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靖難之役時朱棣和朱允炆打的不可開交,蒙古人爲何沒有乘虛而入?

靖難之役時朱棣和朱允炆打的不可開交,蒙古人爲何沒有乘虛而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靖難之役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說到明朝的朱棣其實也真的不容易了,對外都是一些少數民族再搞事情,對內又有一些內患了,這其中就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去關注,那就是話說朱棣和朱允炆在國內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蒙古人爲什麼不選擇乘虛而入了,難道明朝不僅僅可以一邊對內,還能一邊對外啊不落下風嗎?

靖難之役時朱棣和朱允炆打的不可開交,蒙古人爲何沒有乘虛而入?

1.靖難時期,蒙古一方是沒有實力乘虛而入的。

洪武二十一年(1388)捕魚兒海之役,北元大汗脫古思帖木兒兵敗之後被也速迭兒殺死,北元陷入分裂。脫古思帖木兒一死,不僅僅是宣告忽必烈一系子孫對於蒙元帝國統治的結束,同時也宣告了蒙元帝國作爲一個政治實體的完全解體。同情脫古思帖木兒的大臣,如知樞密院事捏怯來,表示恥於向弒君篡位的也速迭兒稱臣,便主動向明朝請降。

非忽必烈系的也速迭兒殺死忽必烈家族的後裔,意味着原來大家默認的汗位繼承的基本規則被打破,等於又回到了一切憑實力說話,通過武力決定汗位歸屬的混亂狀態。洪武二十一年(1388)到建文四年(1402),這十五年中,蒙古汗位六次易手,而且汗位傳承非常不穩定。也就是說,靖難時期以及前後幾年內,蒙古和明朝,各自都陷入了殘酷的內部鬥爭之中。

靖難之役時朱棣和朱允炆打的不可開交,蒙古人爲何沒有乘虛而入? 第2張

2.蒙古不但沒有乘虛而入攻打明朝,而且在靖難中成了朱棣一方的助力。

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朱元璋平定遼東,收降納哈出之後,爲了鞏固對這一地區的軍事管理而擴建成爲大寧都指揮使司,統轄附近諸衛。在這一地區的衛所中,有不少士兵是蒙古降人,個體戰鬥力較一般漢地士兵爲強。最爲重要的是,這些蒙古降人對於自己作爲被征服者的生活並不滿意,他們不能夠繼續原來的牧民生活,卻只能從事屯田等半強制的勞動。現在有機會跟隨燕王一起給明朝政府搗搗亂,一旦能夠成功,倒是個擺脫眼下無聊生活的途徑,故此這些蒙古降人後來以較漢人更大的熱情投入了朱棣的靖難部隊。

靖難之役時朱棣和朱允炆打的不可開交,蒙古人爲何沒有乘虛而入? 第3張

3.朱棣通過大寧的渠道,招誘大寧、朵顏、福餘,也就是後來有名的兀良哈三衛的蒙古人,將部下的蒙古兵將分爲五軍,解決了自己兵員不足的問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