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構爲什麼寧願對金屈辱求和也要殺死岳飛?趙構殺岳飛的真實理由解析

趙構爲什麼寧願對金屈辱求和也要殺死岳飛?趙構殺岳飛的真實理由解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要說到歷史上最著名的冤案,大多數人腦子裏第一反應絕對是岳飛之死。衆所周知岳飛是被趙構、秦檜聯手安排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然後死在了大理寺獄中。那麼趙構爲什麼寧願對金屈辱求和也要殺死岳飛?下面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岳飛死後,百姓無不爲此感到惋惜,好好的一位抗金英雄就這麼折損了,而朝廷的大臣們卻開始慶祝與金國的議和近在咫尺。

要知道岳飛在抗金的戰爭中可是出了不少的力,甚至有人斷言如果岳飛沒死,金必滅。當時的南宋在抗金的戰鬥中可以說是完全處於上風的。

趙構爲什麼寧願對金屈辱求和也要殺死岳飛?趙構殺岳飛的真實理由解析

但就在岳飛把金軍打得快一蹶不振時,南宋的皇帝宋高宗趙構卻強制命令岳飛休戰,並在他臨安朝見後賜死他。

而宋高宗趙構賜死岳飛的主要原因就是爲了與金議和,爲了議和趙構不僅殺了岳飛這樣一位精忠報國的猛將,使得國家痛失一位良臣,而趙構還願意每年向金國進貢大量的白銀和貢品以求得南宋的和平。

不少人覺得像這樣損兵折將又賠錢的買賣多少有些喪權辱國的感覺,但爲何趙構寧願屈辱求和,也不願意繼續戰鬥下去?而在岳飛含冤而死的故事中又有哪些耐人尋味的事情呢?

其實趙構這個皇帝之位並非是自己憑能力爭取得來的,確切應該是撿漏得來的。趙構作爲南宋的皇帝是北宋宋徽宗趙佶與顯仁皇后韋氏的兒子,在趙佶的衆多兒子中排名第九。

當時正處於北宋末年,而宋徽宗此人的皇位又是因爲自己的哥哥宋哲宗生前沒有留下兒子繼承皇位,所以在他逝世後只能由其弟弟趙佶接任,可趙佶對皇權沒有多少興趣,因此將朝政之事交於了奸臣蔡京。

由於奸臣把持着朝政,於是一些真正有才華,一心想爲朝廷做出貢獻的賢臣良將、能人義士只能嘆息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朝廷官吏的貪污腐敗,一國之君的不理朝政,將北宋的命運一步一步推向了深淵。

當時的金國正在進攻遼國,而遼國可以說是北宋避免被金國進攻的一道屏障,宋徽宗卻和金國簽訂“海上之盟”派人協助金國攻打遼國還想從中分一杯羹,其後果可想而知。

宋徽宗完全沒想到自己這樣的舉動是助紂爲虐,反而害了自己。在北宋協助金國一同攻打遼國的情況下,遼國不久就滅亡了。而遼國的滅亡也就意味着北宋將直面金國對北宋疆土的威脅。

果然金國在消滅完遼國後便將自己的刀刃對準了旁邊的北宋。金軍開始兵分兩路準備着手南下進攻北宋,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金軍先是成功攻破燕京,緊接着在橫渡黃河後,就到了北宋的都城汴京。

不久後金軍攻進了汴京城,此時的宋徽宗在聽聞敵人的軍隊已經殺到家門口時,嚇得趕緊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宋欽宗趙桓。

趙構爲什麼寧願對金屈辱求和也要殺死岳飛?趙構殺岳飛的真實理由解析 第2張

因此宋徽宗趙佶沒有成爲北宋的亡國之君,而他的這位兒子沒能成功收拾好自己老爹留下的爛攤子,僅僅當了一年的皇帝北宋就滅亡了。

北宋滅亡時,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人強行脫去了龍袍,貶爲庶人押往金國,死在了異國他鄉,整個趙家皇室也隨着這兩位皇帝被金軍帶到了金國。靖康之變、二帝被擄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而趙構因爲公務不在汴京逃過了被金軍俘虜的命運,作爲皇室宗親遺留下來的皇子,趙構很快就受到衆人的擁戴成爲了宋朝新一任的皇帝。

在趙構的皇帝生涯中發生過一次兵變,被稱之爲苗劉兵變。在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的這次兵變中趙構被迫下臺,將自己的皇位交給了才兩歲的太子趙旉。

好在趙構禪讓皇位不久後,各地將領紛紛出兵鎮壓,於是這場兵變沒有持續多久,苗傅、劉正彥二人最後被處決。

而趙構在經過了皇位的失而復得後,苗劉兵變的這段回憶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從此他開始對掌握兵權的將領十分反感,而岳飛好巧不巧就撞上了這個槍口。

趙構爲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認爲戰爭並非長久之計,加上因爲戰爭的緣故,將領 兵權越來越大,搞不好就會像之前一樣危及到皇權的穩定。

而岳飛在抗金過程中,他手下的士兵將領對他的忠誠度越來越高,就連當地老百姓對他的評價也都讚不絕口。

隨着岳飛的勢力越來越強大,趙構不得不對此引起注意。在後來的一件事中,岳飛的舉動使得趙構對他的不滿更加深厚了。

在趙構心中他一直都主張議和,不希望戰爭持續下去,他派岳飛等將領對抗金軍只是短暫的制衡之術,並以此當作議和的籌碼。

加上當時的南宋重文輕武,而岳飛因爲在對抗金軍的戰爭中屢屢勝利,造成了武將的身份地位逐漸位於文官之上,如果讓戰爭繼續下去的話,那麼之前重文輕武的局面將會迎來反轉。

在建立南宋後,朝廷的官員就劃分成了兩大板塊,一邊是從北邊遷徙過來的北宋大臣,另一邊則是位於南方本土的官員。

趙構作爲被推舉上位的皇帝,皇權本就不穩,同時不少北宋之前的臣子因爲上任皇帝還未去世,所以仍然抱有其他想法,因此趙構急需南方本土勢力的支撐。

對於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來說南方人們自然是會選擇後者,而且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希望兩國交戰、發生戰爭。

因爲打仗不僅費人費糧,還要花費一大把的金錢用作軍餉,所以說戰爭是一件極其勞民傷財的事情。

由於北宋在滅亡時,國家的財物早就已經被金國搬空,而宋朝的平民老百姓在經過了金軍的搜刮後,整個國家都陷入了財政危機。

所以南宋在建立後國家本應該休息、減少稅務,雖然岳飛能夠徹底打敗金軍,但南宋的國庫已經經不起如此巨大的消耗了。如此一來趙構想要與金國議和休戰的想法越發的堅不可摧。

而金國剛滅完遼國,又成功攻下了北宋時的汴京,此時的金國十分的狂妄自大,絲毫不把議和放在眼裏,可無奈在金軍稱霸中原的過程中,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岳飛成了金國進攻南宋的最大絆腳石,因爲南北的差異,金軍在進攻南宋的過程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阻礙,再加上岳飛這一位猛將,金軍遲遲未能深入南宋的領土境內。

在老百姓看來像岳飛這樣經常打勝仗的將軍是保家衛國的英雄,但在趙構這兒,手握重兵的將領卻是影響自己江山穩固的隱患。

一方面趙構擔心邊疆將領會因爲戰功的影響而造成個人勢力的越來越大,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到時候武將功高蓋主兵權難以迴歸自己手中,極其有可能會造成謀反和兵變。

另一方面由於趙構一直想要與金國議和,而金國由於長期的戰爭失敗開始對趙構主動提出的求和邀請漸漸動搖。

趙構擔心如果繼續與金軍交戰下去會激怒金國,從而增加兩國在議和的難度,或者造成金國反悔不再同意議和,兩國議和成爲泡影。

此時有人會想趙構想與金國議和休戰就議和休戰嘛,怎麼着也犯不着處死岳飛啊。那麼岳飛又是如何得罪趙構和秦檜,使得他被兩人聯手殺害呢?

原來爲了保住皇位促進議和,趙構下令各路宋軍班師休戰,可岳飛卻偏偏在這時違抗了趙構的命令一意孤行。

岳飛一直以來都是一心抗金,並對兩國議和的事情抱着堅決反對的態度。岳飛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自己正與金軍打得酣暢淋漓時,他突然接到了趙構要求他班師的命令。

此時的岳飛連戰連捷,正是他抗金過程中最爲火熱的環節,因此岳飛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戰爭,接受兩國的議和停戰。

直到他在一天之內陸陸續續的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只見詔書上冰冷的文字嚴肅的表達着趙構的指令,他命令軍隊在接到詔書後必須刻不容緩的班師,並且要求岳飛要親自去往臨安朝見。

岳飛知道自己一旦回去,南宋將面臨與金國的議和,而自己以後可能再也無法參與抗金的戰鬥,紹興十一年二月,岳飛結束了他人生中與金軍的最後一次戰爭。

而在這場戰爭結束不到一年內,岳飛被趙構和秦檜聯手殺害,背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在大理寺獄中去世。

趙構爲什麼寧願對金屈辱求和也要殺死岳飛?趙構殺岳飛的真實理由解析 第3張

有學者認爲岳飛被殺其實與議和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爲在趙構與金國議和的過程中,金國提出來了一個議和的硬性條件,那就是岳飛必須死。如此一來,岳飛就成爲了兩國議和條件中的犧牲品。

但還要人覺得岳飛的死因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苗劉兵變帶給趙構的心理陰影,岳飛作爲岳家軍的統帥,又是抗金戰爭的頭號功臣,這讓趙構不得不對岳飛產生懷疑,加上之前岳飛公然違抗自己的命令,因此在趙構心中嶽飛難逃一死。

其實岳飛憑藉着自己的本事和在軍隊中的威望,完全可以自立爲王。但他是一位“精忠報國”的忠臣,是絕對不會做下這種反叛之事,可奈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

岳飛的人生不禁讓人聯想到北齊宗室的名將——蘭陵王高長恭。岳飛和高長恭兩人皆是手握重兵、深得民心的武將,一心爲國爲民卻難逃命運的悲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