

隋朝第一代皇帝楊堅諡號隋文帝,如果不出意外第二代皇帝楊廣應該諡號爲隋武帝。

唐朝如果採用諡號制度,那麼李世民應該諡號爲唐武帝,而不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歷史上的皇帝除了自身姓名外,通常還有三種稱號,分別是諡號、廟號、年號。

諡號是帝王死後,大臣們根據帝王一生的功過是非給出的一個總結性判詞,標準格式是:國名+諡號+帝(王)。

廟號是皇帝在本朝皇族中的輩分,並非每一位皇帝都有廟號。

年號則是皇帝的紀年號,每位皇帝都有一個以上的年號。

周朝到隋朝採用諡號制度,唐朝至元朝採用廟號制度,明清兩朝採用年號制度。

年號則是皇帝在位時用來紀年的,先秦時代一般用諡號加在位時間來表示,比如秦始皇三十八年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

漢武帝之後,有專門的紀年年號,比如漢武帝的一個年號叫徵和,改一個年號被稱爲改元。

李世民當皇帝時的年號叫貞觀,朱元璋當皇帝時的年號叫洪武。

明清兩朝的皇帝諡號、廟號、年號都有,年號簡短好記,於是用年號來代表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的諡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是清聖祖,年號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