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重臣之間是什麼關係?

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重臣之間是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國藩是晚清大儒,被譽爲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精神領袖。

左宗棠年輕時懷才不遇,心意難平時常以諸葛亮自比。

李鴻章爲國事操勞一生,去世時還要說“臨事方知一死難”。

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儒家知識分子。

儒家知識分子們的感情世界有一個共性:不重色情重友情。未必是他們天性不好女色,但他們所受的教育排斥男女之間過深的交往。

取而代之的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糾纏——或激賞,或欽慕,或忠誠、或忌恨,或怨毒,或背棄,這其中的跌宕起伏、百轉千回,比癡男怨女的故事精彩得多。

這也是形勢使然。傳統的婚姻極爲穩定,是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維護的。可男人之間的關係就不同了,必須下大力氣去經營。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關係的成功與失敗就是他一生做人的成功與失敗。

曾、左、李三人都是官場上的成功者。他們既不是情種也不是色鬼,他們的婚姻從容、淡定,但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卻是剪不斷、理還亂。

先說曾國藩和左宗棠吧。他們是湖南老鄉。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一歲,科舉比較順,28歲就考中進士,此前的會試只失敗過一次。

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重臣之間是什麼關係?

左宗棠就沒這麼好運。他考舉人倒還順利,但那以後去參加會試,三考三敗。心高氣傲的左宗棠一怒之下乾脆放棄科舉,回鄉教書去了。

人比人氣死人。到了中年之後,左宗棠要想出人頭地(他從未放棄過這個願望),就只好巴結曾國藩,但實在是心不甘情不願。

最後的結果是,形勢迫使曾國藩不得不提拔左宗棠,左宗棠也不得不走曾國藩的門路,可一旦自立門戶之後就與曾國藩翻了臉。兩人後來都成爲清廷的股肱之臣,卻齟齬多年。可他們又惺惺相惜,欽佩對方的才華。

左宗棠科舉不第,但才名遠播,一些有眼光的地方大員早就對他着意結交。兩江總督陶澍請左宗棠到家裏來教導自己的獨子,並給兒子定下娃娃親,從此和左宗棠結爲親家。這樣左宗棠就進了高幹圈子。

陶澍又看中湖南的另一位青年才俊胡林翼,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了他。通過陶家,左宗棠就與胡林翼結識了。兩人雖然差着一個輩分,但年齡相仿,彼此欣賞,處得非常融洽。

胡林翼爲左宗棠的仕途出過大力。正因他牽線搭橋,左宗棠纔會到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帳下屈居幕僚。下一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繼續重用左宗棠,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在駱府,曾國藩認識了左宗棠。那是咸豐二年,正是徵繳太平軍最艱苦的歲月。左宗棠以其經世致用之才,爲湖南戰事做出不少貢獻。胡林翼也一直向曾國藩推薦左宗棠。

曾國藩帶兵數年,帳下網羅了大批人才,可獨對左宗棠態度謹慎,遲遲不肯延入幕下。這可能是曾國藩有識人之明,一早就知道他們之間性格不合。

曾國藩並沒有忘記左宗棠。咸豐四年,曾國藩打算向朝廷保舉左宗棠破格當個知府。可是左宗棠嫌知府的官兒太小,不樂意。

他後來給朋友寫信說:像我這樣好比諸葛孔明再世的人物,拿一個藍頂子就想糊弄我,還不如不出來混(“若真以藍頂加於綸巾之上者,吾當披髮入山,誓不復出矣”)。

直到咸豐十年(1860年),在形勢逼迫之下,曾國藩終於讓左宗棠到自己帳下效力。曾國藩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旦啓用左宗棠就放手讓他獨當一面,左宗棠遂得以迅速崛起。

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重臣之間是什麼關係? 第2張

打浙江時,曾國藩把一部分湘軍劃歸左宗棠全權指揮,左宗棠很快領軍攻克了杭州。曾國藩就向朝廷舉薦,讓他擔任了浙江省長(巡撫)。

那時太平天國氣數已盡。再過不久天京(南京)被克。就在這本該同飲慶功酒的歡樂時候,曾、左二人的交情卻走到了盡頭。

事情起因於洪秀全的幼子洪天貴的下落。曾國藩向朝廷報告說洪幼主已死,左宗棠卻報告說洪幼主逃跑了。兩人在皇帝(太后)跟前打起了筆墨關係。

曾國藩後來解釋說,他最惱恨的是左宗棠影射他在撒謊,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誠信二字,怎麼會撒謊?

左宗棠卻也不依不饒,說這件事自己的錯是二三分,曾國藩的, 錯是七八分,他太小心眼。左宗棠到晚年還動不動大罵曾國藩是個僞君子,以此爲樂。

曾國藩的涵養何等深厚,絕不會因爲私怨阻礙國家大事。左宗棠出兵平定新疆,曾國藩給予大力支持。

曾國藩走在左宗棠前面,祭禮上左宗棠敬獻一副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一句“自愧不如”,一句“相期無負”,過去的種種爭鬥、猜疑、怨恨,全一筆勾銷了。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關係又是一番洞天了。

左宗棠雖靠曾國藩提拔起來,但心裏從來沒服氣過。李鴻章是一生都以曾國藩的學生自居,晚年提起老師來還敬佩不已。

曾國藩只比李鴻章年長十來歲,但與李鴻章之父李文安是同年(同一年考中進士),自然是師長。後來李鴻章進京趕考時,又拜在曾國藩門下學習。

李鴻章也是心高氣傲之人,可能因爲科舉還算順利,就不像左宗棠那樣憤世嫉俗。太平天國爆發後,李鴻章也回安徽老家辦團練,但幾年之內被打得一敗塗地。

李鴻章走投無路,只好去走曾國藩的門路,想投到大帥帳下做個幕僚。那時他大哥李瀚章已在曾的幕府做事,按理說有這麼鐵的關係,進曾府該不是什麼難事。

可曾國藩非要難爲難爲李鴻章,殺殺他的傲氣,所以拖了一個多月才點頭。既收到自己帳下,曾國藩就不客氣地把李鴻章當作學生晚輩,敲敲打打,連懶覺都不許他睡。對左宗棠他是絕不會這樣的。

李鴻章爲人聰明,對一些事的見解在老師之上。1860年曾國藩把大營移到安徽祁門,李鴻章認爲那裏地形太劣,堅決要求移換。曾國藩開始不聽,還挖苦說:誰膽小誰就走好了。這下兩人之間就生出嫌隙了。

接着又發生了彈劾李元度事件,更傷兩人感情。李元度是曾國藩的老部下,當年曾國藩被太平軍打得走投無路想投水自殺,幸虧被李元度勸下。可後來李元度的一些作爲讓曾國藩難以容忍,決定予以制裁。

晚清時期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重臣之間是什麼關係? 第3張

李鴻章卻堅決反對,還威脅說:老師要是彈劾李遠度,學生我也不幹了。曾國藩說:那你請便吧。李鴻章說:走就走,誰怕誰。結果曾國藩真的上了彈劾摺子,李鴻章也真的走了。

有人分析說,李鴻章是因爲看着祁門大營的地勢實在險惡,找個藉口逃跑的。但曾、李二人總是“情絲難斷”,後來曾國藩終於採納了李鴻章的意見,把大營搬移祁門。

李鴻章也發現自己離開曾國藩就沒法混,又寫信回去試探。曾國藩爽快地讓李鴻章再回來。李鴻章最終還是從曾國藩的幕府中發達的。

左宗棠和李鴻章之間沒有那種感情糾結,但他倆的故事很熱鬧。兩人都是從曾國藩的幕府中出道的,後來都成爲封疆大吏,都是洋務派,都爲慈禧太后所倚重。

左宗棠很瞧不起李鴻章,認爲他不會打仗,認爲他對洋人太軟弱。左宗棠評價李鴻章:“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也不喜歡左宗棠,覺得這個傢伙太多事。

他回敬左公的辦法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左宗棠沒有科舉功名,但照樣出將入相,李鴻章就給他起個外號,叫做“破天荒相公”,意思是說一個舉人居然做了軍機大臣,實在罕見。

1874年末朝廷上出現“塞防”與“海防”的大爭論,參與官員衆多,左宗棠和李鴻章分別成爲兩派的領袖人物。

後來清廷採取了塞防與海防並舉的方針,使左宗棠以65歲高齡“擡棺西征”,而李鴻章也得以籌建北洋水軍。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左宗棠以弱抗強,爲中國保住了新疆的大片國土。而李鴻章苦心經營將近二十年的北洋水師卻在甲午一戰中全軍覆沒。這種結局固然有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但與兩位主帥的個人素質也是大有關係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