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毫髮無損只因朱允炆說了什麼?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毫髮無損只因朱允炆說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燕王朱棣以“靖難”爲理由起兵反叛,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奪取皇位;而他的侄兒建文皇帝朱允炆,則在大火中不知所蹤。坐擁大明朝天下的朱允炆,竟然在短短几年內就輸給了只有北京一隅的朱棣,這確實有點費解。更神奇的是,朱棣親冒矢石,永遠衝在前線,但在整個戰爭中幾乎從未受傷,這到底是爲什麼?清修《明史》上說,這是因爲“諸將以天子有詔,毋使負殺叔父名,倉卒相顧愕貽,不敢發一矢”,那意思就是,朱允炆對衆將下令,不能殺傷朱棣,於是衆將都不敢對朱棣放箭,這才保住了朱棣的性命。兩軍已經交戰,還顧念着“毋使朕負殺叔父名”,朱允炆這種婦人之仁,也因此成了笑柄。

但這句話真的可信嗎?朱允炆到底有沒有說過這句話?雖然朱允炆的這句“名言”,在明朝官方修訂的《明神宗實錄》中就出現過,但明朝不少人也對此提出了質疑。崇禎年間的朱國禎,就提出了不少反駁的理由:第一,在建文朝的南軍中,有一員大將,名叫平安,他作戰極其勇猛,在白溝河之戰中,差一點點就殺掉了朱棣,但馬腿突然折斷,這纔沒有成功。事後朱棣也曾詢問過他:“前日之戰,汝馬不蹶,其殺我乎?(如果馬腿不斷,你會殺我嗎?)”而平安的回答則簡單明瞭:“殺之。”由此可見,至少平安這員大將,就根本沒收到過什麼“毋傷朱棣”的命令,否則,他又怎麼會這麼奮勇的去衝殺朱棣呢?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毫髮無損只因朱允炆說了什麼?

第二,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曾經騎過幾匹馬,這些馬都曾在衝殺時中過箭。朱棣後來爲了表彰這些戰馬,特地爲它們畫了《四駿圖》和《八駿圖》。這些馬身上到底哪兒中了箭,在畫像上也有記錄:“其一曰龍駒,鄭村壩大戰,胸膛着一箭,都指揮醜醜拔箭;其二曰赤免,白溝河大戰,胸膛着一箭,都指揮亞失帖木拔箭;三曰棗騮,小河大戰,胸膛一箭,後兩曲池一箭,安順侯脫火赤拔箭;四曰黃馬,靈璧縣大戰,後曲池着一箭,指揮雞兒拔箭……”大家想想,朱棣自己騎的馬都中了這麼多次箭,看來南軍的將士,根本沒有不傷朱棣的覺悟啊。

第三,朱棣每次打仗都“雜諸將中”,也就是和他身邊的將領混在一起,遠遠望去根本分不清,就算南軍衆將有心不傷朱棣,實際操作起來也很困難,可以說幾乎不可能實現。而對於朱棣在靖難中的戰鬥,史籍中還有“上以驍騎數百,循滹沱河繞出敵後,突入敵陣,大呼奮擊,兩陣矢交如雨,而集於上旗者如蝟毛”這種記載。“集於上旗者如蝟毛”,那便是說,南軍不停的衝着朱棣放箭,有的箭射偏了,紮在朱棣的旗幟上,就好像刺蝟身上的刺一般密密麻麻。這種慘烈的場景,令朱棣身邊的將士看了都心有餘悸,看來,朱棣確實是冒着生命危險在造反啊。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建文帝朱允炆很可能根本沒說過“毋使負殺叔父名”這句話,即便他說了,建文南軍的將士也都沒有當真,繼續對朱棣照砍不誤。那麼,爲什麼朱棣可以毫髮無損呢?我想,第一,他的防護措施做得好,又有良馬,所以能在箭雨中逃出生天;第二,爲了保證士氣,即便稍微受了點輕傷,也會祕而不宣,不會說出來,防止擾亂軍心;第三,朱棣的運氣實在太好,運氣這個東西,也是所有成功者都需要的。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毫髮無損只因朱允炆說了什麼? 第2張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