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造反時兵力是清朝的兩倍 吳三桂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吳三桂造反時兵力是清朝的兩倍 吳三桂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吳三桂造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吳三桂兵馬是清代兩倍,即已收復南方又飲馬長江,最終爲何失敗?

在中國歷史上,吳三桂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這主要是因爲吳三桂所做的兩件大事,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次是吳三桂爲了讓八旗在中原佔據統治地位而敞開山海關;二是吳三桂做藩王多年,掀起三藩叛亂。這兩次事件使吳三桂在清代的歷史上成爲一個無法迴避的人物,成爲許多歷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對象。

康熙自己也說了,三藩之亂是大清立朝後最兇險的一次,三藩加在一起的兵馬也沒有比清代多,這也就意味着,吳三桂叛亂之初,大軍不過三萬出頭,並不像網上傳播的那樣,是兩倍於清代的大軍。

吳三桂造反時兵力是清朝的兩倍 吳三桂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那時候,清代承平已久,兵力銳減,吳三桂率三萬大軍橫掃十個省份,招募新兵,迅速擴大到了十萬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南明的遺老),許多人都以爲吳三桂出兵的時候,兵力比清代多了一倍。

提起“三藩之亂”,“康熙王朝”歷經八年,野史上對康熙帝的“鎮定平叛”讚不絕口,對他的“雄才大略”讚不絕口。但在清代,這是一次比剃度更危險的造反。吳三桂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歷史人物,他所發起的“三藩之亂”,初期頗有聲望,但後來被康熙壓了下來,最後功敗垂成,留下了很多問題和討論的餘地。

他在一開始的時候,聲名鵲起,影響了大半個國家,卻始終無法渡過長江,身經百戰的他,怎麼可能會輸給康熙?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在“興明討虜”的號召下,發動了一場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總督朱國治,併發出征討滿洲的詔書,聲稱天下都在征討兵馬,打着“興明討虜”的旗號,發動叛亂。吳三桂最初與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臺灣鄭氏等勢力結成聯盟,佔領長江以南大片土地,後來朝廷組織大軍鎮壓叛亂,形勢才漸漸扭轉。

吳三桂造反時兵力是清朝的兩倍 吳三桂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2張

康熙十七年,于衡州登基,改爲“周朝”,建元昭武,吳三桂不久病故,吳世璠即位。康熙二十年,清兵入侵昆明,吳世璠自盡,結束了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三國叛亂,都是康熙陛下一手造成的。最開始的時候,還不是三個國家,而是四個國家。

廣西的孔有德,也就是定南王,李定國殺了他,他沒有子嗣,所以就取消了他的封地。由此可見,清代對待明軍的態度,簡直就是一種“兔死狐悲”。三藩的失利,有許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吳三桂的策略上有重大錯誤,攻下湖南後,並未全力以赴,當然,他也有他的道理,例如湖北江漢平原有利於清軍的衝鋒。

可是吳三桂的力量太弱,長久的對峙,對他十分不利;二是吳三桂無良嗣,他一死,大周覆滅;三是三國各自爲政,被清軍各個擊破;四是鄭家在臺灣與耿精忠、尚之信兩個藩王互相算計,互相消耗,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我認爲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三藩自己。啥?只是三藩不堅定反清的決心!尚可喜是個例外,他沒有造反。尚之信是個牆頭草,不管他有多厲害,他都不會有太大的成就。耿精忠亦是見機行事,先前吳三桂招攬他,他躊躇不決,後來見吳三桂勢大,也隨他造反,只是早已錯過了機會

吳三桂造反時兵力是清朝的兩倍 吳三桂最後爲什麼還是失敗了 第3張

吳三桂是第一個造反的,不過他的反清意志並不堅定。要不是康麻子把他逼得走投無路,他也不會造反。在軍事上,他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將軍,可是在政治上,吳三桂卻是一事無成。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不會在順治剛剛去世,清代最虛弱的時候,就跑到緬甸,追殺永曆帝。他能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也真的沒誰了。

一場戰爭的勝負,重點不在人數的多寡,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用孫子的話說就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五個因素相互作用、瞬息萬變,隨時都能左右戰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