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太宗“照鏡子”的嗜好 竟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形成

唐太宗“照鏡子”的嗜好 竟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形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貴在照鏡正心修身。照鏡子目的不是做樣子,也不是圖虛名,而是爲了集衆臣之智,察君王之失,補君王之短,長君王之能。李世民通過“鏡子”反饋的信息,正心修身,嚴格要求自己,知錯即改。

唐太宗“照鏡子”的嗜好 竟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形成

網絡配圖

貞觀十三年五日,魏徵上奏《十漸不克終疏》,列舉太宗搜求珍玩、縱慾以勞役百姓、暱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頻事遊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於徭役等不克終十漸,批評了太宗的驕滿情緒,提醒他要善始慎終。批評的意見十分尖銳,太宗覽奏不但不以爲忤,反而欣然接納,對魏徵說:“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顏面與公相見哉!”同時決定將這封奏疏製作成屏風置於宮中,使他能夠朝夕相見,並命人抄錄送史官,以使後世知道什麼叫“君臣之義”。還以黃金十斤、馬二匹重獎魏徵。

唐太宗“照鏡子”的嗜好 竟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形成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然,受到批評特別激烈批評時,總會使人難受,開明如唐太宗者往往也難以例外,這就需要納諫者具有非凡的器量。有一次,魏徵在朝上提意見,與唐太宗爭辯得面紅耳赤,唐太宗退朝回到後宮,見到長孫皇后,發狠遲早要殺掉這個“田舍翁”。當長孫皇后得知太宗惱怒魏徵時,即退回內室,換朝服下拜,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纔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直正,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太宗聞言,逐步恢復了理智。唐太宗聞過即改,不但充分發揮了“鏡子”的功效,促進了貞觀之治,而且也鼓勵了諫臣們更加直言敢諫。魏徵曾對唐太宗說過:“陛下導之使言,臣所以敢諫;若陛下不受臣諫,豈敢數犯龍鱗?”君上誠心納諫,臣下直言敢諫,成爲貞觀之治一道獨特的治政風景線。

唐太宗“照鏡子”的嗜好 竟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形成 第3張

網絡配圖

貴在與鏡不離不棄。照鏡子每個人都能做到,難的是照到靈魂深處,特別是善始慎終,終身不渝。貞觀十六年(642年)七月,魏徵染病,臥牀不起,唐太宗手詔慰勞,並說:“不見數日,朕過多矣!今欲自往,恐益爲勞。若有聞見,可封狀進來。”魏徵很感動,不顧重病在身,又上言數事。次年正月,魏徵病情惡化,太宗與太子兩次親臨病榻探望,並命一中即將住他家,及時通報病情,所賜藥膳無數,中使相望於道。魏徵病卒,太宗登西樓望喪痛哭,親自撰寫碑文,並痛心地說:“魏徵沒,朕地一鏡矣!”唐太宗與魏徵生死相交,並不單純是君臣之誼,而是他對“鏡子”不離不棄的治政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