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宣帝知道傳位太子帝國就會會亡 漢宣帝最後爲何還是傳位了

漢宣帝知道傳位太子帝國就會會亡 漢宣帝最後爲何還是傳位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宣帝和太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漢宣帝明知道太子繼位后帝國會亡,爲何仍一意孤行,不肯廢黜他?

作爲漢朝第十位皇帝,漢宣帝劉詢在位時,對太子劉奭非常不滿,認爲他一旦繼承皇位必將把帝國帶上滅亡的“不歸路”,爲此曾不止一次地想要廢黜他。那麼問題來了,漢宣帝爲何對劉奭如此不放心?他最終又因何沒有廢黜太子?一切,還要從漢宣帝即位前後的時局說起。

漢宣帝知道傳位太子帝國就會會亡 漢宣帝最後爲何還是傳位了

漢武帝在位時窮兵黷武,差點導致亡國

漢宣帝的曾祖父漢武帝在位時,推行窮兵黷武、搜刮百姓的政策,在戰果輝煌、國庫充盈的背後,則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慘痛事實。歷次戰爭和搜刮政策,再加上層出不窮的天災,等到武帝晚年時,漢朝的人口總數已經減半,許多地方更是十室九空的景象。在這種情況下,無以爲生的百姓便紛紛揭竿起義,使得漢朝的局勢更加混亂,呈現一片亡國的景象(詳情見《漢書·卷六》)。

此時,一向以“替蒼生立命”的儒生們,便開始大力抨擊武帝戕害生民的政策,進而對漢朝統治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從漢昭帝開始,便陸續有學者藉助讖緯之說,提出劉家氣數已盡,當朝皇帝應該把帝位讓與賢人的主張。漢宣帝親政後,不僅重拾“武帝路線”,而且還將漢武帝拔高到明君雄主的位置,由此激起更多的儒生加入到批評朝廷、質疑劉家合法性的行列中。

漢宣帝推行“武帝路線”,引發強烈抨擊

面對質疑聲,漢宣帝以強硬的手段予以回擊。正是在這種政策影響下,大量主張實行嚴刑峻法的法家人士得到重用,而批評朝廷的大臣和儒生們則遭到殺害,有甚者還遭到滅族的下場。比如,大臣楊惲、蓋寬饒等人僅僅因爲一兩句“刺譏辭語”便被殺害,使得朝堂內外人人自危,而漢宣帝卻自以爲得計。

然而,對於漢宣帝以嚴刑酷法來治國的政策,柔仁好儒的太子劉奭卻憂心忡忡,很擔心父皇的高壓政策會激起反彈,使得帝國再度陷入混亂中,甚而落得亡國的命運。正因如此,在某次陪漢宣帝用餐時,劉奭便委婉地勸說道:“陛下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

漢宣帝知道傳位太子帝國就會會亡 漢宣帝最後爲何還是傳位了 第2張

劉奭因勸諫漢宣帝遭到怒斥

沒想到漢宣帝聽後勃然大怒,厲聲斥責太子道:“漢朝有自己的治國理念,本來就是‘王道’與‘霸道’兼而用之,唯此才能保障帝國長治久安,而不會像周代那樣單純地使用‘德政’,以至於長期陷入混亂、虛弱之中。況且,儒生們往往誇誇其談、表裏不一,怎能把國家交給他們來治理呢?”說完這番話後,漢宣帝又長嘆一聲說:“將來擾亂國家並讓它滅亡的,一定會是你!”

出於對帝國未來命運的擔憂,漢宣帝開始考慮改易太子的事情,而他看中的人選正是次子淮陽王劉欽。作爲寵妃張婕妤的兒子,劉欽不僅強壯高大、聰明有才氣,更重要的是喜歡研讀經書法律,是法家學說的支持者,因此宣帝對他甚是喜愛,經常感嘆道:“這纔是我真正的兒子啊!”

漢宣帝知道傳位太子帝國就會會亡 漢宣帝最後爲何還是傳位了 第3張

劉欽差點兒取代劉奭的地位

但是當漢宣帝慎重考慮易儲的事情時,卻不免心生猶豫。因爲,劉奭雖然柔仁好儒,對皇帝的政策頗爲微詞,但他畢竟沒有失德之處,並且深得朝廷內外的擁護,若強行將他廢黜,恐將引發政局的大動盪。再者來說,劉奭是漢宣帝與髮妻許平君真摯愛情的“結晶”,鑑於對已故許皇后的感恩與報答,皇帝更是不忍將太子廢黜。正因如此,漢宣帝最終放棄易儲的想法(詳情見《漢書·卷九》)。

黃龍元年(前47年)十二月,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如願以償地登上皇位,是爲漢元帝。劉奭即位之初,任用表叔公史高爲大司馬以執政,兩位老師蕭望之(太子太傅)、周堪(太子少傅)爲史高的副手,按照儒家學說來推行“仁政”。但好景不長,史高因與蕭望之、周堪不和,便與大宦官弘恭、石顯結盟,聯合誣陷蕭、週二人,最終迫使蕭望之飲鴆自殺,周堪被罷官禁錮。

漢宣帝知道傳位太子帝國就會會亡 漢宣帝最後爲何還是傳位了 第4張

漢元帝寵信宦官,差點導致亡國

等到弘恭病死、史高因年老退休後,石顯以中書令的身份干政。而出於對石顯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漢元帝便將朝政全部委託他處理,由此導致後者權傾朝野,成爲漢朝實際上的“當家人”。石顯專政期間培植黨羽、黨同伐異,導致朝廷綱紀紊亂、吏治腐敗,由此爲漢朝的滅亡種下禍根。有這點來看,漢宣帝當初的斷言頗有先見之明。竟寧元年(前33年)五月,漢元帝駕崩,41年後漢朝滅亡。

史料來源:《漢書》、《資治通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