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以退爲進——蕭何是如何避免殺身之禍的?

以退爲進——蕭何是如何避免殺身之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何,江蘇豐縣人,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爲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爲《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爲,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以退爲進——蕭何是如何避免殺身之禍的?

網絡配圖

提到蕭何這個名字,大家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了。且不談歷史中的恩恩怨怨,漢高祖劉邦心思縝密、善於猜疑,而蕭何是如何穩坐相國之位的呢?又爲何能坐如此之久呢?他又是如何巧妙地避開幾次殺身之禍的呢?

漢高祖三年的時候,蕭何鎮守關中,漢王與項羽在京(今滎陽東南)、索(今滎陽)一帶相持不下。這期間,漢王多次派使者慰問鎮守關中的宰相蕭何。鮑生看到這個情況,就對蕭何說:“在戰場上備嘗野戰之苦的君主,會屢次派使者慰勞屬臣,是因爲君王對屬臣心存疑慮。爲今之計,丞相最好選派善戰的子弟兵,親自率領他們到前線和君主一起並肩作戰,這麼一來,君主才能消除心中疑慮,信任丞相。”

以退爲進——蕭何是如何避免殺身之禍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於是蕭何採納了鮑生的建議,從此漢王劉邦對蕭何非常滿意。

漢高祖十一年,淮陰侯韓信在關中造反,呂后使用蕭何的計謀將韓信打敗並殺掉。劉邦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就派使臣任命蕭何爲相國,加封五千戶邑民,另派士兵五百人和一名都尉爲相國的護衛兵。羣臣都向蕭何道賀,唯獨陳平向蕭何表示哀悼之意:“相國的災禍就要從現在開始啦!皇上在外率軍征戰,而相國留守關中,沒有建立任何戰功,卻賜相國封邑和護衛兵,這主要是因淮陰侯剛謀反被平,所以皇上也懷疑相國的忠心,派護衛兵保衛相國,並非寵愛相國,而是有懷疑相國之心。我建議相國懇辭封賞不受,並且把家中財產全部捐出,充作軍費,這樣才能消除皇上對相國的疑慮。”

蕭何採納召平的建議,高祖果然非常高興。第二年秋天,英布叛變,高祖御駕親征,幾次派使者回長安打探蕭何的動靜。蕭何對使者說:“因爲皇上御駕親征,所以我在內鼓勵人民捐獻財物支援前方,和皇上上次討伐陳豨叛變時相同。”這時,有人對蕭何說:“你滅門之日已經不遠啦!你已經身爲相國,功冠羣臣,皇上沒法再繼續提升你的官職。自從相國入關中,這十多年來深得民心,皇上多次派使臣慰問相國,就是擔心相國在關中謀反。相國如想保命,不妨低價蒐購百姓的田地,並且不以現金支付而以債券取代,這樣來貶低自己的聲望。這樣皇上纔會安心。”蕭何又採納了這個建議。

以退爲進——蕭何是如何避免殺身之禍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高祖在平定英布之亂凱旋而歸,百姓沿途攔駕上奏,控告蕭何廉價強買民田,高祖不由心中竊喜。

蕭何三次退讓都使得劉邦的疑慮甚至忌憚一一消除,這足以說明他的智慧與決斷。另外,漢史曾記載,蕭何購買田宅都是選擇偏遠的窮鄉,也不在自家宅院營建高樓圍牆。他說:“如果後代子孫賢德,就會學習我的節儉;如果子孫不肖,這樣的田地比較不容易遭到他人覬覦。”這和前面所記蕭何強行購置民田,似乎有出入。其實強購民田是爲免遭殺身之禍的權宜之策,至於隱居窮鄉,則是保護家產的做法。——這兩件事同樣具有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