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是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是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爲何被尊爲千古一帝,想來有點諷刺,其實,和漢武帝時期的衛青和霍去病打敗匈奴,關係其實並不是太大,爲何?因爲歷史上,有此功績的帝王並不少,而且有些帝王,甚至比劉徹更成功,最典型的就是漢光武帝劉秀。

但是爲何劉秀在歷史上如今來看,並沒有什麼名氣,而劉徹已經被神話,還超過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乃至文景之治在漢武帝劉徹面前都顯得那麼渺小。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是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究竟神話漢武帝劉徹的,是誰呢?

應該是覺得,將漢武帝劉徹推向神壇的,是董仲舒。

爲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世儒家一家獨大,法家和縱橫家之術成爲了“帝王心術”保留了下來,至於其他的,更是不用說,全線沒落。

後世的儒家,爲了感激漢武帝劉徹,一步步放大劉徹的功績,而將劉徹的剛愎自用等缺點隱藏。

經過漢初六七十年的恢復,一個大帝國重新崛起,及至漢武帝即位,已足夠牛逼,可以向長期挑釁的匈奴大喝一聲“不”。與此同時,文化安全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史學家范文瀾指出“通過漢武帝,農民付出了‘海內虛耗,人口減半’的代價,造成軍事、文化的極盛時期。”

“文化的極盛”,換一種說法,就是文化大繁榮!撇開具體細節,爲打造文化大繁榮,漢武帝推出了四項全局性的大舉措。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是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第2張

第一項,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國策,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二項文化政策,就是官辦儒學教育,設立《五經》博士。

第三項文化政策,新設文化機構,蒐羅“歌德”派文人學士。

第四項文化政策,倚仗國家權力與財富,大搞闊氣排場的文化慶典。

但是,獨尊儒術,就真的好嗎?

儒生能做什麼?如果說到治理地方國家等,儒家也遠遠比不上法家;如果說行軍打仗,儒家遠遠比不上兵家;如果說促進農業發展,也遠遠比不上農家;論科技發展,更是對墨家望塵莫及;人際交往等也比不上縱橫家。

太多太多,獨尊儒術的唯一效果,就是更有利於國家的穩定,爲何?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一個儒家弟子,脫離了皇帝的統治,那麼就什麼也不是了,連稻穀都不會種。其實,這也是封建王朝,最終沒落的真正原因吧。

一個由一羣什麼都不會,只會勾心鬥角的人來統治國家,這樣的國家究竟有什麼出路?這也是爲何,幾乎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朝代,都是開國強盛,而後衰敗的原因,內耗太嚴重。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是中國文化衰頹的開始 第3張

戰國以來百家爭鳴因秦朝暴政而戛然中止,及至漢初,思想自由乍露短暫的復甦之機,但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最終扼殺了這一線生機。顧頡剛論及獨尊儒術的負面影響時指出:“儒家統一實是中國文化衰老頹廢的徵驗”,“於是專己武斷,思想漸致錮蔽了”。范文瀾說漢武帝時期“文化的極盛”,是其表象;顧頡剛說獨尊儒術是“文化衰頹”的開始,是其實質。相對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血與火來摧毀文化,獨尊儒術下的文化繁榮,對中國文化的戕害,不啻是“軟刀子割頭不知死”。

或許,漢武帝劉徹功在一時,但是,卻禍害千古,一個缺乏思想的民族,一個缺乏創新的麻木民族,在明清之時,已經積累到極致,造就了一個麻木不堪的民族,一個毫無血性毫無鬥爭性的民族,“東亞病夫”實至名歸,絲毫不見秦漢之時和戰亂民族危卵之時的強大民族血性。

也許,也只有將道家李耳當作自己祖先的唐朝李氏家族,勉強倖免,造就了一個強盛的王朝。

仔細通讀劉徹的傳記歷史,可以反思出,漢武帝,劉徹,究竟做了什麼對人民,對百姓有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