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譚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譚派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四代嫡傳人,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曾任北京京劇團副團長,出身於梨園世家。京劇大師譚志道曾孫,譚鑫培之孫,譚小培之子。

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他在1923年出科後,先與王蕙芳、徐碧雲搭班,後又到上海與荀慧生合作,並先後與尚小云、梅蘭芳、程硯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曾與碧雲霞、雪豔琴、筱翠花等合作。

1934年以後始組班領銜主演。在上海天蟾舞臺與雪豔琴合作演出併合拍電影《四郎探母》,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情節的京劇電影藝術片,公開放映於1935年。解放後他主持整理改編傳統劇目《將相和》,與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演出,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獎。他與張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探、二》堪稱絕唱。

1956年與馬連良、蕭長華、葉盛蘭、裘盛戎、袁世海諸位藝術家珠聯璧合,攜手合拍京劇藝術影片《羣英會》、《借東風》,爲京劇藝術寶庫留下了珍貴的形象資料,轟動一時。

建國十週年,他又與馬連良、葉盛蘭、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李和曾合作演出新編劇目《赤壁之戰》(飾劉備),大獲成功。他和馬連良合作演出的《十道本》二人相得益彰,觀衆歎爲觀止。

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第2張

譚富英於1964年因病輟演,從此告別舞臺,但是他對藝術的嚴肅態度,創作的認真精神,顧全大局、精益求精的作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曾任北京京劇團(現北京京劇院)副團長。

譚富英擅長演出譚門本派劇目,既以唱工取勝又以武功見長。代表劇目主要有《失空斬》、《捉放曹》、《鼎盛春秋》、《晉楚交兵》、《南陽關》、《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奇冤報》、《擊鼓罵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又名趙氏孤兒)》、《四郎探母》、《桑園會》、《珠簾寨》、《秦香蓮》、《羣英會》、《借東風》、《赤壁之戰》、《將相和》、《大保國》、《探陰山》、《二進宮》、《十道本》等都是很受廣大觀衆歡迎的劇目。

他的學生有高寶賢、孫嶽、李崇善、馬長禮、施雪懷、殷寶忠、蔣厚禮、史金貴、劉志廣、費世延、高壽鵬及其子譚元壽等。

1917年3月5日,譚富英入富連成科班習老生,時六歲,六年滿科。

1917年5月9日,譚富英在浙慈館堂會初次出臺,與翟富夔合演《黃金臺》。

1918年,農曆戊午年:富連成社首演全本《取南郡》,富連成社由蕭長華導排全本《取南郡》,馬連良飾諸葛亮,譚富英飾魯肅,茹富蘭飾周瑜。

1923年,譚富英在百代公司灌製六張唱片:計《定軍山》兩面,《法門寺》兩面,《盜宗卷》兩面,《王佐斷臂》兩面,《打鼓罵曹》、《斬馬謖》各一面,《戰蒲關》、《戰樊城》各一面。

1923年,譚富英在大中華公司灌製兩張唱片:計《定軍山》兩面,《南陽關》兩面。

1923年3月28日,富連成三科學生譚富英滿科。

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第3張

1923年4月26日,譚富英應亦舞臺之聘到上海演出,頭三天的打泡戲爲《定軍山》、《打棍出箱》和《珠簾寨》。同來者有諸茹香等。

1929年,譚富英在蓓開公司灌製唱片六張半,《搜孤救孤》四面,《

捉放曹》六面,《瓊林宴》兩面,《陽平關》一面。

1929年,譚富英在高亭公司灌製唱片三張,《打鼓罵曹》、《失街亭》各一面,《空城計》、《捉放曹》與《法門寺》各一面。

1929年,譚富英在開明公司灌製唱片四張,《四進士》、《捉放宿店》各一面,《驪珠夢》、《黃金臺》各一面,《戲牡丹》、《翠屏山》各一面,《御碑亭》、《賣馬耍鐗》各一面。

譚富英:四大鬚生之一,"新譚派"創立者 第4張

譚富英的戲路很寬,各類老生都演得出色當行。《空城計》諸葛亮的鎮靜自若、胸有成竹;《南天門》曹福的蹣跚步履、龍鍾老態;《坐樓殺惜》宋江的緊張憤怒、咬牙切齒;《桑園會》秋胡的嘻笑調侃、抓哏逗趣等等,全有真切生動、維妙維肖的做表。由於譚富英坐科時學過武生。武功基礎紮實,因而特別擅演武老生的靠把、箭衣以及象《打棍出箱》這類有繁重做工的戲,他演得總是那麼得心應手,舉重若輕,工架優美,氣勢不凡。象《定軍山》中黃忠三次開弓的神情架勢,交戰的刀花,行軍途中邊唱邊舞的揮馬鞭與彈髯口等身段動作都極邊式大方;《戰太平》中花雲表現痛哭之狀的疾如流星的連續甩髮與被擒時狀如蝴蝶的虎跳顯出特色獨具;《打棍出箱》中範仲禹出箱時的鐵板橋與表現精神失常的眼隨棍轉更是非同一般(他的眼神足,眼尾長,是爲鳳眼,據吳性栽《京劇見聞錄》中說,在並世藝人中只有楊小樓、王鳳卿、譚富英、白玉昆四人有此眼神)。

譚富英既有深厚的藝術功底,也富於藝術創新才能,這主要來自於對古典文學的熟悉、研究和對歷史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與準確把握。他幾十年一直潛心於京劇藝術,有很深的藝術修養,他家中的會客室掛滿了歷代帝王像和歷代名臣像,案頭常放着《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文學作品,除演出外,他平時深居簡出,不斷予以揣摩、研究,因而,他才能在新編歷史劇目裏結合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靈活地運用傳統程式和技能,在舞臺上塑造出衆多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