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被稱爲“弱宋”,到底“弱”在哪裏?

宋朝被稱爲“弱宋”,到底“弱”在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朝代,爲何這麼說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宋朝文化經濟高度發達,文化上有“宋詞”的絢爛,經濟手工業繁榮發展,航海技術、商品經濟宋朝都堪稱我國古代的巔峯。

但是與手裏面握着大把財富相比,宋軍的戰績就非常差強人意,宋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完成漢地統一的王朝,宋軍在與遼國、西夏的戰爭中屢屢失敗,因而被稱爲“弱宋”。

缺乏充足的優質戰馬,是宋軍羸弱的先天因素

我國古代優良戰馬的產區主要分爲三個片區,一個是西北地區,隴右、涼州地區,祁連山麓地區,到現在也有大型馬場,這裏是秦國的主要產馬區,也是漢、唐的主要戰馬內部供應區域。

第二個是北方塞外地區,長城以北自古就漢、胡雜居地區,這裏也是趙國的主要產馬區,河套平原在漢人和胡人之間幾次易手,其既是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戰略緩衝區,也是重要的產馬基地,朔州古稱馬邑,曾是中原王朝重要的戰馬輸入關口。

第三個是東北地區,東北的關外草原是東胡、鮮卑、契丹和女真的崛起之地,這裏有豐富的戰馬資源,爲胡人軍隊提供大量優質的戰馬資源。

北宋建立以後,除了擁有陝西西部和甘肅東部的部分地區外,宋朝對這些養馬區域無意染指,甚至傳統的戰馬進口地區朔州,也被遼國控制。

宋朝被稱爲“弱宋”,到底“弱”在哪裏?

禍不單行的是,隨着秦漢到唐朝,對關隴地區的過度開發,陝西的地區水土資源極度惡化,宋朝佔領的陝西、甘肅地區不再有建立大型養馬場的條件,而西北適合養馬的區域,確保割據夏州的党項李氏家族控制。

在機關槍的出現之前,戰馬一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戰馬的缺乏使宋軍無法組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在作戰中處處被動,勝無大勝,敗則慘敗。

從漢朝開始,中原王朝對抗遊牧民族的軍事經營,就是以步兵、騎兵協同作戰,一舉擊潰遊牧騎兵,宋朝因爲先天缺陷,宋軍的戰術變化空間有限,宋軍孱弱無法避免。

對武將的提前清算,限制了宋軍發展的天花板

都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說歷史上總有一些膽小怕事的統治者,在飛鳥和狡兔還成羣結隊,遠不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就開始清算和削弱武將集團了。

宋朝就是這樣的一個朝代,更有意思的還出現了兩次,北宋趙匡胤搞一次,南宋趙構再來一次,完全就是在同一個地方非要摔斷腿不行。

北宋建隆二年,宋軍剛剛滅亡南唐,實現了中原大部分地區的統一,北方還有北漢政權,以及盤踞幽雲十六州和草原的契丹人,趙匡胤開拓之心漸漸減弱,開始思考怎麼把自己建立的王朝平穩地傳給弟弟和侄兒。

趙匡胤把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找來喝酒,酒興正濃的時候,趙匡胤說出這些禁軍將領的存在令他寢食難安,擔心他們要奪取宋朝的江山,逼迫曾經跟着他打天下的結義兄弟石守信、高懷德等人放棄兵權。

趙匡胤將禁軍的指揮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之後,開始着手對宋朝的軍事體制進行改革,首先是將調兵權和領兵權分開,以樞密院掌握全國軍隊的調動工作,以禁軍三衙統領禁軍,相互制約,以加強皇權。

其次,宋軍的部署採取“守內虛外”的措施,即全國軍隊分成兩半,一半駐紮京城,一半駐守地方,使朝廷手中有充足的兵力鎮壓各地軍隊叛亂。

最後是“將兵不專”,經常更換統兵將領,以防止將領在軍隊中培植個人勢力,而且在戰爭時期,一般以文官或者宦官爲最高長官,統率武將。

從趙匡胤制定的宋軍制度來看,這完全是爲了維護趙氏皇族對軍隊的絕對控制,而對於提升軍隊的戰鬥力沒有任何的幫助,完全改變了唐朝以前爲了方便前線的軍事行動,朝廷會適當提供便利的思想。

這種做法最大的惡果就是極大地打擊了前線將領的積極性,將領對軍隊的統帥,完全成爲了一種照本宣科的工作,如同現在的參謀部,真正拿主意的卻是擔任主帥的文官和太監,極大地限制了宋軍的戰鬥力提升。

優秀人才的流失,讓宋軍發展逐漸落後

得益於宋朝手工業和經濟的高度發達,宋軍的裝備在我國曆史上都是非常領先的,宋朝的火器開始裝備軍隊的開始,火炮、火槍等熱兵器在宋軍的引領下走上了戰場。

在冷兵器方面,宋朝也發展到了古代的巔峯,宋軍的神臂弩,創造了一公里狙殺敵方將領的記錄,而且宋軍步兵也裝備了大量的步人甲,重裝步兵的大量出現對以輕騎兵爲主的遼國也是一種威懾。

與宋軍裝備穩步提升不對等的是,宋軍的戰績卻總是那麼的令人頭疼,多次扣關幽州城,都慘敗而歸,與國力較弱的西夏交戰,也同樣是連吃敗仗。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宋軍人才的缺少,在整個宋朝能夠讓人記住的將領,恐怕也只有楊家將、呼家將這些評書演義中的將門世家了。

與宋朝文人墨客鼎盛不同的是,宋朝武將中的人才異常的單薄,整個宋朝中期,能夠拿得出手的將領,也只有一個狄青了。

一般說,人才向哪裏流動,哪裏就擁有巨大的紅利,宋朝就是這樣一個文人紅利瘋狂地爆發期,整整影響了我國古代將近一千年。

宋朝被稱爲“弱宋”,到底“弱”在哪裏? 第2張

宋朝是我國古代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宋朝之前是武將與文官分庭抗禮,共同輔佐社稷的時代,宋朝之後是文官輔政,武將聽令的時代。

這就導致了一個現實是士兵的社會地位極具下降,以前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此後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鮮明的對比,讓願意參軍的羣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再者宋軍採取的是募兵制,普通良家子大都是不願意參軍的。

真正走入軍隊的,都是一些素質低下的地痞流氓,以及一些發配充軍的罪犯,所以禁軍有時又被成爲“賊配軍”“臭丘八”,可見社會地位的低下。

以宋仁宗時期的名將,狄青爲例,狄青十幾歲時與鄉人發生衝突,被官府抓捕,在臉上刺字後,發配京師充軍,後來在與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被韓琦、范仲淹重用,一度升任樞密副使。

我們說,一個行業如果吸引不了人才,那麼這個行業必將沒落,同樣的宋朝因爲制度,導致軍隊無法吸收優秀人才,那宋軍豈有不“弱”之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