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靖國神社A級戰犯——梅津美治郎

靖國神社A級戰犯——梅津美治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梅津美治郎(Umezu Yoshijiro ,1882年1月4日-1949年1月8日)日本北九州大分縣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關東軍司令和末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和對外擴張侵略政策的重要人物,侵華戰爭的罪魁之一,東京審判的28個法西斯戰犯之一,最高軍銜爲大將。

靖國神社A級戰犯——梅津美治郎

人物生平

曾逼迫何應欽簽署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任陸軍省次官。在5年擔任關東軍司令期間,大肆壓榨並屠殺中國東北地區的人民,同時策劃對蘇聯開戰,並簽署了擴建七三一部隊的命令。後因日本的形勢急轉直下而回國轉任參謀總長,直至日本政府被迫投降。 1948年11月,梅津以甲級戰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於東京巢鴨監獄。他在日本軍界被認爲是一個手腕靈活、精明強幹的將軍,從他的經歷也可看出,梅津美治郎一直是飛黃騰達、青雲直上的。一些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是:“個子不高,表面上態度和藹,毫無傲慢之氣,而且用語也給人以謙恭文雅的感覺。但此人事實上表裏不一,着實是個人面獸心的人。如不着軍裝,絕大多數人都想不到他就是統帥着百萬侵華日軍的大將司令官。”

內向聰明梅津美治郎出生在北九洲大分縣的農民家庭。這個地方知名軍人輩出,是個出名的戰犯縣。出了五個陸軍大將。海軍最後的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大將也是這的人。日本陸軍先後共有16位參謀總長,這裏就出了三個:河合操、金谷範三和梅津美治郎。還有兩個大將是南次郎和阿南惟幾。一般說來,九州地方出身的軍人基本上是屬於“薩摩(明治)—上原(大正)—皇道(昭和)”這一派閥體系的。而大分縣卻是個反例,佔主流的是“長洲—宇垣—統治”派的軍人。這個梅津美治郎即是昭和時期統治派軍人的骨幹(廣義的統治派包括宇垣派閥,而狹義的統治派指的是永田、岡村、東條的“一夕會”那幫人)。7歲時,父親亡故,母親帶着梅津和其兄改嫁到大分縣豐後高田町的是永家。這種家境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貧窮和受歧視使他性格變得內向偏執。但是梅津很聰明,不是一般的聰明。1897年9月,十五歲的梅津美治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熊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三年之後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903年11月,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5期畢業。1904年3月,被任命爲少尉,分到第1步兵聯隊任職。參加日俄戰爭。歸乃木希典的第三軍指揮,在旅順的肉彈攻擊中身負重傷,1906年4月得到每年350元終身年金和一枚獲得五級金鵄勳章。梅津1908年考入陸軍大學,1911年11月他以首席的身份畢業於陸大23期,硬是把有奇才之稱的永田鐵山壓到了次席。這期第三名是後來摔死在南洋特晉大將的前田利爲侯爵,第四名是後曾任參本演習課長、1929年殉職的藤岡萬藏,第五名是侵華戰爭時駐山西的第1軍司令官、戰敗時自決的筱冢義男,第六名是後來陸軍三羽鳥之一、皇道派中堅小畑敏四郎。1912年3月晉升爲大尉,任第1聯隊中隊長。同年6月,調任參謀本部部員。

靖國神社A級戰犯——梅津美治郎 第2張

職業軍人

梅津美治郎是個學究型的軍人,大多是出任軍事研究及駐外武官等職務。1913年4月,梅津調任駐德國使館武官,兩年之後,改任駐丹麥使館武官。1917年5月,奉調回國任參謀本部部員。1918年6月晉升爲少佐,1919年第二次前往歐洲。同年11月任駐瑞士使館武官。1921年6月又回到參謀本部任職。在此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梅津雖然未直接參加這次戰爭,但此次大戰爲他研究軍事提供了極好的機會。1919年4月,在第二次去歐洲之前,由當時任參謀本部第1部部長的宇垣一成做媒,梅津與當時很有名氣的法官木場貞長之長女木場清子結爲伴侶。木場清子1925年12月17日死於結核病。此後,梅津一直獨身。1922年2月,梅津晉升爲中佐。同年3月調入陸軍省任軍務局軍事課高級課員,併兼任陸軍大學軍制學教官。1924年12月,梅津晉升爲大佐,前往第3步兵聯隊,任聯隊長。1928年8月調任陸軍省軍備局軍事課長。1930年8月晉升爲少將,調任第1旅團旅團長。1931年8月,梅津美治郎任日軍參謀本部總務部長,負責擬定陸軍編制和主管參謀人事工作。一個半月後,日本關東軍突然在中國東北瀋陽策動“九·一八”事變,梅津對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發動事變的謀略不滿,認爲這違背了日本軍部《滿蒙問題解決方策大綱》中“約以一年時間做好準備,於明春以後實行”的侵略方針。日軍侵佔東北後,軍事壓力陡增,梅津與軍務局長小磯國昭及梅津部下第一課長東條英機、軍事課長永田鐵山協商,制定出軍備改革方案,以滿足應急軍備的需要。梅津是日本典型的軍國主義分子,舊職業軍人氣味很濃。他沒有多餘的愛好,就是考慮問題徹底而周密,冷靜細緻的蒐集情報,關注事態的發展,他非常崇拜軍人的尚武精神,認爲軍人不能爲政治所左右,軍人的最大願望就是當大將,而不是當首相;如果想當首相,就是歪門邪道。他極其厭惡軍人介入政治,自己也從不參加任何派別組織。1937年1月,當宇垣大將奉命組閣時,梅津正擔任陸軍次官。儘管宇垣曾經是梅津的大媒人,關係非同一般,但梅津還是基於自己以往的觀點,極力反對宇垣組閣,宇垣組閣終於失敗。

何梅協定

《塘沽協定》簽訂後,日本軍隊不滿足僅將河北省東北部劃爲非軍事地區,爲鞏固僞滿,分裂華北,排擠東北軍和國民政府駐華北的軍隊,遂於1934年3月派梅津美治郎接替中村孝太郎任中國駐屯軍司令官。1934年9月,梅津晉升爲中將。當時中國屯駐軍只有兩個大隊,並不敢與中國軍隊正面衝突,素以穩重出名的梅津美治郎決心利用國民政府正在集中兵力剿共的時機,通過威脅手段實現軍部的意圖。1935年5月,梅津藉口中國當局援助東北義勇軍孫永勤部進入灤東“非武裝區域”,天津日租界發生兩名親日新聞記者被殺事件,向國民黨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提出“驅逐東北系及中央勢力出華北”的無理要求,並從東北調遣日軍入關,進行武力威脅,6月9日,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向國民黨政府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提出“覺書”,並限三天答覆。由駐屯軍參謀長酒井隆與駐北平公使館武官高橋坦會見何應欽,(主謀其實就是這兩人)強迫他接受要求事項。同年7月6日,在日本軍事、外交威壓下,何應欽被迫以打字函的形式承認日方的要求,簽訂了所謂的“何梅協定”,主要內容是:1.取消河北省內一切國民黨黨部;2.撤退國民黨駐河北省的東北軍第51軍、國民黨中央軍及憲兵三團;3.解散國民黨軍分會政治訓練處及藍衣社、勵志社;4.罷免河北省主席于學忠;5.取締一切反日團體及活動。該協定使中國喪失了河北的全部主權,爲日軍向華北地區發動全面進攻打開了方便之門。此後,華北危機日益嚴重。

靖國神社A級戰犯——梅津美治郎 第3張

急戰先鋒

1935年8月1日,梅津調任仙台第二師團師團長。 1936年2月26日,日本發生了皇道派軍官企圖殺死首相岡田啓介及有關元老的軍事政變。事變發生後,梅津在仙台立即給陸軍省發去電報,強烈要求對叛亂實施鎮壓,並表示本師團已經做好隨時出發討伐叛軍的準備。當時,日本局勢非常混亂,在17個師團長當中,只有第2師團的梅津中將和第6師團的谷壽夫中將向陸軍中央機構表示了明確態度。梅津的明確態度,對陸軍中央處理二·二六事件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梅津也由此深受陸軍省的賞識。1936年3月,梅津被任命爲陸軍次官。梅津任陸軍次官之前,陸軍省軍務局權力極大,永田鐵山當軍務局長簡直就是陸軍大臣的代言人和陸軍的核心。就權力而言,當時軍務局長比陸軍次官還要大。陸軍大臣和軍務局長可以出席議會,而陸軍次官卻僅僅是事務次官,只能留在陸軍省,不能出席議會。梅津擔任陸軍次官以後,擴大了次官的權力。下邊呈報的文件,如果不經梅津的同意,就不能上報到大臣的手中。梅津出任陸軍次官以後,同3月9日上任的陸軍大臣寺內壽一及半年後就任教育總監的杉山元組成陸軍的核心,形成陸軍的新統治派,成爲陸軍的實力人物。陸軍省新設軍務課,增強了對陸軍的政治的說服力。但是,他以持劍的人不許接近右翼的態度,大力排斥皇道派。成爲右翼分子的眼中釘,還散發了「梅津企圖使日本赤化」的匿名信。1936年林銑十郎組閣。參謀本部實權人物石原莞爾想把他的朋友板垣徵四郎推上陸軍大臣的計劃也因他的反對未能實現,在梅津美治郎策劃下,將石原的支持者片倉衷等人調出陸軍中央,使石原勢力大大削弱。 在陸軍次官任內,參與策動進一步侵略中國華北的軍事策略。他認爲駐軍不能遠離平津鐵路,於是日軍從原定的通州改在豐臺設立一個兵營,而正是在豐臺盧溝橋的日軍,挑起了1937年的“七·七”事變,由此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事變發生後,日本內部出現了所謂的“擴大派”與“不擴大派”之爭。梅津一開始也是主張不擴大的,他認爲從關東軍和朝鮮軍抽調部隊就可以了,從日本內地動員三個師團則會影響國際關係。後來梅津站到了與杉山元陸軍大臣一邊,成爲是“擴大派”的中堅力量。1937年7月16日,梅津在陸軍省課長會議上說:“爲解決時局問題,必須舉國一致全力以赴。”7月24日,當他得知中央軍北上,湯恩伯部進駐南口後,他認爲支那屯駐軍即將陷入重圍,再不動手就將失去戰機,主張斷然一擊。至7月27日,梅津等主張進兵的意見壓倒作戰部長石原莞爾的先將兵力撤至山海關再進行日中談判的意見,他認爲石原所說的中日開戰將會形成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戰場的半島戰爭的趨勢完全是妄談。日本內閣會議批准出兵三個師團,向華北派遣約21萬人的兵力。七七事變後,梅津參與策劃、組織指揮日軍侵佔中國的北平、天津以及向中國的南方進攻。8月13日,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發動八一三事變。9月動員兵力已經達到58.7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