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於“碩果僅存”的原因,趙構當仁不讓地成爲了宋朝新一代皇帝。登基後,趙構一直小心處理與金國的關係,不敢與之徹底鬧翻。秦檜也是抓住皇帝這一心理才能扶搖直上。二人合作不知害死多少進取之士,最出名的就是岳飛,而文官也不乏冤死的英勇之輩,比如下面這位。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一、“主動投敵”

韓非子曾有句名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說明幹部的選拔必須要有基層工作經驗,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將這一思想貫徹最爲徹底的便是宋朝。幾百年間不少名相、名將或多或少地,都在地方上有任職經歷。

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同樣如此,他於宋徽宗大觀三年進士及第,在當了一段時間的地方官之後被提拔爲起居舍人,然後國史編修,繼而成爲中書舍人。

這位前程似錦的人物叫宇文虛中,成都華陽人。可惜美好的歲月沒過多久便到了公元1127年,年號“靖康”。後面的事情就很明晰了,金兵攻破北宋首都,宋徽宗、宋欽宗連同一衆嬪妃大臣都做了俘虜,北宋滅亡。逃亡在外的趙構稱帝,史稱“南宋”。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第2張

登基之後,趙構裝模作樣地派遣大臣作爲使者要求金國歸還兩位皇帝,大難不死的宇文虛中被指定爲代表。當時金兀朮正準備“搜山撿海”抓趙構,南宋哪有和金國談判的資格,於是順理成章地被人拒絕了。

宇文虛中一看自己任務沒完成,那就不能回去覆命。可不回去總要吃飯,於是乾脆在金國當官吧。

二、一路亨通

當時北宋滅亡的速度太快,金朝根本沒有時間消化廣闊的佔領區。轄區中數量龐大的漢人只能依靠漢族官員來代爲統治,宇文虛中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又做過高官,很快就引起了金人的注意。

從翰林學士開始,他一路被提拔重用,最後被封爲河內郡開國公。由於他書法出色,金太祖陵墓的碑文交由他寫,於是又獲封金紫光祿大夫,這個職位在那時有個外號叫“國師”。

故事講到這裏,或許很多人非常不恥,因爲“氣節”這種東西在其身上完全沒有體現。並且宇文虛中還給皇帝趙構上書,說自己留在金國做官是由於形勢所迫,一直有一份操守在心中,身體只是待死而已。可他全家老小還在福州生活呢,這樣說難免會讓人浮想聯翩。

然而事情的轉機出現了。岳飛、韓世忠等人讓金軍在中原戰場上屢屢不能突破長江防線。可長江畢竟有頭,渡不過去那就繞過去。於是金軍決定再次發動對四川的戰役。一旦四川被攻陷,那麼金軍可以順江而下。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第3張

獲知這一消息的宇文虛中感覺事態嚴重,立即遣密使將情報傳遞給宋朝。南宋朝廷拿到金軍的進攻路線和企圖完全是將信將疑,畢竟宇文在金朝爲官時間不短,並且都成爲“國師”了。

史料中明確表明,宋軍高層完全不相信宇文虛中的情報,但是金軍調兵頻繁,而且沒有進攻淮河地區的跡象,所以本着防患於未然的目的,宋廷命令四川陝西一線做好戰爭準備。

果然紹興三年正月過年時分,金軍對四川大舉進攻,雙方在蜀口一線展開大規模對戰,然而金軍沒有討到任何便宜,損失慘重不說,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這是宋朝正史對宇文虛中正面表現爲數不多記載之一。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第4張

三、命運多舛

遊牧民族的生活質量完全無法和農耕民族相比,所以日長月久,金朝高層在享受奢華物質生活的同時就喪失了進取心。

宇文虛中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於是在金朝商議南征的時候,他總是以出征費錢、費力收不回成本爲由阻止發兵,這樣的言語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金朝逐漸出現與南宋議和的心態。

可惜好人沒有得到好報,完顏宗弼掌握金朝國政之後要求南宋將宇文虛中的家眷送到北方。宇文虛中密奏趙構,希望以全家被亂兵所殺爲藉口不要送過來,包括宇文中虛的兒子也上書皇帝希望不要把全家送到金國。

宋朝進士宇文虛中在金朝做官,被尊爲“國師”,卻是南宋第一大諜? 第5張

但是在宋高宗和秦檜的一手操縱下,宇文虛中的家屬全部被送往金國,老幼無一遺漏。幾年以後,宇文虛中策劃將宋欽宗偷回南宋,並提前將計劃送到朝廷,要求得到支援。而秦檜非但沒有同意策應,反倒將計劃泄露給金國。情急之下,宇文虛中趁着金熙宗祭天之際將皇帝挾持,可惜最後功敗垂成。

金朝的統治者倒是沒有滿門抄斬這麼一說,他們把宇文全家鎖到一個屋子裏邊,把宇文家一百多口活活燒死。

英雄最終沒有被埋沒,在宋孝宗一朝,宇文虛中被追封爲開府儀同三司,廟號仁勇,後來又被追封爲少保,賜姓爲趙。因宇文一家全家被滅,所以皇帝特意將同族的宇文紹節過繼過去,將虛中一脈延續下來。

宇文紹節最後做到了吏部尚書,算是告慰了宇文虛中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