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奧莉婭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記者,作家,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

奧莉婭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記者,作家,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奧莉婭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意大利女記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於佛羅倫薩。她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週刊戰地記者,採訪過越南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得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她還獲得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奧里亞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1929年6月29日-2006年9月14日),意大利記者、作家,二戰前游擊隊員。

她採訪過許多國際聞名的政治家和名人,例如鄧小平,基辛格,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霍梅尼,維利·勃蘭特,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沃爾特·克朗凱特,穆阿邁爾·卡扎菲,費德里柯·費里尼,阮高祺,阿拉法特,英迪拉·甘地,亞歷山德羅斯·帕納古利斯,馬卡里奧斯三世,果爾達·梅厄,阮文紹,海爾·塞拉西一世,肖恩·康納利,列赫·瓦文薩等。

退休後,她寫了一系列文章和書籍批評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人,重新引起人們關注,也引來不少爭議。

奧莉婭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記者,作家,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

開創嶄新的採訪方式奧莉婭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1929-2006),二十世紀新聞採訪女王。她開創了嶄新的採訪方式,以迂迴,挑逗,緊追的形式採訪世界政要,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話語。在新聞史上留下濃重的個人色彩。對於新聞記者來說,法拉奇的每一次採訪都提供了一次令人神往的示範:表面上是犀利的提問,本質是在權威面前的平等姿態和獨立人格。

法蘭奇將自己視爲舞臺中心的主角,在她看來,記者也是一名演員,一名中心者,只有把自己放入報道中時,報道纔是好的。在她的採訪記時,她提問和表達個人意見的方式使得被採訪者往往居於次要地位,重要的卻是主角在採訪過程中的種種表現-- “把握談話節奏、駁斥不同意見、揭示內幕新聞、變換各種語氣,並作典型的法拉奇式的亮相”。

這個闖進國際舞臺中心的初生牛犢,從一開始就對外部世界採取了一種咄咄逼人的姿態,呈現了其文本的對抗性。 她常常是以歷史視角,審視各類重大新聞事件,並表現了一種唯其所有的“犀利風格,她用語率直、尖銳、咄咄逼人、轟炸般的盤問,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挑釁”。她曾使縱橫世界政治舞臺的外交家基辛格陷於尷尬;令卡扎菲憤怒失言。

採訪藝術的輝煌樣板

她的《風雲人物採訪記》被《華盛頓郵報》譽爲“採訪藝術的輝煌樣板”,《滾石》雜誌則稱其爲“當代最偉大的政治採訪文集”。連《花花公子》雜誌也忍不住評論說,“如果你不明白這世界爲什麼這麼亂,法拉奇的採訪中有答案:那些自吹自擂的傢伙們在左右着世界”。就憑這本書,法拉奇確立了她的“國際政治採訪之母”的地位。

無人企及的豐富經歷

法拉奇的人生經歷也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奧莉婭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記者,作家,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 第2張

她親歷二戰,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週刊戰地記者,採訪過越南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

世界第一女記者

她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得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她還獲得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名譽文學博士學位。這些豐富的經歷與她的成功相互交織,才塑造出了明星般的奧莉婭娜·法拉奇。正如《紐約時報》在法拉奇的訃聞中所說:“奧莉婭娜·法拉奇是一個善於解剖權威的採訪者,一個善於打碎偶像卻讓自己成爲偶像的記者。”她出版過數本小說,代表作《男子漢》於1979年7月出版,累計印數超過150萬冊,有14種譯本。80年代初期爲自由撰稿人。1980年8月來中國採訪過鄧小平。被人們譽爲“世界第一女記者”和“文化奇蹟”。

奧莉婭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記者,作家,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 第3張

法拉奇是20世紀最爲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戰地記者和小說家之一,她以尖銳、犀利的採訪風格和獨具個性的文學創作,在新聞界取得驕人的成績,贏得了極大的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