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惠王爲什麼要遷都大梁?大梁城的發展如何?

魏惠王爲什麼要遷都大梁?大梁城的發展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惠王(前400年 - 前319年),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國時魏國第3任國君(前369 - 前319年),在位共51年。魏武侯之子。在位期間,遷都大梁(今開封西北),興修古汴河,屢破強秦,破邯鄲,威服趙韓,諡號惠王。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遷都大梁

公元前370年,隨着魏武侯的去世,一度強盛的魏國陷入了混亂。

惠王元年(前369年),趙成侯和韓懿侯親率兩國軍隊大舉攻魏。聯軍在黃河以北集結匯合後,一舉攻克魏國城邑葵。接着,聯軍西進攻打魏國國都安邑。公子罃坐鎮都城,連忙派出魏軍在濁澤迎戰。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聯軍勢盛,大敗魏軍,進而包圍安邑。公子罃在安邑城內束手無策,只好靜觀其變。

就在這時,趙成侯和韓懿侯發生了分歧。趙成侯対韓懿侯說:“除掉公子罃,讓公仲緩即位,割地後我們退兵,這對我們有利。”韓懿侯說:“不能這樣做。殺死公子罃,人們必定會指責我們殘暴!讓他割地退兵,人們又會指責我們貪婪!我們不如把魏國分爲兩個國家,這樣魏國就不會比宋國、衛國強了,我們害怕什麼呢?”趙成侯十分生氣:“你此時的注意力還集中在對鄭地的消化上吧,你沒有過多的精力耗在攻魏上,我們就自己幹了。”韓懿侯也非常生氣,便借坡下驢撤軍回國了。趙成侯在韓國退兵後聯合公仲緩,準備先殲滅公子罃,再消滅公仲緩,獨佔魏國。結果,公子罃、公叔痤大敗趙國和公仲緩的聯軍。

公子罃在這一年即位,就是歷史上的魏惠王。從《史記》的記載來看,魏惠王生於公元前400年,死於公元前319年。

魏惠王爲什麼要遷都大梁?大梁城的發展如何?

魏惠王即位後,並沒有將平民大臣趕盡殺絕,只是處理了幾個追隨公仲緩的頑固首要分子,其餘大臣照常使用,魏國的政局很快穩定了。

公元前368年,王錯不知什麼原因竟然逃亡到韓國,魏惠王就任命公叔痤爲相。

公元前362年,魏相叔痤與韓趙兩國軍隊在澮北作戰,俘虜了趙國將領樂祚。魏惠王很高興,特別到城外迎接,並賞良田百萬畝爲俸祿

公叔痤拜謝之後說:“乘敵人的疏忽而猛打戰鼓,絲毫不敢有所怠慢,臣只有這點能做到。大王僅僅認爲臣的右手沒有倦怠,而重賞臣,這是什麼道理呢?假如認爲臣有功,那麼臣的功在哪裏?”

魏惠王說:“賢卿的話有道理,我們應該遍訪賢能啊。”於是,他命人尋訪吳起的後人,賞賜他們良田二十萬畝。

其實,自即位後,魏惠王特別留意軍事指揮員的選拔,並親自選拔了龐涓、公子卬、龍賈等一批青年將領。龐涓是魏惠王最欣賞的將領,龐涓負責訓練的武卒是魏國最精銳的部隊。更重要的是,龐涓是魏國河西人。

在擊敗趙、韓聯軍後,公叔痤稟告魏惠王:“大王,韓趙的氣焰已經被我們壓住。唯有西面的秦國是我們的一塊心病啊!李悝變法後,我國國力大增,又用吳起做了上將軍對諸侯作戰。三十年間,吳起率領魏國鐵騎攻下函谷關,大小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五百多裏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秦獻公即位後一直想收復河西,作爲東進中原的準備。爲便於對魏作戰,他還將國都由遠在關中西部的雍州(今陝西省鳳翔縣)遷至櫟陽(今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自吳起逃到楚國後,在河西戰場,秦獻公屢次擊敗我們魏軍。公元前364年,石門(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一戰,我們魏軍被斬首六萬,遭到了從來未有過的慘敗。這次戰役,震動了各國諸侯,秦國進入了戰國七雄行列。大王,三年前的石門之恥我們一定要雪。公叔痤願趁戰勝之威,揮師西進挫敗秦軍,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魏惠王聽了當然很高興:“難得愛卿這般赤膽忠心。石門之恥我們一定要雪,就辛苦愛卿了。”

結果,公叔痤在少樑被秦軍擊敗,還做了秦軍的俘虜。在這一戰,秦國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秦獻公中身負重傷,並公元前362年去世。這時,魏都安邑受秦威脅最大。

秦獻公早年在魏受公叔痤的照顧很多,盛情款待了公叔痤一番就把公叔痤放了回去。

公叔痤歸國後,魏惠王親自來看望公叔痤,勸公叔痤好好養病,並沒有提及戰敗之事。公叔痤知道魏惠王對自己這是網開一面,魏惠王雖然可以免自己一死,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到此爲止了。爲此,公叔痤一直很痛苦,戰敗之辱和免死之愧像如影隨形的蛇,時刻在吞噬着公叔痤的心。他整天躲在家裏,沒過多久就抑鬱去世了。

一次,魏惠王在探望時說:“相國百年之後,誰可以繼任?”

公叔痤說:“我門下的公孫鞅。”

魏惠王聽後說:“公孫鞅這樣年輕,怎麼能當國相呢?”

魏惠王爲什麼要遷都大梁?大梁城的發展如何? 第2張

公叔痤說:“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殺了他,免得他到其他的國家去,到時對魏國不利!”

魏惠王沒有理睬。

等魏惠王走後,公孫鞅來看公叔痤。公叔痤覺得對不起公孫鞅,對他說:“我要惠王讓你繼任我的相位,他不聽。要他殺掉你,他沒點頭。你不如快點跑到其它國家去施展你的才華。”

公孫鞅聽了,說:“既然惠王不聽你的話重用我,也不會聽你的話殺我。”

公叔痤死後,大夫公子卬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薦公孫鞅擔任丞相,魏惠王還是沒有用他。

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這次魏惠王的拒絕,也給以後魏國的衰敗埋下了隱患。

在公叔痤戰敗的同時,龐涓卻在對趙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大勝。龐涓攻取了趙國的列人和肥,對邯鄲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由於公叔痤病敗,魏國的河西郡危急,魏惠王急調龐涓率魏國最精銳的軍隊與秦軍作戰。

龐涓對河西的地形非常熟悉。要打擊秦軍,必須渡過黃河。他讓魏軍搭建浮橋,擺出從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渡河的架勢。臨晉靠近當時秦國的都城櫟陽。秦軍對龐涓的攻秦十分緊張。在看到調往臨晉的秦軍越來越多後,龐涓命令一部魏軍佯過浮橋,在臨晉與秦軍激戰。龐涓親率精銳魏軍北上,從秦軍防守薄弱的合陽渡河,向秦都櫟陽進軍。秦軍雖然奮力與魏軍作戰,但還是被龐涓攻破了櫟陽,河西又被魏國奪回去了。秦孝公被迫遷回秦舊都雍。

在重創秦國後,魏惠王決定召集大臣商議遷都之事。

魏惠王說:“諸位大臣、將軍,本王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在屢次戰爭中,我們的國都安邑多次遭受危險,怎樣避免這些危險呢?只有遷都了。”

龐涓說:“大王,的確如此。安邑地處河東,受秦、趙、韓三國包圍,只有上黨山區有一線地可以和河內交通,如果趙韓聯合攻魏,切斷上黨的交通線,再加上秦的進攻,形勢就岌岌可危。”

公子卬說:“大王認爲哪裏合適呢?”

魏惠王說:“我想到了一個地方,就是我們魏國的第一大市——大梁。韓趙魏三家分晉時,我們的南部平原還是貧瘠荒蕪的原野,大梁城也只是一座小城。安邑是我們的勢力中心,地處黃河汾水交匯處,農耕發達,城池堅固,自然就做了都城。自文侯起用李悝變法以來,全力在黃河南岸發展農耕,大梁地處豐腴的平原,得到天時、地利與人和,迅速發展起來了起來。如今,大梁不是都城,但城池規模與街市氣勢要比安邑大上很多。諸位認爲如何?

龍賈說:“大王聖明。大梁有地利之便,北臨黃河,南依逢澤大湖,水路陸路皆是四通八達,的確是建都的好地方。不過……”

魏惠王問:“不過什麼?”

魏惠王爲什麼要遷都大梁?大梁城的發展如何? 第3張

龍賈說:“大王想過沒有?我國的土地比較分散,安邑與大梁之間的土地聯繫很薄弱,只能向北繞道榆次、陽邑南下進入河內、大梁版塊。這條交通線不僅繞道、麻煩,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斷。大梁的西面是韓國國土,北面是韓國的平丘、戶牖、首垣三地,三地連成一線,被魏國的大梁地區呈彎月型半包圍着。因此,大王若想遷都大梁,首要的便是要將平丘、戶牖、首垣三地拿在手中。這韓國會同意嗎?”

魏惠王還沒有回答,公子卬發了話:“這有什麼難的?我們拿地換地就是了。大不了。我們出兵拿下就是了。”

魏惠王面露喜色:“我看公子卬說的有理,就派公子卬出使韓國,與韓國商議。我們先禮後兵。”

公子卬出使韓國,韓迫於魏國的壓力,同意了魏惠王的換地要求。

此後,魏惠王又用列人、肥、榆次、陽邑換取了趙國的泫氏。泫氏是河東與河內之間的交通要道。從安邑向東,通過泫氏,越過太行山的孔道可以到達魏國的河內地區。魏國得到泫氏後,原來聯繫薄弱的河西、河東與河內、大梁兩大版塊的聯繫加強了。魏惠王得到泫氏後,用鹿從韓國換取了太行山的重要交通孔道軹道。通過軹道,從安邑可以直接進入到魏國的河內地區,比泫氏更方便。魏國在得到這兩個交通要道,魏國的河西、河東與河內、大梁兩大版塊就成了一個整體。

魏惠王通過這一系列的換地,把對魏國來說不是很重要和不易控制的一些地區給了趙、韓,卻得到了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趙、韓插在魏國境內的軍事據點,魏國的形勢更有利了

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歷史上的第一次建都。

遷都以後,魏惠王苦心經營,把大梁城建造得規模宏大、堅固無比。他所建造的大梁城周長達30餘里,有12個城門,城牆高約5丈,護城河四面溝通,又寬又深。城內大街長約10裏,居民約有三四十萬。大梁是戰國時期最堅固的都城,也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諸侯各國中規模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城市,惟有齊國的都城臨淄。

大梁不僅陸路交通四通八達,而且周圍水系衆多。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對大梁西邊的圃田澤進行整修,引黃河水南下入圃田澤,把圃田澤改造成了方圓300裏的巨大湖泊,然後鑿溝修渠,從圃田澤引水到大梁。在此後20多年間,魏惠王命人向東南繼續開鑿,使水系工程不斷拓展,經通許、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陽東南流入潁水,最後匯入淮河。這些水系工程相互連接,交織成網,形成了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的人工運河——鴻溝。鴻溝就象一條四通八達的水上走廊,從大梁向四周延伸,連接着豫東大平原上的衆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黃淮之間的水運交通網。魏國的船隻從樑出發可以直接駛入韓、楚、衛、齊、魯、宋等國,促進了魏國與各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憑藉巨大的交通優勢,大梁城在短短十幾年間,便一躍而成爲經濟發達、人口衆多、富甲中原的商業大都市。

魏惠王遷都大梁使中原各國的競爭驟然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