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兇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兇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話說明代中後期倭寇猖獗,肆意侵擾我沿海以及內陸地區,據明史曰:"寇所到處,燒殺辱掠,肆意妄爲…",有人開始說了,這說的不對,裏面大都是沿海地區的老百姓,假冒倭寇,其中有個叫汪直的,還有個叫徐海的,是他們的頭子。這些至於真假,暫且不提,只說倭寇手裏用的傢伙事兒,這東西纔是今天要說的。

這倭寇兇猛,除了本性,另外就是他們那些趁手的傢伙事兒,也就是他們手中所執的武士刀。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兇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武士刀大家都不陌生,特別在好萊塢的電影中出鏡率那是相當的高啊。《殺死比爾》,《駭客帝國》,無不展示出日本武士刀的威力和鋒利,甚至連金剛狼也收起了狼爪,拿起武士刀。可見這件兵器確實厲害。

有人說日本刀是仿造唐朝刀打造的。其實不然,日本刀產生與日本本土,早期吸收了西漢環頭直刀的精華,後來又吸收了"唐大刀"的精華。融合日本刀的基礎藍圖,對冶煉方式、淬火技術、造型變化等逐步改進,至鎌倉時代漸漸形成自己獨有的刀式,自成一格。至於打造難度,這個我專門看過一本資料,簡直連打多少錘都詳細記載,一把絕世好刀的製作需要1-3年甚至更久。

製作出來的刀輕而快鋒利無比,這樣的兵器到了倭寇手裏那還了得。當時明軍士卒的制式兵器主要是長槍。所謂的火銃之類的那畢竟是少數。

那麼明軍的長槍遇到倭寇的武士刀,結果如何呢?

在明朝住著作的《倭變事略》中,有這樣記載:"一賊出哨廳外,我卒攢槍刺之,賊斫(砍)一刀,十數槍奇折,卒皆徒手而奔一處。"意思就是一個倭寇來了,明軍十幾人舉槍便刺,而倭寇就砍了一刀,十多杆槍全部折斷,這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更甚者據《明史》記載,說嘉靖年間,70餘倭寇自浙江灣登陸,這70餘人手拎武士刀和長刀如入無人之境,自浙江向西竄入安徽至蕪湖,又進入江蘇,殺至南京城,而後在南京兜了個大圈子,揚長而去。當時守衛南京城的明朝駐軍號稱十餘萬,卻束手無策,而被這一小股倭寇殺死的明軍竟然有4000多。多麼大的懸殊啊。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兇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第2張

許多年來,明王朝一直爲這事頭疼,可咋辦呢,小日本子也太厲害了。但不忙,此後張居正引薦一人給嘉靖皇帝。嘉靖一看,小夥不錯,那就試試吧。於是戚繼光就好比坐着火箭往上升,官銜一天比一天高。

可官銜高了,總要辦點事實吧。雖然戚繼光中過武舉,又精通兵法戰冊,可跟倭寇一交手,才發現確實不佔優勢,自己人多也沒用。經過多次戰鬥後,戚繼光把士卒全換成了義務人,因爲原先的紹興籍的士兵不好用。併成這支軍隊爲"戚家軍"。

人員有了,編制有了,看來能贏了吧。再大,雖然戚家軍勇猛,但也討不到太大便宜。

不夠這些難不倒我們的戚大人,再經過幾次較量後,戚繼光總結出倭寇的戰術特點,倭寇並未人人武藝高強,而是把善用倭刀的精銳武士佈置在軍隊首尾兩端,草包則在隊伍中間濫竽充數,這樣倭寇在進攻中集中前鋒精銳衝鋒,先以氣勢壓倒對手。而倭寇善用長蛇陣,撤退時又以精銳後衛設伏,故此即使戰敗也難以捕捉。再者倭刀異常鋒利,長槍實在難以招架。

於是根據這些,戚繼光研究出鴛鴦鎮,但在兵器方面,戚繼光並沒有尋找傳說中削鐵如泥的寶刀來制約倭刀。而是製作出一種名爲狼筅的武器

這種武器製作簡單,成本極低,選用南山毛竹,長達五米,重達幾公斤。在前端安放矛尖,側枝保留,將端部削尖。又設計出六個基本動作,叫做六式狼筅。

這種兵器看似簡單,可在戚家軍手裏大顯威風。這種武器不但可以刺殺,主要的作用卻是利用側枝把倭寇阻擋在三米多的距離之外,任你倭刀再鋒利想要一刀砍斷十幾層密實的竹枝也難,這樣一來武士刀近身劈砍的優勢就被抑制住了。

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兇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第3張

再配合鴛鴦陣,鴛鴦陣以兩名狼筅手爲核心,四名長槍手負責遠戰,兩個藤牌腰刀手負責近戰,兩個鏜耙手負責支援,這樣一來,任你倭寇兇狠,倭刀兇猛也無計可施。

嘉靖四十年,兩萬倭寇分乘數百船進犯,戚家軍大擺鴛鴦陣,利用狼筅優勢,僅半個時辰就殺敵數百,餘寇落荒而逃,而戚家軍卻無一人傷亡。而後再遇大戰,不但鴛鴦陣顯威風,又配合上較爲先進的火銃、三眼銃等火器壓制。令倭寇聞風喪膽,戚家軍一路從浙江打到福建、又從福建追到廣東,徹底消滅了倭患

笨重的狼筅剋制了鋒利的倭刀,鴛鴦陣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武士,這就是萬物相剋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