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方以智有着哪些學問學說?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方以智有着哪些學問學說?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方以智酷愛自然科學知識,自幼塾中誦讀之餘,即好窮物理,曾謂“不肖以智,有窮理極物之僻。”(《物理小識》卷五)明清之季,西學東漸,方以智一面秉承家教,以《易》學傳世,一面又廣泛接觸傳教士,學習西學。經過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終於在哲學和科學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方以智學識淵博,《清史稿》本傳說:“以智生有異秉,年十五羣經子史略能背誦。博涉多通,自天文、輿地、禮樂、律數、聲音、文字、書畫、醫藥、技勇之屬,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這一評價並不過分,他在許多領域都有自己獨到見解。例如,在學術分類問題上,他把學術分爲三類,說:

“考測天地之家,象數、律歷、音聲、醫藥之說,皆質之通者也,皆物理也。專言治教,則宰理也。專言通幾,則所以爲物之至理也。”(《通雅·文章薪火》)

方以智有着哪些學問學說?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在這三種學術中,他講得比較多的是通幾與質測。他說:

“寂感之蘊,深究其所自來,是曰通幾;物有其故,實考究之,大而元會,小而草木蠢蠕,類其性情,徵其好惡,推其常變,是曰質測。”(《物理小識·自序》)

可見,所謂通幾,是對事物發生根本原因的探討,而質測則要求腳踏實地考察事物變化原因,按特性予以整理分類,總結驗證已知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變化。顯然,通幾與質測是從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着眼對學術活動所做的分類。在中國,這種分類是方以智的獨創。

在天文學方面,方以智結合中國傳統的天文學和當時傳教士傳入的西方天文學,討論了地心學說、九重天說、黃赤道、歲差、星宿、日月食、曆法等天文學問題。對於西方天文學知識,他非常重視,經常追蹤西方天文學最新進展,例如他在討論天體運動軌道問題時,就曾根據西方用望遠鏡觀天發現金星有周相變化的事實,提出了金星、水星繞太陽運行的正確猜測。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識,並非盲從,而是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消化。例如他對於西方地圓說,就是首先考察了地圓說賴以成立的觀測證據,然後才加以接受的。對於傳教士的錯誤說法,他則予以批駁。例如傳教士曾說,太陽半徑爲地球半徑的160多倍,而太陽距地球只有1600多萬里,方以智指出這是錯誤的,因爲據此計算(定地球圓周長約9萬里),太陽的直徑就將近有日地距離的三分之一大,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運用自己的“光肥影瘦”理論,對這一問題做了解釋,指出人目所見的太陽圓面比實際發光體要大,因此按幾何方法進行的測量並不準確。他的這一理論後來被《曆象考成》的作者所接受。

在物理學方面,方以智更有諸多創見。他從氣一元論自然觀出發,提出一種樸素的光波動學說,認爲: “氣凝爲形,發爲光聲,猶有未凝形之空氣與之摩蕩噓吸。故形之用,止於其分,而光聲之用,常溢於其餘:氣無空隙,互相轉應也。”(《物理小識》卷一)

顯然,方以智認爲,光的產生是由於氣受到激發的緣故。由於氣瀰漫分佈於所有空間,彼此間無任何空隙,被激發的氣必然要與周圍靜止的氣發生相互作用,“摩蕩噓吸”,將激發傳遞出去,這就形成了光的傳播。由此,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種樸素的光波動學說。爲了與近代光的電磁波動說相區別,可以稱之爲氣光波動說。

從氣光波動說的角度出發,方以智進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線的主張,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認爲光在傳播過程中,總要向幾何光學的陰影範圍內侵入,使有光區擴大,陰影區縮小。他並且指出,由於光肥影瘦現象的存在,使得基於光線直進性質進行的測量得到的結果都不準確。他說:

“物爲形礙,其影易盡,聲與光常溢於物之數,聲不可見矣,光可見,測而測不準矣。”(《物理小識》卷一)

爲了證實自己的觀點,他還做了小孔成像實驗,並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論去解釋常見光學現象。所有這些,在物理學發展史上,都是很新鮮的。

方以智有着哪些學問學說?對歷史有着什麼影響 第2張

另外,他對於光的反射和折射,對於聲音的發生、傳播、反射、隔音效應,對於色散,對於煉焦、比重、磁效應等諸多問題的記述,都是領先於同時代人的。

在生物醫學方面,方以智也有諸多值得一提之處。他在其《物理小識》一書中,記述有大量動植物的生態學內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識。他引述了傳教士“腦主思維”之說,介紹了他們關於人體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識,認爲中西之學各有所長,嘗言西醫“詳於質測而拙於言通幾”,故引用湯若望之《主制羣徵》中西醫之解剖學,介紹於國人,但剔除了傳教士所說的“全能的上帝創造世界”之類的內容。他自己對於傳統醫學也素有研究,撰有多種醫學著作。遺憾的是這些著作傳世不多,我們難以窺其全貌。方以智可視爲我國早期匯通思想醫家之一,於我國近代醫學發展史上有一定影響。

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計有一百餘種。其中最爲流行的是《通雅》和《物理小識》,前者是綜合性的名詞彙編書,後者是一部筆記,他的科學見解主要集中在這部書中。他的後期代表作是《藥地炮莊》和《東西均》,均爲哲學著作,書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學命題。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較重要的還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餘》、《一貫問答》、《切韻源流》、《流寓草》、《周易圖象幾表》、《性故》、《學易綱宗》、《諸子燔痏》、《四韻定本》、《內經經絡》、《醫學會通》等。現存共二十餘種。

方以智其學博涉多通,自負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識熔於一爐,發明千古不決的道理,是明清之際的一位有進步社會思想和唯物主義觀點的哲學家。所著《東西均》中提出“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題,概括事物的矛盾和矛盾運動,認爲事物都是“相捄相勝而相成”,體現出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觀點。方以智對中國傳統自然科學和由利瑪竇、徐光啓傳入的西方科學作了記述、考辨,把整個科學技術按其對象,區分爲“質測”(自然科學)、“宰理”(社會科學)和“道幾”(哲學)三大類。他還立志邀集專家編譯綜合百科全書,但這個宏願未得實現。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