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魏國遷都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刻意突出了秦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對於魏國的仇恨,所以導致不少的朋友都在認爲當時魏國會遷都於大梁,主要是受到了秦國的威脅才這麼做的,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的嗎?戰國時期魏國爲何要遷都大梁,是因爲害怕秦國嗎?對此你怎麼看?下面小編就簡單分析一下。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小編認爲,秦國威脅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腳的。魏惠王時,雖然秦獻公進行了簡單的變革,並且打贏幾次,但是一方面秦獻公並沒有改變秦國貧窮的地步,反倒因爲連年用兵,國家本就頻臨崩潰。另一方面秦國綜合國力比不上魏國,而且魏軍主力在其他方向。從遷都時間上看,據記載魏國遷都到大梁應該是在公元前361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秦獻公去世,秦孝公繼位,商鞅入秦。此時正值更換國君,又準備變法,正是時局動盪的時期,根本無力威脅魏國。魏國也未經歷馬陵之戰與桂陵之戰,不僅國力雄厚,軍隊也極爲強盛。所以魏國遷都如果說是懼怕秦國,理由靠不住。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第2張

小編認爲,魏國這次遷都,完全不是因爲害怕秦國,而是魏國稱霸求發展走的必然之路。爲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魏惠王遷都是在公元前364年,正值魏國最強盛的時期,秦國也只是剛剛起步而已,尚且構成不了威脅,懼怕秦國的說法何從說起呢?有人說是河西之戰,太會扯了,歷史上有魏秦之間有五次河西大戰。前三次魏國都是大獲全勝,壓制秦國喘不過氣。公元前362年,魏國確實在河西打了次敗仗,那也是魏國遷都以後得戰爭。但很快,魏國名將龐涓從東方戰場抽身而出,率領軍隊打得秦國遷都到了涇陽,秦國依舊不是魏國的對手。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第3張

根據當時的地理位置來說,安邑實在是有些太過於偏西了,而諸侯們的爭鬥都是在東邊進行的。況且,秦國在秦孝公時期並沒有真正的強大起來,三次在河西打敗魏國,也只是僥倖當時魏國的主力和精銳大軍都不在河西,當時他們打敗的只不過是魏國的普通地方軍團而已。當魏國真正的力量爆發出來的時候,秦國的原形完全暴露開來,根本就經不起摧殘。要說秦之銳士專屠魏武卒,那還得到公元前293年之後,白起出道才能說起。在這個時候的秦軍,還並不能稱之爲銳士,在魏武卒的眼裏也只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第4張

魏惠王也是一個不可一世的主,比之齊閔王有過之而無不及。魏惠王是戰國時代第一個真正的霸主級人物,蘇秦說他“昔者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六萬,其強北拔邯鄲,西圍定陽,又從十二諸侯朝天子,以西謀秦”。六國就沒有被他打過,但是在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4年,桂陵、馬的陵兩場大戰,魏國精銳在東方戰場上被齊國殲滅十幾萬,可謂是元氣大傷。秦國在變法後的幾十年裏,享受了變法所帶來的富國強兵的成果,隨後開始發動了第5次河西之戰。在公元前330年,秦國經過兩年的戰爭,斬首魏軍4.5萬,奪回了喪失近百年的河西郡。魏國在魏惠王后期,淪落爲二流國家,從此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第5張

小編覺得魏國遷都到大梁真正的原因應該是魏惠王的軍事戰略,目標東方。魏國的主力一直都是放在東方,而稱霸中原是當時走上強國之路的前提。魏國的都城一直在安邑(現在的山西夏縣),位於黃河的西邊,山多地少。隨着魏國國力的不斷增長,土地的不斷擴張,原本的都城難以支撐一個霸主的需要。而且,安邑靠近國界線,很容易受到他國的攻擊,那時可沒有“天子守國門”的說法。而且,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達到了頂峯,對標的是東方的霸主—齊國,至於秦國在當時是不受其他國家待見的,因爲都認爲他們是未開化的野蠻人。

魏國遷都大梁是因爲秦國的威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第6張

所以綜上所述,小編認爲出於軍事戰略和帝國發展,遷都大梁是再適合不過了,而且大梁地處天下之中,進軍東方特別便利,都城建設也更加快速。同時,魏國一直也想吞併弱小的宋國,把軍事主力部署於大梁,是再適合不過了。當然,魏國遷都時間有待爭議,但我比較堅信魏國史書所記載的魏惠王六年,即公元前364年。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否還有着其他不同的觀點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