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靖難之役時,朱棣爲何無法攻克濟南?

靖難之役時,朱棣爲何無法攻克濟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即明成祖,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靖難之役,從建文元年一直打到建文四年,前前後後四年,朱棣身經百戰,擊敗了耿炳文、李景隆、平安、盛庸等人,卻始終無法攻克濟南,甚至朱棣已經在南京稱帝了,濟南城仍然堅守不降,濟南爲何如此硬氣,只因一人——鐵鉉。

靖難之役時,朱棣爲何無法攻克濟南?

先說下爲什麼朱棣一心要拿下濟南。靖難之役,以北平一城數萬兵馬對抗朱允炆舉全國之力的百萬大軍,如果歷史重新來過,朱棣自己也不敢妄言必勝,因此靖難之初,朱棣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北方站穩腳跟。從地理上看,濟南恰好位於北平與南京之中,而且扼守華北平原進入江淮平原的咽喉要道,拿下濟南後,進可南下進攻江淮以及南京,退可以此據守,以保障華北及北平安全,所以在擊敗李景隆後,朱棣決心拿下濟南。

李景隆是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也是朱允炆的少年好友,在朱棣擊敗耿炳文之後,朱允炆便把“剿滅燕賊”的重任交給了他,第一次給他50萬人,結果兵敗北平,第二次“力排衆議”給他60萬人,白溝河一戰再次敗給朱棣,60萬大軍死傷無數,剩餘的大部分被朱棣收編。

燕軍氣勢大盛,朱棣趁機揮軍南下,包圍濟南城。濟南城高河深,強攻必定會付出巨大代價,對於彼時的朱棣來說,非常不明智,於是他派人射勸降書入城。此時率領濟南軍民堅守的是右參政鐵鉉和平燕將軍盛庸,參政是布政使屬官,鐵鉉等人看到勸降書後不予理會,只管加強城防。

朱棣見勸降無果,又不能強攻,於是打算掘黃河堤壩水淹濟南,在城頭的鐵鉉看到燕軍動作,大驚失色,若真讓燕軍掘開大堤,濟南城不攻自破,情急之下他決定詐降。他讓軍士在城頭嚎哭:“濟南城就要被淹了,我們就要死了!”命人撤去城頭的防具,隨後派人出城前往燕軍營中,向朱棣乞降:“朝中有奸臣迫害諸王,燕王是遵守太祖遺訓才起兵靖難的,而且燕王本就是太祖之子,濟南願意向燕王投降!”朱棣聽後大悅,使者趁機說道:“濟南人民不習兵戈,害怕軍隊入城後會屠殺,所以請燕王下令軍隊退後十里,單騎入城受降!”高興之餘的朱棣並沒有想太多,應允了。

與此同時,鐵鉉命人暗中在城門上方懸掛鐵閘,只待朱棣入城便放下鐵閘砸死他。遠處朱棣在近衛的護衛下,大張黃羅傘蓋,已經過了護城河橋,也許是軍士過於緊張,鐵閘放下的時間早了,只砸爛了朱棣的馬頭,朱棣跌倒後被護衛救起,知道中計的朱棣忙令軍士後退,逃過一劫。

靖難之役時,朱棣爲何無法攻克濟南? 第2張

回到軍營的朱棣仍然心有餘悸,惱羞成怒,下令全軍攻城!鐵鉉等人早有準備,調度有方,燕軍圍攻了三個月依然無法攻破。朱棣從後方調來火炮,對着濟南城一陣猛轟,眼看城池將破,急中生智的鐵鉉命人在城樓上掛出朱元璋畫像,同時在城牆每個垛口親筆寫上“太祖神主靈牌”,朱棣和燕軍頓時傻了,不敢再開炮了,萬一傷了朱元璋的神像或者神位,這可就無法向天下人交代了。

進退兩難的朱棣在姚廣孝的勸說下罷兵返回北平修整,濟南保衛戰勝利,鐵鉉隨後領兵收復德州等城池,朱允炆下詔嘉獎,擢升鐵鉉爲山東布政使。

濟南之戰爆發在建文二年,此後朱棣數次南下,均繞過濟南。建文四年,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不再在中原鏖戰,率軍長驅直入,直奔南京,李景隆等人爲內應打開城門迎燕軍入城,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登基稱帝。

京城穩定後,朱棣下令北上進攻濟南,鐵鉉依然不降,最終寡不敵衆,濟南城破,鐵鉉逃走,後在淮南被捕送至南京。面對鐵鉉,朱棣咬牙切齒,下令將其凌遲處死,家人發配,妻女充入教坊司,一代不屈忠臣落得如此下場不免讓人唏噓。不過歷史還是不會忘記他的,到了明神宗時期,下令爲鐵鉉立忠臣廟,南明追諡其爲“忠襄”,到了乾隆時期再追諡爲“忠定”,到現在濟南的大明湖畔還有鐵公祠,被濟南人民當作城隍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