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翼:清朝文學家、史學家、詩人,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趙翼:清朝文學家、史學家、詩人,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翼(1727—1814年6月5日),是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人物生平

隨父讀書

清雍正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727年12月4日)寅時,趙翼生於江蘇常州府陽湖縣陽湖北岸西幹裏。父親趙惟寬以設塾授業爲生,難以養家餬口,家居窮苦。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歲的趙翼隨父就塾讀書。從此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此後隨父就館於華渡橋、蔣莊橋等處。經過趙惟寬的悉心教導,趙翼的文學才華已開始顯露。

趙翼:清朝文學家、史學家、詩人,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乾隆三年(1737年),十二歲的趙翼隨父就塾於塘門橋談氏館讀書。父親命他作時文,一日能成七藝,時人爲之驚歎。趙惟寬看了他的作品,認爲將來不愁不做時文,而四書五經尚未讀盡,因此趙翼的學習應以讀經爲要務。

乾隆五年(1740年),趙翼隨父移館於東千埼杭應龍家,同年開始課業,落筆往往出人意表,但趙翼生性偏好古詩詞。但當時的科舉不將詩詞納入考試範圍,趙惟寬唯恐作詩會妨礙學業,便加以禁止。而趙翼常常私下爲之。

課館備舉

乾隆六年(1741年),趙惟寬去世。趙翼家中更加貧困,孤苦伶仃,無以養弟妹。杭家因趙翼課業優秀,加之憐憫他的處境,遂留他繼承父業,繼續教書。趙翼更加鍾情於古詩文,導致學業逐漸荒廢,後來作的八股文還不如十四五歲時的水平。杭應龍及時發現了這一現象,對他說:“你不攻讀八股謀取功名,怎麼脫離貧苦呢?”於是聘請趙翼教其幼子念屺,並讓他與其長子杏川、次子白峯同作時文。

乾隆十年(1745年),十九歲的趙翼到江陰澄江書院應童子試中的院試,被江蘇學政崔紀取入常州府學。按照之前的慣例學政複試取士即入學宮。但府學按標準應取二十五人,同年在覆試中被錄取的人卻共有八十六名,須再次考試。而趙翼這次複試,文不加點,得以順利成爲秀才。

乾隆十一年(1746年)春,趙翼坐館於陽湖城東史翼宸家,得以讀盡天尺軒書堂藏書。同年,趙翼多次向府學教授趙永孝請教。

乾隆十二年(1747年),趙翼設館於陽湖北門顧氏。參加鄉試,結果落第。

十年舉途

乾隆十四年(1749年),陽湖鬧饑荒,趙翼私塾職被解僱,飢寒驅迫他離家北上,投奔作幕於京城的親戚。抵京後,趙翼以其文才受知於刑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劉統勳。劉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國朝宮史》三十六卷。

趙翼:清朝文學家、史學家、詩人,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第2張

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趙翼以顧姓商籍試中乾隆北榜舉人。主考官汪由敦十分欣賞他,想提拔趙翼爲解元,無奈頭場所作《四書》文有,只得放爲二十一名。但其才華深得汪由敦器重,於是趙翼在同年冬作爲禮部教習,結束《國朝宮史》編寫之後,立馬被聘入汪由敦幕署課讀其二子承霈、承澍,並替汪氏代草筆札。汪氏家中富於藏書,加以汪由敦本人深於文學,趙翼古文經由汪氏教授,功底日益精湛。而禮部義學教習又是一個閒散職缺,這使趙翼有機會閱讀大量典籍,對他學識的進一步提高,仕途的發展,提供了極爲有利的條件。在此期間,趙翼雖在會試中三次敗北,但最終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參加明通榜,以文理暢通而考取內閣中書。次年補授中書舍人。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夏,趙翼入直軍機處。此時正值清廷興兵徵計西北準噶爾,軍事文書往返頻繁,爲趙翼嶄露頭角提供了良機。因趙翼頃刻能作千言,深爲尹繼善、傅恆倚重。他扈從天子行在時,有時坐在地上就能起奏,文不加點。汪由敦等隨駕大臣奉召作的文字大都囑託趙翼,幾乎沒有奏章不是趙翼寫的,而且潤筆頗豐。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趙翼再次參加會試,以第一名進程。乾隆因爲清開國以來陝西尚未出過狀元,乾隆便以他和第三卷陝西人王傑互易,趙翼只中得探花。趙翼爲此耿耿於懷,引爲終身遺憾。每藉端形諸詩篇以寄不平。趙翼中探花後,被授翰林院編修,纂修《平準噶爾方略》等,爲史學上的精深造詣莫定了深厚的基礎。

京官生涯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趙翼在京察中被列爲一等,記名以備用爲道員知府。秋,趙翼與蔣士銓等人被欽點出任順天府鄉試任同考官,得江烺等十餘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趙翼出任會試同考官,得士董潮、祝德麟、祥慶、龔驂文、李鐸、費淳等十一人。四月,參加散館考試,趙翼考列一等第二名,獨得乾隆帝宣見垂詢,詩稿得呈御覽。

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吏部會考在京的各省主考官,趙翼仍爲一等。同年秋,出任順天武舉主考官。

開府地方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一月,乾隆在養心殿召見趙翼,在肯定他工作能力的同時,擢升其爲廣西鎮安府(今廣西德保縣)知府。此事大大出乎趙翼之意料。他想以“不熟悉官務”爲由委婉推辭,甚至請求恩師傅恆代爲上奏。乾隆帝接見趙翼時,對他的的答覆卻是:“讀書人原有不能辦事者,你在軍機處的時間久,比較能夠辦事。廣西是政務簡練、民風淳樸的地方,你剛到任時便要留心練習,將來自然可成好官。”事己至此,趙翼只好於十二月攜眷離京。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月初,趙翼到任鎮安。抵任之初即巡視境內,體察民間疾苦。當時因購馬補濟滇軍,有關部門改用大筐代替舊小筐收斂糧食。百姓怨聲載道。趙翼允許改回舊筐納糧,廢除弊政。民衆對其感恩戴德,每每出行,爭相用肩輿擡着趙翼過其村。到任的第二個月,趙翼就去安南緝拿逃犯。在前任知府韋馱保供職期間,一些鎮安人與安南人互相糾結,跑到雲南土富州滋事。事發後,農付奉逃至安南。韋馱保因此被勤落職。趙翼來鎮安後,訪知農付奉已死,其子阿細爲奴。遂派人捉獲阿細,將其父屍棺一併帶回,經辯認無誤。鑑於此,趙翼便具文呈報上司,請求結案。不料,兩廣總督李侍堯只許判阿細罪,而拒不承認棺內爲農付奉屍身,認爲是讓韋馱保爲復京而使的欺騙伎倆。在趙翼看來,屍體和活人都找到,蹤跡確定,如果說屍體是假的,案子就永遠都結不了。於是,再次爲韋馱保申辯。次年,因此案未結,趙翼親自赴省城桂林詢問, 他聽聞李侍堯來到梧州督辦徵緬軍務,又趕赴梧州向李侍堯面陳,據理辯論。李侍堯當場大怒。欲彈劾趙翼。當時,朝廷有旨派趙翼去雲南參贊軍務。李侍堯才把劫疏追還。趙翼倖免一難。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趙翼離開鎮安,從開化府土富州過博南,渡瀾滄江,至邊城永昌。又隨軍出怒江,逾高黎貢山,歷龍陵、騰越,遍巡南甸、千崖、盞達、芒市、遮放各土司及虎踞、萬初、鐵壁等關,周覽形勢,詢悉軍情,留下了大量紀行詩。在軍營,趙翼多有謀劃,爲幕主阿桂所倚重。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返廣西鎮安府原任。

趙翼:清朝文學家、史學家、詩人,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第3張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三月,廣州知府出缺,李侍堯欲藉此拉攏趙翼,遂派左江道宋淇源將職位出缺的消息故意透露給趙翼,且告知只要趙翼當面向李侍堯懇請,李侍堯便會向朝廷推薦他。趙翼對此頗爲不屑,嚴詞拒絕。李侍堯因爲趙翼沒有私下請求,所有另外奏請調派梧州知府吳九齡。恰逢吳九齡已升任廣東糧驛道,於是乾隆帝接到奏疏後特調遣趙翼出任廣州廣州知府。趙翼即將赴廣州任時,派人往鎮安接送家眷。其妾蔣氏肩輿出城,鄉民無不在門口設香案跪送,以再不能見到趙翼爲遺憾。等到趙翼族孫趙鶴衝交接倉庫完畢,離開鎮安時,街民一如既往跪送。在廣州知府任上,一次趙翼抓獲拒捕海盜一百零八名。按照《大清律》,凡是江洋大盜不分首從皆斬。趙翼不肯濫殺,細加審察,條別輕重,最後只誅殺三十八人,其他的皆遣戍敦煌。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趙翼升貴州分巡貴西兵備道,以母親年邁不能奔赴貴州,欲解官終養,乞總督李侍堯代奏,不許。十月初一,抵貴陽,會溫福、阿桂自滇赴蜀進剿金川,途經貴西威寧、畢節等處。先生謁貴州巡撫李湖畢,即馳赴衙署威寧,辦集夫馬,料理過兵。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月,因爲廣州平海盜處理的讞大獄舊案事發,趙翼受彈劾被部議降一級調用,回吏部述職。巡撫圖思德堅決上奏挽留其在貴州,學政孫士毅、布政使韋謙恆、糧道國棟都來勸說他,趙翼以老母年事高爲由,告假回鄉,不再復出爲官,朝廷準允辭官。

短暫復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趙翼取道山東赴京,打算在宦海競渡中再決雌雄。行至臺兒莊,忽患風疾,雙臂不能自主,他只好掉頭南歸。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餘年的歸隱生涯。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臺灣爆發林爽文起義,湖廣總督李侍堯調閩浙總督,負責督辦赴臺官兵糧銅,道經常州,邀請趙翼入幕商研邀先生入幕。趙翼赴閩途中過仙霞嶺,經漁梁驛,過建陽市,渡延津,訪王審知墓、萬安橋畔夏將軍廟諸古蹟。二月十七日,趙翼抵達泉州,籌劃軍需,他指出:靠省錢成功晚,反不如多花費用,給足軍需,早些攻克成功,反而省錢。趙翼爲李侍堯倚重,幾次想要上奏讓趙翼在福建做官,趙翼堅決推辭。次年,起義被平定,趙翼辭退幕職,主講安定書院。

歸隱生活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三月,《廿二史劄記》初稿告成付梓。

嘉慶元年(1796年)四月,福建爆發虧空大案,趙翼內弟、原任甌寧令劉芳、女婿金恭壽父、原任尤溪令金拱閭都坐重罪,趙翼極力營救,最終二人得以免罪。十月二十二日,趙翼七十大壽,大江南北許多名士都以詩爲壽,趙翼總共收到壽詩二百餘首。

嘉慶十五年(1810年),趙翼和姚鼐重赴江南鹿鳴宴,兩江總督鬆筠奉旨贈與趙翼三品冠服,併爲立“耆儒”碑。趙翼重赴鹿鳴宴所作的詩,海內名流屬和者總共三四千首,趙翼將其編輯爲長卷。

嘉慶十九年(1814年),趙翼染脾泄之疾,於四月十七日(6月5日)逝世,享年八十八歲。十一月五日,趙翼葬於馬跡山金醜灣母親丁氏墓穴旁,孫星衍爲作墓誌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