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魏國和秦國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相傳,魏的始祖是周文王之子畢公高的後裔。後來,這一族不再受封,因此身份降爲庶人。

春秋時期,晉獻公封畢氏苗裔畢萬爲大夫,而畢萬後世日益昌榮,遂爲魏氏。

事實上,魏氏尚未被周天子名正言順地列爲諸侯時,“魏”一詞已經出現在史書中,如《史記》記載“庶長將兵來拔魏城”、“與魏戰”等,說明魏國極早就以“魏”的獨立身份,與其他諸侯交往。

三家分晉後,魏國在魏文侯先於六國的改革下,一躍而爲戰國初期最強。因此,魏國取代春秋時期晉國的角色,成爲稱霸中原、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魏文侯劇照

秦魏爭河西地

春秋戰國時的河西轄境,包括了今日的陝西渭北地區、渭南的河曲地帶。這個廣闊的地區,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堪稱歷代秦國君主做夢要想要的地盤。

春秋秦、晉兩國間重要的戰爭,都與河西之爭有關;到了戰國時代,秦、魏兩國自然也要展開對於河西地的爭奪。

秦厲共公時期,晉國內部六卿正進行着傾軋鬥爭。相較之下,秦國處於較安定的局勢,因此軍事實力尚能保持優勢。例如秦厲共公十年(公元前467年),秦國襲擊魏國,將之打敗,並拔魏城。

然而,到了秦靈公時期,魏國的變法已經有一定成效,便積極展開了對外的軍事防禦。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第2張

魏國吳起劇照

秦靈公六年(公元前419年),魏國在少樑築城,於是秦攻少樑,戰爭延續到了兩年。秦魏此次戰爭,史料中未見其勝負,但由最終秦在黃河邊築防禦工程,魏也再度於少樑築城,可見雙方的關係頗爲緊張。

總之,魏一旦在少樑築城,秦立即起而攻之,這證明河西這塊地,確實攸關秦魏兩國的戰略地位。

魏國壓倒性的勝利

秦簡公時期,秦國開始屢屢敗於魏。

例如秦簡公二年(公元前413年),魏在鄭打敗秦;隔年,魏又發動攻勢,魏文侯派善戰的太子擊(也就是之後的魏武侯),包圍繁龐城;攻克後,將居住在城裏的人民盡皆遷徙出城。

秦簡公六年(公元前409年),魏乘秦之弱,續而伐秦,建築臨晉、元裏兩城。隔年,魏再度伐秦至鄭,這一次獲得了大勝利,完全佔有河西地。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第3張

魏文侯劇照

在魏的不斷進攻下,秦完全落於下風,直到簡公末年,纔在陽狐有一次對魏的成功戰爭。

秦簡公以後的秦惠公,在位期間與魏有三次戰爭。

第一次在秦惠公七年(公元前393年),秦被魏打敗於汪;三年後,秦與魏戰於武城;隔年,秦進攻魏的陰晉,《史記》中記載的勝負不明。不過,據說是魏國的吳起擊敗秦國,成就了以少勝多的“陰晉之戰”。

大體說來,秦獻公即位以前,秦國在內政不修的劣勢下,大部分是敗給魏國的。司馬遷在《史記》便如此記述:

“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第4張

司馬遷畫像

秦孝公元年在國內發佈的詔令中,也提到秦國的過往——在厲公、躁公、簡公、出子時期,國內惶惶不安,因此河西地被三晉攻奪。

秦惠公去世以後,即位的出子尚是襁褓中的嬰兒。因此可以看出,到了秦出子元年(公元前386年),秦國仍處在“君臣乖亂”的境地之中。

因此,回想前述那些勝負不明的秦魏戰爭,可以想見秦國的戰況並不樂觀。

秦國開始反擊

秦獻公即位於公元前384年。這一年,他頒佈了“禁止殉葬”的法律。

隔年,因爲軍事方面的需要,秦從雍遷都到櫟陽,這很明顯地反映了秦獻公恢復河西之地的決心。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第5張

秦獻公劇照

隨後,秦國接連頒佈了“設縣”、“允許國都進行商業活動”、“重新編列戶籍”等政策。其詳細成效,文獻中雖無記載,但可見秦獻公開始對外打勝仗了!

秦獻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魏國在武城築城,被秦打敗;同年,秦又擊敗韓、魏聯軍。

然而,這些都不算是很大的戰爭。直到兩年後,秦軍攻入河東,在石門擊潰魏國,斬得首級六萬。這是戰國以來,秦國對外戰爭中最大的勝利,最終由於趙國出師救魏,秦才退兵。

未幾,秦又進攻魏國的少樑,魏國再度依靠趙的救援才脫離險境。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第6張

秦軍作戰畫像

秦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又抓住了機會。此時,魏國正與韓、趙作戰,秦國趁魏軍大敗韓趙聯軍之際,攻取了龐城。

魏國之所以連戰連敗,乃是因爲他們同時間在東方,也進行着與齊、韓、趙等國的爭霸戰爭。由於魏兵主力在東方,才讓秦國有機可乘。

然而,當魏國在東方的戰事告一段落,回過頭來率師西向,秦也跟着馬上退縮、講和。這種情況,說明此時秦國實力雖有所成長,但還不足以對抗東方的強魏。

時代變了

魏國的都城原本在安邑。秦獻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鑑於當時形勢,也爲了有更好的地勢,而遷都到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魏國之初是阻礙秦國東進的頭號國家 因爲遷都大梁秦國開始全新局面 第7張

魏惠王劇照

從這一年開始,整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各國間的拉攏活動空前活躍起來,大國的君王紛紛相會結盟,小國也被迫向大國朝見。

而魏遷都大梁這一年,也是秦孝公元年。此時,秦國下令求賢,無意中引來一個人,爲秦國開啓了全新的局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