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泰爲什麼會罷遊歸家教學?他有多少學生

郭泰爲什麼會罷遊歸家教學?他有多少學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太學生領袖郭泰,罷遊歸家教學,其學子多達千餘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郭泰字林宗,又字有道,東漢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市)人。郭泰出生於貧寒的家庭,幼年喪父,與淳樸善良的母親相依度日。母親雖不識字,但卻督促他讀書,使他成爲全村人稱讚的“小神童”,日後他成爲大學問家,被天下人尊敬爲“東國人倫”。郭泰長大後,母親想讓他去縣廷做事,他說:“大丈夫焉能處鬥管之役乎?”他便離開家鄉,步行尋找名師求學。不久,他衣衫檻樓地投到河南成皋大儒屈伯彥先生門下,經三年苦讀,博通經傳,並“善談論,美音制?”,成爲大學問家。

隨後,郭泰遊學京師,準備施展抱負,但他看到朝廷中宦官日益專權,排斥正直大臣,政治腐敗加劇,最高統治者醉生夢死,沉淫於犬馬聲色之中,而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心中非常苦悶。這時,太常卿趙典舉薦他,司徒黃瓊徵召他,他都堅辭不就,許多朋友勸他入仕,他也謝絕了,立志“優遊卒歲”,“淡泊終生”,被同郡人宋衝贊爲“自漢元以來,未見匹敵者”。後來,他與大名士符融交淡,其才華得到賞識,被符融推薦給時任何南尹的大學者李膺。李膺有“天下楷模”之稱,受到李膺嘉許之人,便被時論謂之“躍龍門”。

郭泰爲什麼會罷遊歸家教學?他有多少學生

李膺性格孤傲,一般人難以接近,但他與郭泰徹夜長談後,說他平生所識之士“未有如郭林宗者”,此語一出,立刻使郭泰成爲名震京師的焦點人物。由於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以太學生爲主的“清議”力量大長,郭泰關心社會,進入太學廣泛宣傳,並藉助李膺、範灣等清正官吏互爲援引,對宦官干政進行抨擊,從而使郭泰與李膺、範灣等成爲被社會推重的“八顧”,即八個德高望重之人。

漢桓帝延熹九年,“黨錮之禍”起,李膺、範灣、陳蕃、杜密等百餘名社會賢達及幹才被誣下獄至死,一千多名太學生被囚、流、徙、廢、禁者達六七百人,“清議”勢力受到沉重打擊,東漢政治已是“天下所廢,不可支也”。由於郭泰雖爲太學生領袖,卻是布衣白丁,又沒有直接與朝廷和宦官對抗,倖免於難,但他對政治徹底心灰意冷了,決定罷遊歸家,侍養老母,閉門講學,惠及桑梓。這正應驗了範灣對郭泰的評價:“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郭泰有識人之才德,對獎掖後學不遺餘力。

郭泰爲什麼會罷遊歸家教學?他有多少學生 第2張

陳留人茅容,侍母至孝,經郭泰指點成了一方名士。漆工申屠蟠,經郭泰點撥,成爲東漢著名的經石學家。對一些有惡跡的少年,他也“悔佝善導”,使之走上正路。據傳,郭泰成名後,曾在河南陳、樑之地求學訪友,一次途中突遇大雨,無以擋雨,頭巾被淋溼,一角下垂,路人見他戴的頭巾兩角一高一低,便紛紛效仿,一時竟被譽爲“林宗巾”,形成“天下爭戴林宗巾”之風氣。他從京師返鄉時,到黃河渡口爲他送行之人達到數千人。他回鄉設教講學後,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子也多達千餘人,形成了黃河以北最大的學術文化交流中心。

建寧二年(169年),郭泰病逝家中,年僅四十一歲,可謂英年早逝。四方之士趕來送葬者成千上萬,“負荷擔彌路,柴車葦裝塞途”。東漢大書法家蔡邕親自爲其撰文並書寫墓誌銘,《昭明文選》收錄有這篇墓誌,因其人奇、書好、文美,被稱爲“三絕碑”。蔡邕書畢,極感慨地對河北名士盧植說:“吾爲碑多矣,皆有慚德,唯郭有道無愧色耳。”故此碑又稱“無愧碑”。此碑立於建寧三年(170年),北宋初期尚存。《太平寰宇記》記載:“汾州介休縣郭林宗,家在縣東二十里。周武帝時除天下石碑,惟林宗碑詔特留。”但歐陽修《集石錄》、趙明誠《金石錄》均不記此碑,推測北宋中期已亡失。

郭泰爲什麼會罷遊歸家教學?他有多少學生 第3張

光緒《山西通志·金石記》載,今所見“無愧碑”者有三:一爲傅山摹刻,一爲鄭籃重書者,一爲姜任修摹者。今郭泰墓前的碑刻爲傅山摹刻者,傅山於碑後跋雲:“此碑在南渡之前,已不可見。而今乃有藏此碑者,吾從汾陽曹孝廉偉得一本,不知近代何人補書,陋甚,不知青螺所賞識以爲碑者又何本也?”山西省圖書館藏有傅山摹刻之拓片、姜任修之拓片。據方誌學家今人劉緯毅先生考證,郭泰碑僅比立於東漢建寧元年九月辛酉的《絳邑長遺愛碑》晚二年,是山西省現存的第二塊漢碑。有郭氏家譜研究者研究了山西曆史上郭氏名人指出,“林宗振漢,子儀響唐”,無出其右者,郭泰無愧於山西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